蓝白红三部曲之蓝

评分:
6.0 还行

原名:Trois couleurs: Bleu又名:蓝 / 蓝色情挑(台) / 三色之蓝色篇 / 三色:蓝 / 蓝色 / Three Colors: Blue

分类:剧情 / 爱情 / 音乐 /  法国   1993 

简介: 这么多年来,朱莉(朱丽叶·比诺什 Juliette Binoche饰)一直默默支

更新时间:2023-01-07

蓝白红三部曲之蓝影评:破碎再生存:死掉之后该如何活?


在社会与道德最鄙俗、罪恶的最低处,朱莉在妓女身上找到继续生存的理由。虽然其代价是伦理与社会关系的松动,但破碎使自我的界限扩大。一缕幽光射入,破碎为生命带来新的契机。

如果开场首当其冲的问题是:“死掉后将如何活?”,那么尾声奏响且高度完成的协奏曲标志着容纳了死亡的生存之继续。在暖调的性爱喘息与无声的泪珠滚落中,朱莉复活了,并恢复全部感官,以充沛的生命接纳世界——死掉的死掉了,活下去的将继续活。

上、死亡

开场被遮蔽的死亡性爱,及仆人关于哭泣的道德叩问,作为伏笔与结局形成呼应,结合诸多双重意象,揭示出影片前后的对称安排,以朱莉的自我毁灭为上篇,空白与停滞为中篇,以朱莉的自我拯救为下篇,以脱衣舞厅的转折为全片最低点,也即最高潮。

妓女露西的道德恐惧是真实的——她无法接受在父亲面前表演脱衣舞,这是一个伦理解体的危机时刻。这份恐惧使她不顾一切地求助于朱莉,否则,生活于上流社会的教养良好的朱莉不可能来到如此下贱的脱衣舞厅,这是一个她感到陌生的、无法理解的世界。“露西 你为什么这样做呢?”。镜头随之一转,由露西向朱莉揭示了另一层现实——道德破碎的真相,在电视中,朱莉被迫直面了她视作全部生命的家庭-丈夫婚外情的事实,现在轮到她遭遇伦理解体的危机时刻。

朱莉的“死”出于她付出全部生命的家庭的毁灭。在车祸发生前,她生活在一个结构稳固、道德坚定、价值明确的意义世界中。记者的话证明朱莉曾经待人温柔可亲,为打碎的玻璃道歉,对第三者的赠予……影片多处暗示这一点,朱莉待人体贴至极,哪怕处于极度悲痛与麻木中,“你很好,而且很慷慨,这就是你想成为的,人们永远可以依赖你”,然而慷慨的实质是对社会角色的高度接纳,其代价则是自我的隐没——从未在乐曲上署名,“她”选择融化在“他们”中,自我与角色同一。事实上,对照前后曲谱的字迹,朱莉才是真正的作曲人。

当家庭消亡,随之而来的即是“自我”的失落与踏空。疑难是如何理解朱莉与Olivier的性?至少在彼时彼刻的情景下,这一做法与朱莉将手划在石墙走过、选择自我伤害的行为是连续一致的,充斥在朱莉心间的主导情绪,是毁灭一切以及自我毁灭的冲动。将记忆与快乐烧毁,这是吞下药片自杀的延续。

但正如身体本能的干呕使她吐出药片,“我不能,我做不到”,本能仍然在渴求生存。朱莉似乎要证明,她可以麻木地度过余生,作为与残酷命运的对抗,毁灭一切的冲动实则在表达被压抑至沉默的愤怒,自我毁灭的行为同时也是在以痛苦唤醒最后的鲜活感觉。与Olivier的性既是一种自我伤害、自我践踏;又隐约是在“被需要”的角色中再次试图定位自身的挣扎;更是身体本能向外界发出的求救呼告。否则,朱莉无法在面目全非的家中,度过那晚孤独、凄凉、残暴的雨夜。

车祸之后,朱莉的时间与生命彻底停滞,卡在协奏曲最后的旋律上反复循环,无法继续。

“朱莉处于静态的环境,她不停地等,等待一些事情发生变化。她极度神经衰弱——因为她决定这样”。(《基》)

旋律响起的瞬间同时也是画面被切断的瞬间,它象征着朱莉最珍重的一切、同时提醒其已然被毁灭而不可能再生,因而既是朱莉仅存的生命感受,也是她无法承受、逼近死亡的巨大哀痛。

朱莉无法再生活,在此意义上,养老院的母亲构成朱莉的镜像与未来,阿兹海默症病人是对“活死人”最生动的诠释,而母亲面前的电视机播放着蹦极场面,其含义正是——体验死亡。蹦极、跳伞、走钢丝,这些在电视画面中反复出现的意象,昭示着自我的坠落与无所依托,停滞在生活与死亡的中间态里。于是病人的“活”竟然成为一种反讽,它的实质是死亡,表象是生存。

在笑话中死去展示了死亡的荒诞性,而死亡之荒诞性揭示出生存的荒诞性。其时的朱莉正处于这一“荒诞时刻”,无法接受的遗物十字架,是难以背负的伦理-意义重担。 (这也是即将走入生活,从游戏中退出以面向严肃现实、自我拷问并选择捍卫道德的那个青年,第一次体验荒诞。)

中、破碎 逃离

“蓝”与“旋律”共同构成这份抑郁情绪的象征表达。朱莉渴望毁灭与破坏,正因蓝色挂饰珍藏着她无法再直面的最美好的时光,朱莉在放弃一切后终究无法割舍它,也因为这维系着她最后的生命。“你总要给自己留下点什么。”挂饰也唤起了妓女露西的美好童年,一个同样无法复生只能追怀的过去,它使朱莉与露西间形成某种隐秘的关联,作为同样盘桓于社会体系之外的个体相互依赖。

第一次与露西的相遇,发生在朱莉被锁于自家门外,在一个陌生的楼道里,带着恐惧、寒冷、孤寂与无助的时刻;从街头殴打的窥视者旁观者,瞬间转换为无门可开、无家可归的被抛的边缘存在。但露西打开了一扇门,露出一点温暖的微光与生命嬉闹的气息,露西门内的暖色与朱莉楼梯间的冷色对比鲜明。因此不难理解,当全体业主要求驱逐露西时朱莉何以拒绝——她已然成为露西。讽刺在于,露西所接待的正是隔壁间的住户,朱莉与之借猫的中介男觊觎着一夜情,自居道德而签字的住户们并不道德,插足朱莉家庭的第三者恰恰是律师。

道德、社会体系的严肃性被这份刻意安排的荒诞反讽给颠覆了。《蓝白红》三部曲围绕律师(蓝)、法庭/警察(白)、法官(红)的元素安排,似乎意在展示伦理大厦以及相应建立起的社会体系上层结构于其根基处的不确定的、自我背反的、可笑的本性,并以此揭示出掩藏于人为的伦理-社会重负(及其废墟)下本真的生命情感。

“——露西 你为什么这样做呢?——因为我喜欢”,这是答案的重复,它曾在流浪演奏者口中说出,但那时意义尚未被揭晓,朱莉并未理解,尽管已经被她接纳。“——你从哪里知道这首曲子的?——我创造许多,我喜欢演奏”。只要活着,生命之语将永远反复低吟。

《蓝》的“自由”主题,首要体现在朱莉对纯粹自我的寻回,其反面则是对伦理关系的解构。扔瓶子的佝偻老妇作为三部曲的共同画面,分别象征着:无关-自由(蓝)、旁观-平等(白)、干预-友爱(红)的三种不同行动及其主题,三者都突出其反题的意义。(甚至《红》中最正面的“干预”,也不妨参考法官的批评视作自作主张与妄加评判,在监听事件上,正直救助就是在毁灭社区,由此而陷入了行动/干预的道德漩涡。“我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我们真正关心的是我们自己,即使我们在关注别人的时候,我们想的还是自己,这是第三部电影《红》--博爱--的主题”(《基》))本片中,朱莉闭上眼,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那幽蓝的泳池中,与周遭的人与物失去联结的渴望。佝偻老妇预兆着身处养老院的母亲:与母亲的两次见面构成对照,在朱莉得知真相——她并非丈夫所爱那人时,她随即也放弃了母亲——不再尝试与无法对话者对话,不再向不爱者求证被爱,不再力图挽回无可挽回的过去。残酷黑暗的真相指引朱莉卸下伦理的重负,虽然这正是“不道德”的字面转译。

“朱莉大概不想再爱她的丈夫了,因为这样可以使她的生活更轻松一些”(《基》)

此后,朱莉回到Olivier的房间,将曲谱继续下去;再后,朱莉在Olivier的刺激下,选择为自己署名。

但自由并不容易,当卸下枷锁、退回自我之时,悖谬的深渊才真正暴露。自由主义伦理孕育下的现代心灵,习惯于将外在社会体系与伦理规范视作对“自我”的压抑,社会是人造的枷锁,情爱本能才是属己的、真实不欺。基斯洛夫斯基说过,《蓝》要探讨自由的欠缺。但与基氏前期电影不同,随着镜头从波兰到法国的转向,对自由的探讨主题也发生了自外向内的偏移,“在人性、隐私及个人的层面上,而不是从哲学的层面,更不用提政治和社会的层面了”(《基》)。

什么是“自由的欠缺”?爱是一种自我设陷。或可说,自由本身就是一种欠缺状态。拥有同时也是束缚,一无所有反倒重获自由,但人又不能一无所有。人心既渴望拥抱,也想要自由。同理,生命的情爱本能往往自相冲突,露西面对父亲的道德恐惧是真实的,沉湎于性欲的享乐也是真实的,或者应当说,寄托于性欲的生存渴望更是真实的——“性”成为了露西的最后栖身之所。毕竟我们不能指望一个以逛脱衣舞厅为消遣、常年离家的父亲能提供怎样的成长环境,心理学研究证明,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往往表现出药物、酒精、色情成瘾的症状。这是身体的自欺,用一种慢性的死亡来掩盖无法承受的恐怖,也是身体的自保,要生存而非死亡,要快乐而非痛苦!

也许露西早在童年就被杀死了,死亡是实质,生存是表象。恐惧,以至于大脑宕机、行动僵直的根源,是自身“被爱”、“被接纳”的强烈渴望。

这种根本性的悖谬在“猫鼠情节”中得到深刻表达。问题棘手在于,母鼠带着一窝新生的小鼠,处于伦理关系之中,正因此那张镜头才让人如此刺挠、如此悚然、判断失灵——人不能不将其带入“母亲”的视角,也不能不回忆起影片的开场、痛苦的开端:母亲朱莉失去了女儿,但基斯洛夫斯基甚至要给母鼠加上温情的配乐,一个残忍的玩笑!而今,朱莉要亲手毁灭这一切。然而,对老鼠的恐惧同样透入骨髓,是扎根在童年,来自最深处本能的生命感受。

此时已不再是社会伦理对自我的压抑,而是心灵本身的冲突,是生命原则的自相矛盾——猫的生命与鼠的生命相冲突,揭露着非道德之世界的黑暗真相。朱莉既无法杀死,也无法忍受,她无法面对这份悖谬,只有逃亡。朱莉的第一次尝试是搬离,却发现自己无处可逃。第二次,她放猫进去,然后闭上眼、关闭房门,猫构成朱莉与血淋淋的现实的一层屏障,黑暗中可爱又残忍的猫叫声,也构成影片与观众间的一层保护。猫是从中介处借来的,尽管他不道德不老实,却帮了大忙。第三次,朱莉无法面对死亡后的一片狼藉,露西说,“你跑得像个疯子,你哭了吗?”,朱莉说,“它有宝宝了”,语毕,一群孩子(与朱莉女儿相似大)跃入泳池。幸好遇到露西,由她接手,将残忍打扫掩藏。

人是脆弱至极的存在,无法独自直面荒谬。此时此刻,麻木与遮蔽(对生命本能的处理与收束)反而成为保护,因负担被拒斥的伦理关系与社会体系,竟支撑了生命。脱衣舞厅的露西也是如此被朱莉拯救

——“当我希望你来时,你就来了。就是这样”。

下:等待 复活

伦理与意义世界解体的代价是痛苦的乃至毁灭性的,但破碎同样是种解放,等待自我的重新确立,向着未来重新张开无限可能。这一过程无疑是痛苦的,伴随着漫长的麻木与空白。

白色长笛成为注入朱莉心间的崭新旋律,生命的音乐得以继续;白色方糖浸透在咖啡色中,被赋予新的色彩。白色是麻木,但同样是等待,如流浪汉所说,“你总要给自己留下点什么”。在长笛与方糖之间,Olivier说“我已经看到你了。这也许足够满足一阵子了。我会尝试”,Olivier一直在等待,一直在尝试,除开朱莉的坚强外,他的存在成为支撑朱莉生命重新展开的最大外因与动因之一。

如果说蓝色代表死亡的抑郁与荒诞,红色代表鲜活的生命涌动,那么白色就是过渡,是麻木也是生存,是停滞也是等待,是空白也是希望——是恐怖的白鲸之白色,也是圣洁的基督裹尸布之白色。《蓝》中三色调的运用提示着三部曲各自的主题,就此而言,《白》的故事,正是一场漫长的中场休息,其意义与目的早已在开端与结尾处明确:无论我们能否做爱、是否相拥、有无财富或者其他,归根结底只是在反复确认一件事——我们仍然相爱。只是,“我需要时间,法官大人。我需要时间来挽救我们的婚姻,我不相信我们之间已没有爱情”(《白》)。若无弥赛亚,则圣徒所有行动皆为荒诞而无意义的滑稽戏,寻死之活人不再死、装死之活人照旧活。没有耶稣,就没有复活。

Olivier对朱莉的爱近乎信仰,基斯洛夫斯基的暗示明确:在共同创作时,朱莉向他指出了合唱的文本,书页翻在古希腊语的《圣经 哥林多前书》第十三节,“爱(agape)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Olivier在朱莉身后满怀爱意地偷偷望向她,轻声哼唱,圣经上的话语正是Olivier的真实写照,他生活在白房间中,过着圣徒的生活。Olivier的种种做法为朱莉而为,他根底里在乎的并非名声、音乐、署名,而只是她。

Olivier天真地活着,充满了快乐与希望,也许正是曾经朱莉的状态。但朱莉并不以Olivier的方式而活,当Olivier深情地为她唱颂歌时,朱莉正惦记丈夫与第三者的背叛。她回返了日常生活与意义世界,正如《白》中的男主角不再营利,《红》中的法官不再窃听。人无法长久生活在边缘、压抑与深度中,回返日常之琐碎无谓,行动取代狂想,恰恰酝酿生命复建的土壤。同样,朱莉对第三者的赠予也非道德/宗教意义上的“牺牲/献身”,而是自由意义上的“无关/无谓”。她(他们)重新选择在世生活,但也重新承担人世的残酷真实——完整的、圆满的协奏曲,包容了青年与晚年、诞生与死亡、神圣与堕落、喜悦与痛苦诸种景象。

Julie与Olivier在颂歌中做爱。色调逐渐变暖。喘息的雾气与温润的红色暗示着生命的复苏。红色是生命也是危险,是敞开也是脆弱,是玫瑰也是鲜血。《红》的并行结构暗示着“轮回”,它的结局更是基斯洛夫斯基的又一个玩笑。《蓝》、《白》、《红》循环往复,紧随生命而来的正是死亡,因为人作为脆弱而不自足却又渴求整全的存在,必将永恒劳作,受苦且享乐。

片尾,长笛响起,新的旋律加入,协奏曲进行下去。

最后的朱莉,在哭泣也在微笑。


蓝白红三部曲之蓝的相关影评

蓝白红三部曲之蓝
杨琦 •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乐比TV,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乐比TV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