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安,好运

评分:
6.0 还行

原名:Good Night, and Good Luck.又名:晚安,祝你好运 / 各位观众晚安

分类:剧情 / 历史 /  美国   2005 

简介: 这部电影记载了上世纪中叶美国一场轰烈的政治抗争,此次对抗冲突是美国新闻界和政治史

更新时间:2010-01-21

晚安,好运影评:人曰:双重标准是左翼的特点

《good night good luck》再次证明了看电影一定要心静,急功近利往往导致草率,而好的字幕也相当重要,当然,观影之前期望也不必太高……

影片在电脑中放了近两年,一直希望找个时间看,然而从射手网上下载的字幕除了与原意相去甚远之外,视频与音频的步调不统一直接导致了我的厌恶,我知道这不是影片本身的问题,但第一遍看下来除了主题事件之外,一大堆不知道放在那边干嘛的人让我觉得很不爽。我的第一感觉是,也许George Clooney就是不适合当导演,行文太散,第一遍总是让人觉得不着调,毕竟看《迈克尔 克莱顿》的时候我也觉得不舒服。

基于对主题的兴趣,硬着头皮看第二遍,静静地看了一个半小时,终于觉得有那么点意思,也多少看出了点导演的苦心。影片开头的酒会、自杀的左翼分子丹•霍伦贝尔、一对左倾的夫妇职员、不同报纸对莫罗攻击麦卡锡的评价,还有几乎每场直播前总要放一段的广告,导演是在烘托老派气氛的同时体现了真实的政治高压。我相信导演的目的是真实地再现历史的细节,这当然要以可信资料为基础,因此也就有了并不过分泼墨夸张的基调。虽然并不激烈和骇人听闻,但确实这就是当时的状况。我们并不应该将麦卡锡主义与其他国度里相类似的情况进行比较,毕竟无论国情和历史年代都有着自身的特殊性。而对于广告的关注,就如同酒会上莫罗所说的,娱乐与广告的虚幻让电视中的一切美好与现实差距越来越远。而当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于娱乐时,电视就只不过是一个发光发亮的盒子,没有对社会进步的影响,不再关注公民的自由与权利,远远无法追随平面媒体的公信力。这正与莫罗与麦卡锡打完第一仗后《纽约时报》杰克•古德称之为“是电视广播业上的一个伟大里程碑”相呼应。由此,我看到了本片定下的基调:电视媒体对于时事政治与民生民权的关注度。

正是由于这一基调,引出了影片中新闻与政治之间的大冲突,自由意见与新闻审查,一边是为民请命,一边是政治压迫,于是人们便自然而然地想到了“水门事件”,想到了民主社会的媒体生态,想到了这些无冕之王们的丰功伟绩。当斗争存在于社会和政府之间时,无论是非对错,政府或许永远都在舆论上处于劣势。

然而,作为一名新闻系毕业的学生,我始终在对待历史和政治的态度上遵从黄仁宇的实证主义,正是由于导演这些看似过于琐碎的影片细节,让我看到了另一面——这些集中在莫罗、麦卡锡、CBS老板佩利、《纽约时报》专栏作者杰克•古德、以及右翼报纸专栏作者杰克•欧布莱恩之间的唇枪舌战,其实恰恰是一把双刃剑,即使没有自相矛盾,也有着将主旨意见分别向两个不同方向拉伸的趋势。莫罗由始至终的话语由始至终都没有针对麦卡锡的反com主义,而是在围绕其取证时有无走固定程序进行辨析,并且在模糊的定义上谴责麦卡锡所营造出的政治高压氛围。然而,我要说的是,左翼与右翼关于宪法程序与公众利益的激辩,犹如在讨论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

影片中的事件是由某位空军上尉引起的,他因与被怀疑为com的父亲和姐姐的密切联系而被要求辞职,没有听证会,也没有委员会的调查。当当事人不服时,空军的态度是直接将他逐出军队。CBS的主要成员认为这是对人权的压迫,对人的自由信仰的压迫,但却并没有明确提出当事人可以相信com。这里要提到一个关键点,这种对于人权的压迫,并不是体现在调查当事人是不是com这个节点上的,而是对于其被调查的程序正当与否。莫罗在那时说了这样一句话,委员会有无参与听证,并没有,这也就是说,并不是麦卡锡本人主使的,虽然莫罗了解了这一点,但他在接下来的节目中,依然向麦卡锡开炮。其对准的方向就是难以辨识的政治高压氛围,尽管这种政治高压于那个空军上尉而言是出自空军,而于CBS则是出自其高层(签字)。于是,话题转到另一层面,团队中的一员对莫罗说,你一定要挑起事端,跨过这条横线吗?在莫罗之前,新闻只是播报信息,为辩论双方提供平台,“播报新闻而非制造新闻”,如CBS高层佩利所说。尽管加入个人意见不可避免,但至少是隐蔽的,从业者心中都有一条束缚之线,而莫罗的论调,是无法再看着麦卡锡肆意妄为,因此既然是加入个人意见,隐蔽和名正言顺又有何差别?然而,这正如佩利说的,莫罗同样没有为麦卡锡提供直面职责的权利,难道这不是个人权利吗?

镜头转到另一位被告——安妮•李•莫斯,她被怀疑是com,而控告她的证人因为是中情局特工,而不出庭作证,仅把控告作为书面材料呈堂。麦卡锡亲自到场审问,7个问题之后就离开,于是辩护律师抗议,要求当事人得到与证人面对面对质的权利,否则不可得出罪名成立的结论。CBS引用了这段录像,却并没有扩展其他内容,也就是说,他们仅仅认为安妮•莫斯不该被定罪,不该被认为是com,但却并没有说如果她是com,她也是无罪的。这是全片从开始到结束一直在偷换的概念,或者说是大部分受众的误解。而最后佩利直接点出了这一点,为什么在麦卡锡提出某人应该被定罪为叛国罪时莫罗没有直接指出并纠正他,当莫罗认为麦卡锡在电视上的反击是针对莫罗个人,而没有直接指出CBS的错误时,他本人不是也没有直接指出麦卡锡主义中最重要的“错误”吗?

画面三:莫罗说,英国的某位社会主义者为其写过文章,是因为他欣赏莫罗的战时播报,而自己与他在政见上完全不同,他是社会主义者,而自己不是。但莫罗所强调的,他们可以公平坦诚地辩论,美国人也应该有这种与友人、与敌人辩论,乃至战斗的勇气,而不是逃避,这是美国的传统,如同影片最后出现在电视屏幕上艾森豪威尔总统的演讲,不知这是否是导演顺便带到的要义,而我却觉得拿此作为影片主旨,较之于以反麦卡锡主义反对新闻审查这一主旨更好。至少,光从影片来看,反麦卡锡主义的依据远远不足。

如果此片强调的是反新闻审查,首先全片并没有明显的新闻审查的执行,两位将军的抗议没能成功,佩利反对也是事后的,即使最后改变了栏目时间和内容,也是CBS的主意,此时的麦卡锡已经“坐到了参院的最后一排”,早已失势。至于那位自杀的左翼主持人,是杰克•欧布莱恩的报道“逼”的他自杀的,同样是媒体,为什么CBS可以说右翼的错误,而欧布莱恩不可以说左翼的错?如果他为此自杀,只能说他心理承受力有限,难道CBS只能容忍与自己意见一致的《纽约时报》吗?这就是双重标准。

最后,说点由电影所想到的现实,即媒体与政治之间的斗争。《权力的声音:美国的媒体和战争》一书有很大篇幅在分析美国媒体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作者认为媒体与政府大部分时间是共存体,也就是所谓的“小骂大帮忙”模式,但我对此确实有所质疑,至少在水门事件后这种局面就完全改变了。媒体想出名并以此牟利的欲望远远大过了提升公信力,也由此出现了左翼是执政党时期,右翼媒体强势;右翼政党是执政党时期,左翼媒体强势的奇怪局面。就像小布什时期CNN、纽约时报是政府最讨厌的媒体,而奥巴马一上台,立刻对Fox“冷冻”。由此,我看到的是,媒体早已不是中立,他们早就显示出了自己的立场,与自己立场一致的,他们就大加赞扬,与自己立场对立的,就大加反对。虽然仍不乏有品德高尚之人,但更多的是利益集团的出现,以及公共暴力局面产生的可能性。如果媒体的引导是错的,那公众除了自己就不该再相信任何人。但人性的从众性又该怎样呢?也许这也是我们原罪的一部分,这个问题无法解决。

那对左翼夫妇躺在床上,丈夫问妻子,如果我们是错的怎么办?我们是否支持了错误的观点?他们也不知道,也许媒体本就不该成为意见或者立场的一部分,至少应该尽力为之。也许,凯撒说得对,“错并不在命运,而在我们自己”。Good night,and good luck!

晚安,好运的相关影评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乐比TV,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乐比TV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