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魂掠影

评分:
6.0 还行

原名:Ennio: The Maestro又名:50年一瞬间的魔幻时刻 / The Glance of Music / Lo sguardo della musica / 50年一瞬的魔幻时刻 / Ennio

分类:纪录片 / 音乐 / 传记 /  意大利  2021 

简介: 影片由著名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编剧并执导,吉亚尼·罗素、王家卫等人任监制,聚焦意

更新时间:2024-01-25

音魂掠影影评:王家卫是他迷弟,昆汀是他粉丝|《音魂掠影》映后回顾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 深圳百老汇电影中心百丽宫影城(微信号:szblhyc)

莫里康内一生中参与过的电影配乐可能高达到500部。萨尔切、莱昂内、昆汀、托尔纳托雷、伊斯特伍德、贝托鲁奇……你能想到的大导演基本上都与其合作过,日本配乐大师久石让也深受莫里康内的影响。

2023年8月19日《音魂掠影》场次映后,我们邀请深圳大学音乐教授张又丹作客深圳百老汇电影中心,进行了一场干货与感染力并存的电影配乐讲座。张老师从音乐专业的角度,以音乐+电影片段+故事背景与配器介绍结合的讲述方式,为深圳观众绘声绘色地解析了莫里康内的部分音乐作品。

从《天堂电影院》里《爱的主题》的交响乐、三重奏、大提琴+小号、人声演唱等几个版本,到《教会》里《贾布利耶的双簧管》的交响乐、男女声演唱版,从《美国往事》里《黛博拉的主题》的大提琴、人声,到《海上钢琴师》里的《爱之歌》等等,这场映后交流让我们直观感受到莫里康内大师的大胆创新、融会贯通。

以下为映后谈文字实录:


深圳百老汇电影中心:

感谢大家今天冒雨前来观影,想必大家还沉浸在影片强烈的情绪中。影展的第一天8月4日,我们安排了一场《音魂掠影》,主要是想让大家在看其他影片之前先了解莫里康内,这部影片也是影展的唯一一部纪录片。在大家看完其他影片之后,我们又在今天特意安排了一场,也许有助于大家在莫里康内的传记片里去体会他的音乐。

今天我们非常荣幸邀请到音乐专家、深圳大学教授张又丹老师,到现场跟我们映后交流,带大家以不同的角度去理解音乐、理解电影,张又丹老师也准备了非常多的素材来跟大家分享。

张又丹:

大家好,感谢百老汇的邀请,非常高兴今天能有这个机会,和大家分享莫里康内的音乐,他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音乐家。

莫里康内为何为「配乐大师」?

深圳百老汇电影中心:

张老师在深圳大学里给学生讲了很多莫里康内的音乐,首先请张老师先聊一下,您对莫里康内音乐的一些理解和评价。

张又丹:

《音魂掠影》是音乐大师莫里康内的传记片,它也像一个音乐万花筒,包罗万象。莫里康内不仅是一位电影音乐大师,他是一位世界一流的现代派作曲家,一个勤奋的天才。当然,他是当代电影音乐当之无愧的引领者和创新者,但不同于许多专门从事电影音乐创作的作曲家,由于他深厚的古典音乐功底,他的创作领域非常宽广,创作形式多种多样,创作手法也丰富多彩。

他除了创作了500多部电影音乐,还创作了100多部古典音乐形式的音乐作品,即Classical Music。Classical Music也可以翻译作「经典音乐」,或者说「严肃音乐」(编者注:有人根据牛津英文辞典里对古典的定义,in traditional and serious style,故称其为「严肃音乐」。),如他的乐队协奏曲、小号协作曲、室内乐作品等等。不过由于他的电影音乐创作数量和质量太惊人了,所以大家公认他是一位「电影音乐作曲家」。

但是电影音乐只是他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莫里康内所创作的那些古典音乐形式的音乐,也就是严肃音乐,是绝大部分专门创作电影音乐的作曲家所不能胜任的。就像这部纪录片尾声中,他的合作者、著名导演昆汀·塔伦蒂诺说的一样,「莫里康内是他最喜欢的作曲家」。他的意思不是指「电影作曲家」,而是像莫扎特、贝多芬和舒伯特这样的一位「作曲家」。昆汀·塔伦蒂诺将莫里康内看作和历史上最伟大的这些作曲家一样。

我想,时间是衡量一切艺术作品,尤其是音乐最重要的标准。经过时间的检验,真正具有生命力的音乐作品会流传下来。就像刚才电影中说的,也许两百年后,后人在谈论莫里康内的作品时,会对他有一个更客观的评价。在我看来,他是一位世界一流的作曲家,而不仅仅是一位电影音乐作曲家。由于他有着这样的音乐创作背景,他的音乐非常多元,他在艺术上一直大胆创新,将古典、流行、先锋等等多种音乐形式融会贯通。我们刚才也看到了影片中许多著名的古典音乐家和流行乐手,他们大量演奏、演唱、或在音乐会上引用他的音乐,这些都是这些音乐家对莫里康内音乐由衷的欣赏和致敬。

莫里康内凭《八恶人》获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配乐

深圳百老汇电影中心:

影片前面也有聊到莫里康内为什么会从事音乐行业。他提到过,他其实最早想做医生,但因为父亲本身是从事音乐行业的,是个小号手,所以受家庭影响选择了音乐这条道路。在音乐领域,古典音乐这个行业当时在意大利或在欧洲是怎样的地位呢?从我们现代家庭教育的角度来看这个职业选择时,也会有些不一样。

张又丹:

从事音乐工作,尤其是从事古典音乐,其实在任何地方任何时代都不是一个很容易发财致富或容易取得很高成就的一种工作,因为非常难,只有真正热爱的人才能坚持下来。我想,在当时的意大利也好,或者在当时的欧洲也好,古典音乐是人们文化艺术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真正从事这个职业还是比较艰难的,因为有更多的工作可以让年轻人去成就他们的梦想,而音乐道路异常艰辛,常常付出和回报不一定成正比。

从古至今,意大利都是著名的具有悠久音乐传统的音乐之乡。我们现在绝大部分音乐工作者使用的音乐术语都是意大利文。我们如果要学音乐,一定要掌握意大利文这种音乐术语。我们无论学乐器,或者学唱歌,我们的谱子上所有的记号——强弱记号、快慢记号——都是由意大利文来标记的。

《西部往事》琴谱

意大利语由于是一种很多元音结尾的语言,很利于歌唱。这也是为什么意大利诞生了这么多优秀的歌剧作曲家、歌唱家,大家所说的「美声唱法」就起源于意大利。欧洲两位被誉为「电影音乐引领者」的作曲家——刚才大家看到的莫里康内,和《教父》《罗密欧与朱丽叶》等电影的作曲家尼诺·罗塔(Nino Rota),都是来自于意大利,他们还是毕业于同一所音乐学院的同学。

深圳百老汇电影中心:

如果我们平时对音乐接触得并不多,就不知道乐谱里面原来都是意大利语。

张又丹:

举个例子,比如:连奏Legato,温柔地Dolce,我们用的钢琴Piano,也是弱的意思,这些全都是意大利语,所以我们学音乐的人必须要掌握一些意大利语。(编者注:Legato:连奏,又称连音,是一种音与音紧密相连的弹奏方法,明确区别于断奏和非连音,要求较好的控制技术。Dolce,指柔和、温柔地演奏)

深圳百老汇电影中心:

所以学音乐也可以多学一门语言。

张又丹:

是。

《西部往事》手稿节选

深圳百老汇电影中心:

我们最早接触到的电影,特别是西部电影,会用更多宏大的交响乐来展示西部电影中的宏大场面。但到莫里康内这里,他创造了另一个音乐世界,用很多不一样的声音来创作音乐,包括将口哨声、鞭打声加入到音乐里,甚至让口哨声成为西部电影配乐的一个标志。怎样理解莫里康内创造的独特配乐?

张又丹:

这和他经过传统的古典音乐学习有关。在古典音乐,也就是Classical Music「经典音乐」的创作过程中,不仅仅是优美的声音、旋律,所有的声音都是音乐。影片中莫里康内说「这是一项声音的工作,不仅仅是一种旋律的工作。」「在某种程度上,噪音也是音乐。」他抱着这种比较新颖的创作理念,从事电影和流行音乐的配乐工作。

像一般的流行音乐配乐,大部分作曲家使用伴奏、和弦就足够了,但是莫里康内却以深厚的古典音乐功底,使用对位,也就是复调等复杂的经典音乐创作手法、丰富了流行音乐和电影音乐的创作。(编者注:复调音乐是由若干,两条或两条以上,各自具有独立性或相对独立的旋律线,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同时结合或相继结合,出现,协调地流动,展开所构成的多声部音乐。)

他将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莫扎特的《土耳其奏鸣曲》等古典音乐元素融入到流行乐的编曲中。在电影《黄昏双镖客》中,他还使用了巴赫的管风琴作品《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等音乐元素。

现在看起来,这些创作手法很平常。在很多流行歌曲中,如周杰伦的流行音乐里会加入一些古典音乐元素。但在上个世纪 60 年代,这完全是一种史无前例的创新和出乎意料的融合,所以在当时引发了强烈反响。这和莫里康内的创作功底有关,也和他在不断追求新的创作理念有关。

深圳百老汇电影中心:

其实张老师也为今天的演讲准备了非常丰富的内容,我们在纪录片和之前展映的影片中也听到很多莫里康内创作的经典音乐。接下来请张老师分享一下她对莫里康内经典作品的一些理解。

张又丹:

就像莫里康内在这部纪录片中说的一样:「音乐无法描述,音乐必须聆听。」也像大家常说的,如果你想知道这个梨子的味道,只有去亲口品尝才知道。所以我今天给大家准备了四部我非常喜欢的莫里康内电影配乐里的一些音乐,我选的是影片的一些音乐片段,或是演奏者或演唱者表演的音乐结合电影画面的视频作品,让大家更感性地了解莫里康内大师的音乐作品。

《天堂电影院》

第一部想和大家分享的是莫里康内的经典代表作,也是我首次接触莫里康内作品的电影——《天堂电影院》。电影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爱的主题》,这段曲调徐缓悠扬、温暖优雅、柔美动人。

🎵我们先来欣赏莫里康内亲自担任指挥、携手交响乐队演奏的这首作品。

🎵刚才我们听到的是这段主题的交响乐队版本,接下来我们再来欣赏三重奏的版本。

三重奏是一种「室内乐」的演出形式,叫Chamber Music,它是在一个比较小的场所演奏的音乐,由几件乐器演奏的小型器乐作品。它不包含独奏作品,都是器乐合奏作品,主要是重奏曲和小型器乐合奏曲。「室内乐」这种形式区别于「大型管弦乐队」的形式。现在大家看到的是室内乐中非常常见的三重奏的形式。三重奏指的是乐器的数量,三重奏可以是任何乐器的搭配和组合,而小提琴、大提琴和钢琴这三个乐器是较常见的三重奏组合。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版本是由克里斯蒂娜和劳拉(Kristina And Laura)大提琴&小提琴二重奏组合与一位钢琴家共同演奏的。

马友友 & 克里斯·波提 - Love Themes

🎵下面,我们来欣赏大提琴和小号的一个演绎版本,同样也是刚才大家听到的《爱的主题》。大提琴演奏者是著名的美籍华裔音乐家马友友,马友友是世界顶级的大提琴演奏家,也是华人的骄傲。

他使用的是制作于1733年、价值2亿人民币的一把大提琴。(编者注:这把大提琴由意大利制琴师多米尼克·蒙塔尼亚那 Domenico Montagnana制作)。1999年,马友友在纽约演出的时候,还将这把大提琴丢在了出租车上,后来被出租车司机送了回来。为此马友友还特意为纽约的出租车录制了一段公益广告,广告词说的就是:「乘客你好,我是马友友,请您带好您的物品,不要像我那样把大提琴落在车上了。」

这把琴是一件古董,拥有几百年的历史。由于当时制琴工艺非常高超,木质拥有那个年代木材独有的特殊音色,现在很难复制,所以价值很高。由于这种乐器非常昂贵,演奏者一般不会自己购买,往往都是一些集团或者收藏家购买后赞助他们使用。

提到名贵的乐器,其实中国也有很多。今年4月,中法两国领导在广州品茗听琴,现场演奏的就是一把千年古琴,名为「九霄环佩」。按照中国的传统,「九」这个数是极数,常常被用作「最高境界」,比如「九霄云外」等;而「环佩」指的是古人佩戴在腰带上的玉佩。这把古琴的名字正是古琴制作者对这张琴寄予的厚望,希望它能发出如九霄云外的仙人腰间玉佩碰撞所发出的的美妙声音。

这位小号演奏家是克里斯·波提(Christopher Botti),他的演奏特点是将爵士乐和流行音乐融合在一起,从而创造出他特有的一种音乐风格。

Josh Groban - Love Themes

🎵接下来我们再来听一听人声的演唱版本。这是美国男歌手乔诗·葛洛班Josh Groban,他是一位跨界唱法的男歌手,他将古典和流行的唱法融为一体。

《教会》

《教会》的原声专辑是有史以来最畅销的电影原声专辑之一,音乐在影片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关键角色,它是电影音乐的典范。音乐不仅升华了这部电影,也成就了这部电影。

IL DIVO - Nella Fantasia

🎵这个演唱版的演唱组合叫美声男伶(IL DIVO),由四位来自不同国家的男歌手组成。他们的演唱特点是将古典和流行融合,这种唱法也被称为Pop Opera「流行歌剧唱法」。他们已经出道 17 年,演唱过很多不同语言的歌曲。但很不幸的是,刚才大家看到的第一个演唱的歌手,团队中的西班牙男中音Carlos Marín卡洛斯·马林,2021年底由于患了新冠,在英国巡演的时候不幸去世。

莫里康内 - Gabriel's Oboe

🎵现在我们听到的是作曲家莫里康内亲自指挥的交响乐版本。这是《教会》的主题音乐。

这首乐曲的名字叫《贾布利耶的双簧管》(Gabriel's Oboe),主奏乐器是大家看到的这只双簧管Oboe。

双簧管是交响乐队中非常有特点的一个乐器,它是非常早就出现在交响乐队中的一个乐器。大家去看交响音乐会的时候可能会注意到,在交响乐团正式演出前,会由双簧管演奏家吹奏一个音,吹完这个音,全体的乐队成员都会以这个音来调校自己乐器的音准。它吹奏是A音,就是la,频率为440赫兹。大家都以这个音为标准,来进行调音。有到现场看过交响音乐会的人对这个画面一定不陌生。

为什么交响乐团要用双簧管吹出的A音为标准音?这是因为双簧管的音色穿透力极强,它能够在整个交响乐队中脱颖而出,让每个乐手都能轻而易举听到它发出的声响。另外,由于双簧管吹出来的长音音律非常稳定,所以和其他乐器相比,它非常适合作为调音的乐器。双簧管在交响乐队中总谱出现的频率也是非常高的,因此由它来担任调音标准成为了一种习惯。

双簧管的音色带有一种像鼻音似的芦片声,所以非常善于演奏徐缓如歌的曲调,这也是为什么莫里康内把这个乐器作为这首音乐的主奏乐器来使用。

刚才我们听了美声男伶的男声的演唱,我们再来听一下女声的演唱。

Sarah Brightman - Nella Fantasia

🎵我们先来听莎拉·布莱曼(Sarah Brightman)的演唱。莎拉·布莱曼是著名的英国的女歌手、音乐剧演员,大家都知道的《歌剧魅影》就是为她度身定做的一部音乐剧,由安德鲁·劳埃德·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创作,她也是这部音乐剧的首演。同时,她也是唯一一位担任过两届奥运会主题曲演唱的歌手,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演唱了主题曲《永远的朋友》以及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和刘欢共同演唱了《我和你》。

🎵刚才我们听到的是女高音的演唱,我们现在听一下女中音的演唱,感受一下不同音色的歌手诠释同样的旋律是什么效果。这位是英国威尔士的女中音歌唱家凯瑟琳·詹金斯(Katherine Jenkins),虽然她的名气可能不如莎拉·布莱曼那么大,但她是英国历史上唱片销量最高的古典音乐艺术家。

《美国往事》

接下来,为大家介绍影片《美国往事》中重要的一段主题音乐:《黛博拉主题》。谁是黛博拉?为什么作曲家会专门为她写了一个音乐主题?我们先来看一下影片中的这个片段,这是剧中的男主人公面条在少年时,第一次偷看心目中的女神黛波拉跳舞的场景,这一幕成了面条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

这个背景音乐其实不是莫里康内写的,而是西班牙作曲家约瑟夫·拉卡列(Joseph Lacalle)创作的一首西班牙文的歌曲,叫做《罂粟》。这首曲子是在1924年发行的,影片中使用了这首作品的乐器版。

这么美丽的一位少女,的确应该有一首属于她的美丽音乐。《黛博拉的主题》音乐旋律非常优美温婉,带着丝丝的眷恋和忧伤,就像男主人公面条对爱恋了一生的女孩黛博拉的情感。

Stjepan Hauser - Deborah's Theme

🎵我们现在给大家播放一段大提琴独奏的演奏版,这位大提琴演奏家叫斯蒂潘·豪瑟(Stjepan Hauser),他是一名来自克罗地亚的大提琴演奏家,他曾和另外一位大提琴演奏家卢卡·苏利克组建了2Cellos提琴双杰乐队。豪瑟从2016年开始,更多以独奏的形式演出。

Andrea Bocelli & Ariana Grande - E Più Ti Penso

🎵接下来给大家播放的是一段男女二重唱,用人声的形式来诠释这段旋律,这首为《黛博拉主题》填词的歌曲叫做《望穿秋水》。这个版本是由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安德烈·波利切(Andrea Bocelli),也就是著名的盲人歌唱家,由他和美国流行音乐女歌手爱莉安娜·格兰德(Ariana Grande)两人的合唱。

波利切其实出生的时候并不是盲人,他自幼弱视,12岁时的一次意外伤害却使他的双眼全盲,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面对着无尽的黑暗,波切利没有自暴自弃,反而更加努力的学习自己心爱的音乐。最终成为了举世闻名的歌唱家。

《海上钢琴师》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最后一部影片的配乐是《海上钢琴师》。刚才大家在影片中也看到了,影片介绍导演在写《海上钢琴师》剧本的同时,作曲家就在创作这部电影的音乐了。所以说音乐和剧情是同步进行的,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有人说,如果没有莫里康内的音乐,可能导演就不会拍出《海上钢琴师》这部影片。的确,这部影片最动人心弦的莫过于作曲家的配乐了。

Magic Waltz 片段

🎵我们先来听第一个音乐,在风雨交加的夜晚,剧中的男主角1900从容地坐在钢琴凳上,松开了固定钢琴的琴刹,优雅流畅地演奏出指尖上的华尔兹。这段音乐华丽绚烂,轻盈灵动,仿佛在与大海共舞。

Playing Love 片段

🎵接下来再向大家介绍最后一个音乐片段。有人评论说莫里康内的旋律足以融化最坚硬的心灵,而这部影片的这段旋律就如同天籁一般,仿佛是上天的赐予。剧中男主人公1900正在录音时,看到了让他惊为天人的女孩,心中涌现出的柔情蜜意,让他即兴演奏了这首浪漫唯美、细腻感人的Playing Love《爱之歌》

大师有 500 多部电影配乐作品,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只能给大家分享其中的四部。莫里康内大师,是电影的宝藏,也是音乐的使者,他在用他的音乐才华渲染丰富了电影的同时,也让更多普罗大众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虽然大师已逝,但是他的作品永存。再次感谢百老汇,让我们有这样的一个共同感受音乐美好的机会,谢谢大家。

深圳百老汇电影中心:

感谢张老师这么精心的准备,也非常感谢留到最后的观众。大家肯定有一些问题想问张老师,不如开放一些问题给到大家,大家可以问一些音乐相关的问题,让张老师跟大家聊一聊。

Q & A 如何用音乐写一封情书?

观众1:

张老师,你好,纪录片里有一段是说莫里康内用巴赫的名字做了一段电影配乐,我不是学音乐的,所以那一段我不太懂,但觉得那一段很有趣,想请教一下。

张又丹:

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这位观众问的其实是很专业的一个问题。影片中一个细节,就是莫里康内在作曲的时候,他使用了巴赫的名字来作曲,这是什么意思?

西方人的名字都是字母,巴赫的名字是Bach这四个字母来拼写成的,他这个名字在德语中是「小溪」的意思,贝多芬曾经说过巴赫不是「小溪」,他是「大海」。我们回过头来说,刚才这位观众的问题就是Bach这四个字母怎么来谱曲?

do,re,mi,fa,sol,la,si这七个音符,其实每个音符都是有一个名字的,也就是音名。相应的名字分别是C,D,E,F,G,A、B。

怎么好记一点呢?就是你从la开始数,la,si,do,re,mi,fa,sol正好是A,B,C,D,E,F,G。唱名是la,si,do,re,mi,fa,sol,音名是A,B,C,D,E,F,G 。

「巴赫」名字Bach怎么在这体现?这是不同的语言体系,不同的音有不同的对应的音名。比如说英语中A,B,C,D,E,F,G 就是la,si,do,re,mi,fa,sol,而德语中有一点变化,德语中si的音名是H,即巴赫名字的最后一个字母。德语中降si的音名是B,即巴赫的名字的第一个字母,所以莫里康内就用:B也就是降si ,A就是la,C就是do,H就是si,用这4个字母代表的音来作曲。

这在作曲中是很常见的。在历史中还有著名的舒曼的《阿贝格变奏曲》,这位德国的音乐家,曾经用了他认识的一个女孩的名字叫「阿贝格」来作曲(编者注:《阿贝格变奏曲》Abegg Variations Op.1),这个女孩的名字叫Abegg,舒曼就用la,降si,mi,sol,sol——这样一个旋律写成一个主题,并发展成变奏曲。这是一首很著名也很好听的钢琴作品。

这也是音乐家玩一个小游戏吧!很多作曲家在作曲的时候,会把心仪的人、暗恋的人或者家人的名字镶嵌到他作曲的内容里面,有心人还是会发现的。这是他的一个「暗语」。你的这个提问特别好,谢谢你。

大家可以看到电影里面其实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我觉得这个电影可以一看再看。

深圳百老汇电影中心:

看来音乐家写情书也跟别人不一样。

张又丹:

是,呵呵

什么叫音乐的「调性」?

观众2:

第一个问题是,电影里面莫里康内有说「调性音乐」,我们不是专业的,不是很能理解这个「调性音乐」是什么样的音乐

第二个问题是,影片里有提到坂本龙一,上次展映坂本龙一的纪录片的时候我也有来看,我觉得他们的经历好像稍微有一点像,都是从古典到实验再慢慢接触到电影配乐。是不是因为他们以前在古典音乐上面的造诣、基础可能比一般音乐人更加扎实?是不是如果以后有人想像这些大师一样有这么杰出的成就,这种方式和途径是不是在这个行业比较常见呢?还是只是刚好他们两个是这样一个路径?

张又丹:

从古至今,大部分的音乐都是有「调性」的。比如我们中国古代就有传统的「宫商角徵羽」五声音阶调式,西方也有教会调式,即「中古调式」。现在一般说的调性音乐,是由七声音阶为基础的「大小调」,根据「十二平均律」(12-equal temperament)构成的调式。「十二平均律」其实在中国的明代,就已经有中国的律学家把它的规律总结创建起来了,这位律学家叫朱载堉。在人类音乐史上,第一个最重要的运用十二平均律这个律制来作曲的是西方音乐家巴赫,就是刚才影片中提到的这位音乐家。

什么是十二平均律?我给大家举个例子。do,re,mi,fa,sol,la,si看着是7个音符,其实里面包含了12个音,分别是do,升do,re,升re,mi,fa,升fa,sol,升sol,la,升la,si这12个音。如果你把这个音阶平均分成12份,每个都等分的话,就可以随意变调,所以,一个音阶里有12个音,就有了「变调」的可能,这个就是十二平均律的原理。

大家就算不学音乐,也会接触到音乐的调性,比如你去唱卡拉OK,所演唱的都是有调性的歌曲。因为音乐采用了十二平均律这种律制,大家才能降调或者升调找到适合自己嗓音的音高。这其实都是在接触「调性」。

我们现在听到的绝大部分音乐都是有调的,就是在不同的调里面循环。但很多近现代乐派的先锋的、前卫的作曲家,他们想打破框架,不在这个调里面写。于是他们写了很多「无调性音乐」,也就是没有调性规律可循的音乐。也许这些作曲家觉得传统风格的古典音乐已经写腻了,或者好听的旋律都被以前的作曲家写尽了,他们一定要有创新才行,所以有了「无调性音乐」的出现。这种音乐受到一些人的推崇,但也有人认为听「无调性音乐」的时候,好像永远没有一种回归感,永远找不家的感觉,所以也有很多人不喜欢这种音乐。

就像刚才我们介绍的一样,时间是最好的衡量一切艺术作品,尤其是音乐作品的最重要的标准。大浪淘沙,真正有艺术生命力的作品肯定会流传下来。

所以不管是有调性也好,无调性也好,你可以去接触,可以去欣赏,只要你喜欢、和你有共鸣就行了,其实不用去管它的创作手法,只管去欣赏就好了。让时间去评判这些有调性还是无调性的优劣和好坏吧。

关于第二个问题,很多影视音乐作曲家都像莫里康内一样有非常深厚的音乐功底,或者古典音乐创作功底。音乐创作其实很复杂,它要运用大量的音乐素材、配器、复调、和声等各种创作手法,将这些看似简单但是很复杂的音乐融合在一起。因为只有越复杂、手法越多,营造出来的效果才会越丰富。

坂本龙一

约翰·威廉姆斯

很多音乐家,就像大家关注的、这位观众提到的坂本龙一,也是音乐学院毕业的。还有大家所熟知的很多影视音乐作曲家,像约翰·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代表作《辛德勒名单》《拯救大兵瑞恩》《星球大战》《哈利波特》等),也是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的高材生,创作出了《辛德勒的名单》《星球大战》《哈利波特》等这些电影的经典配乐。

但也有例外,比如刚才在影片中,大家可能也看到了汉斯·季默(Hans Zimmer),汉斯·季默没有上过音乐学院,他从小学钢琴,有一定的音乐基础,但没有在音乐学院真正学过专门的「作曲」。但我想,这种人是少数,是天才。他可能在自己的创作过程中接触了很多的内容,不断自我学习,逐渐提升他的创作,所以他后来也写出了那么多好的作品,像《狮子王》的配乐,以及诺兰的不少作品配乐。

莫里康内(左)与汉斯·季默(右)

像他这样的作曲家也有很多,殊途同归,只要热爱、投入,不断学习、不断勇于创新,我想很多人都会在这个领域里取得好的成就,不一定非要像是坂本龙一或者莫里康内这样科班出身。像汉斯·季默将传统音乐和电子音乐融为一体,创作了很多音效非常好的作品。比如像《加勒比海盗》《珍珠港》。这就是不同的风格,不一定学院派出来的才好,拥有更多不同背景的音乐家,这个世界才会百花齐放。

推荐一些中国配乐大师

观众3:

刚刚您介绍了很多外国的配乐大师,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些中国的音乐人、配乐师?

张又丹:

电影方面的吗?(观众:对的)电影方面的有赵季平老师(代表作品:《霸王别姬》《红高粱》《大话西游》《神雕侠侣》《天龙八部》等),他曾经也是中国音乐家协会的主席,他创作了像《好汉歌》这些音乐作品;还有作曲家三宝(代表作品:《钢的琴》《嘎达梅林》《飞越老人院》等),他创作了大量的影视音乐作品,《不见不散》等都是他的创作。

《红高粱》剧照

还有很多年轻的、优秀的作曲家都投身到了这个行业。我想,电影这门艺术可能是当今集各种艺术于一体的集大成者,所以很多优秀的艺术从业人员都会投身到这个领域。比如香港的音乐人金培达(代表作品:《紫雨风暴》《忘不了》《寒战》《星愿》《伊莎贝拉》《七月与安生》等),他创作了像《如果·爱》这样的音乐剧电影。

我有一个习惯,就是看电影一般都等到字幕全部演完我才走,因为我想听一听后面的音乐,也想看一看这个音乐是谁写的,谁演奏或者演唱的。如果你关注电影音乐的话,也可以留意一下,华语世界还是有很多这样优秀的音乐人的。

-

嘉宾张又丹

主持人钟秋梦

现场统筹梁诗蔚

图文整理编辑周玥

现场志愿者 云姐

原文刊载于“深圳百老汇电影中心百丽宫影城”公众号(szblhyc)。

注:

1. 为了更好的阅读体验,编辑已对原文进行了部分省略。

2. 本文内音视频均源自互联网,仅用于观众学习使用,侵删。


更多深圳影展活动/特稿

陆续推出 敬请关注


音魂掠影的相关影评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乐比TV,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乐比TV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