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蒂尔达

评分:
6.0 还行

原名:Matilda又名:小魔女

分类:喜剧 / 家庭 / 奇幻 /  美国  1996 

简介: 哈里(丹尼·德维托 Danny DeVito 饰)和泽尼亚(雷亚·普尔曼 Rhe

更新时间:2022-04-15

玛蒂尔达影评:赏析《玛蒂尔达》书影作品并分析文学名著影视化改编


选择《玛蒂尔达》是因为她曾经一度是我的童年偶像,她的狡黠、可爱和惊人的智慧一度是我的榜样和目标,我也曾幻想过如果有一天我学富五车我的知识能不能从脑子里溢出来,溢到我的眼神中帮我控制事物。当一年级的我拿着从这本书中看到的“查尔斯·狄更斯”去向老师请教时,老师看我的眼神让我觉得自己就是那个玛蒂尔达。

出于儿童文学的定位,作者并没有从现实又糟糕的角度去讲述故事中的所有冲突和玛蒂尔达的家庭琐事。如果放在现在的语境下,她的原生家庭很可能会成为关注的焦点,她所有悲惨经历的伏笔,她糟糕人生的元凶。但这是本童书,就像作者借小主人公之口讲出的话一样:写给儿童的故事应该都滑稽一点。如果说属于成年人的文学作品是像成年人的思维那样,理性、抽象的,那么为儿童服务的文学作品,则切合着儿童的喜好和特点:感性、具体。

毫无疑问《玛蒂尔达》的故事性引人入胜。小孩子都喜欢读故事,书里有故事才能看得进书,而我在小时候也以为世界上只有故事书,即使是现在,我也无法抵抗故事书对我的吸引力。它的故事高明之处在于,它好像是日常生活中的事,毕竟,谁都有爸爸妈妈,客厅,和图书馆。但它的日常却又会悄悄塞入一些不同寻常的奇幻色彩,比如三岁就读书看报、五岁翻遍图书馆的小女孩,用意念就能移动物品的能力......儿童文学的幻想性和趣味性在这里可见一斑。天底下没有这样的父母、小孩和校长,但是书里有。幻想是有目的的想象,它能让具体变抽象,比如玛蒂尔达神乎其技的控制技能其实意味着孩童对成人世界的不满。而与校长的较量,她小聪明大效果的“正派得逞”,父母远走高飞而她跟哈尼小姐一起过的结局,都通过事情的完美解决而使整个故事充满趣味性。普通的故事很难让人聚精会神,但充满想象妙趣横生的故事却能牢牢抓住儿童的眼睛,让他们不停地问:然后呢?然后呢?

故事的讲述由作者完成,而故事的表现和可视化则有赖于导演。

影视化的第一大改变就是媒介的改变。文字因其自身的省略性的特性,一方面给予了读者极大的想象空间,另一方面由于较为间接有苍白之感;而电影的展现直接生动,并且随着产业技术的发展能全面调动观众的五感,使整个人全身心参与到故事的讲述中,但同时因为直接地展示画面而挤占了受众想象的空间。如书中对玛蒂尔达操控力量的描写用到了“眼睛里射出来的几百万只看不见的小手”,而电影中则是运用玛蒂尔达眼部眼神坚定又用力的眼神和微微皱起的眉头的特写镜头和被握住的水杯之间来回切换,最终“嘭”的一声爆炸来表现她力量的强大。但显而易见的是,不论哪一种媒介,只要运用的手法高超,我们作为受众都对其效果表示欣然接受。

同时,媒介的变化也带来了表现手法的变化。

情节:情节的安排也是影视化中的重要一环。影视化需要一定的改编和二创,书和电影的观赏习惯、叙事表达、作者创作上有许多需要磨合更改之处,如书可以分几次看完,并且任何时间和场合都可以由读者自己随意定;但电影必须在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之间讲完,且票房作为电影的本质要求必须在电影院内完成观赏才能带来经济上的营收,怎么让观众走进影院并留下来,重点应该表现哪一个方面,观影的人和读书的人对不同媒介的耐心和期待也是有差别的,这些都需要考虑在情节的安排内。

在书中,作者罗尔德·达尔其实花费了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讲述玛蒂尔达与其父母的种种故事,她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与哈尼小姐的交往是被分为将近1:1:1的三个等份。而《玛蒂尔达》同名电影中,家庭生活虽然依旧得到了它应有的分量,但校园生活和与哈尼小姐的交往,尤其是电影二次创作后新添加的别墅探险片段,占到了电影相当大的一部分空间。

电影对原著情节的处理可以分成:时间顺序上的提前或延后、情节内容上的删减和增加以及篇幅长短的重新布局等几个部分。玛蒂尔达对她专制无礼的爸爸一共进行了三次报复,分别是帽子强力胶、鹦鹉装神弄鬼和特强金发染发水。而电影为了则将这些个分成好几次的聪明伎俩放在了一段情节里展开,毫无疑问这加强了影视语言讲述的连贯,也让观影体验更加连续流畅,并且删去几次行动所需经历的日常也降低了影视观看中的重复性情节。而在这一环节中,“鹦鹉装神弄鬼”这一事件被删去,原因可能出于以下几点:一,这只鹦鹉是玛蒂尔达向邻居借来的,为了塑造这一邻居还需在前面情节加入两人的交往和熟识,并且邻居的房子也需要在置景上多花时间功夫和金钱;二,动物演员参与拍摄也是较为麻烦的一环,它的训练和表现以及配音还需请到专人;三,再加入这一情节也有可能破坏故事环的连贯与完整,而稍显多余,且另外两次恶作剧也足以为玛蒂尔达出口气并且展现她的机智过人了,出于这些考虑,“鹦鹉”情节的删去也十分情有可原。

不管是书籍还是电影的整体基调都是比较偏童趣活泼的。虽然在玛蒂尔达报复父亲的情节里,出于做戏的目的似乎有意呈现出她的父母过于迟钝且过于蠢笨,比如总是洋洋自得于自己并不出众的容貌甚至以此为傲,糟糕的审美和大杂烩式的梳洗打扮方式和流程等种种展现日常生活的细节,都让人在看着这对父母恶狠狠又浮夸做作的模样时又拳头紧握又想要发笑,还给人以一种不切实际的降智感。但也许文本也有意将这对父母刻画成愚蠢的模样,所以这种电影的做戏也许可以解释为只是在尊重原著意图的基础上加强了人物性格,使其更加鲜明夸大,让观众(我们应该知道儿童文学改编而成的影视作品的观众大多也是儿童)能更准确更迅速更鲜明地感受到笑点。

将父母和家庭生活缩短后的电影究竟是如何谋影布局的呢?事实上对一部分内容的挤占正是为了另一部分内容的释放。电影中有一个非常显眼的部分是玛蒂尔达与哈尼小姐勇闯老别墅和玛蒂尔达一人再闯老别墅的情节,而该情节是原著中完全没有出现过的,这就是电影为了影视效果对原著大刀阔斧的二次创作。这个处理正是运用了“影视化改编创新七法”中最常用的“增加法”。影视语言是声、光、色、像的语言,它没有文字阅读理解上的门槛,适用于所有能用眼睛看、能用耳朵听的人,并且相当直接显眼,不用观众自己再在脑海中进行过多的创造加工,所以它出于观赏性的目的做出适当的调整刚好符合了这个媒介的传达方式、表现需求和本身特性。《玛蒂尔达》本身是带有奇幻色彩的儿童文学,电影为了叫好叫座和影视效果,在“奇幻”上多下点功夫是非常聪明的做法。因此,导演抓住玛蒂尔达会意念控制这个点,并由此展开了一大段在原著里并没有的特写与表现。这一段的加入既直接丰富了校长的残暴面的展示,也符合儿童文学里“游戏”的作用,表达了玛蒂尔达在与老别墅里与校长斗智斗勇的主动性、独立性与创造性,增加了“你追我赶”的刺激性和紧张感,让戏剧冲突在荧幕里得到更加激烈的强化。

不管是儿童文学还是儿童影视,它们的目的都是成人为儿童创作的、适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审美要求以及接受能力,有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正因有越来越多这样有趣有心的经典好作品,儿童的成长世界才会越来越美好光明。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乐比TV,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乐比TV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