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雷特

评分:
6.0 还行

原名:Hamlet又名:王子复仇记

分类:剧情 / 爱情 / 惊悚 /  美国  2000 

简介:

更新时间:2017-02-02

哈姆雷特影评:下半部影评:你贞洁和美丽,可我不爱你。

上半部在这:
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review/8328727/

我还觉得自己刻薄,翻完豆瓣200多条短评,贬得超多,赞得极少,大多是觉得现代人说诗歌般的古英文台词尴尬,这样不好,你们不爱艺术。我给它五星,电影开头惊才绝艳,超五星,但看到后半部就几乎跌到四星了。
问题越来越鲜明。首先是,这个导演让我非常头疼无奈,他的单场戏,如哈姆雷特在母亲卧室中杀了波洛涅斯,开始好得让我血涌窒息,惊叹出声,可是波洛涅斯都死了,为什么不打点?我理解导演想做大高潮,在一场处理更多的事儿,那起码,换个场也行啊。母子俩对着尸体说话,尴尬无比。伊桑的演技也在这让我发觉了一些,嗯,缺陷:他在松弛和紧张之间,怎么说呢,有影评说他在这部片里收放自如,可我觉得问题就是,他的“自如”!他的独白完美惊人,可对手戏时我可以看出他的收放是凭着他在独白中同样使用的那东西,他的感性,那很迷人,但他不止一次收过头,就如他杀人后跟母亲说,“我做的事和弑兄娶嫂一样恶劣”,这句词让我觉得它的基础……嗯,它该怎么被理解?哈姆雷特骨子里还是个温柔善良的人,可现在可恶的、没等别人忏悔就杀了别人的罪恶的凶手成了他自己;他说这句台词是因为他没反应过来,他在逃避,或他觉得自己正确、必须正确的决心压倒了他本性的善恶。可是,伊桑没为这句词注入应有的那部分,或他表现出了,导演不给他特写。这使剧情疲软了,疲软到让我对它几乎失去了希望……直到父王的鬼魂出现,他的眼睛,疲劳、受苦、衰老而清澈的蓝眼睛,清亮明锐的光和血红的血交织,他真美,他是他的良心,他一出现我就明白哈姆雷特最爱的就是他,他的眼睛和他的眼睛,他劝他放过母亲,安抚她,别折磨她的心。它完全感动了我,可是啊,可是啊,为什么要这样起伏呢,为什么不能让那段疲软振奋起来呢?
剧情的振奋需要理由。是的,这里的疲弱是因为缺少理由。
再说奥菲利亚。原著里溺死的奥菲利亚无论如何,该是Belle,是美人;而这位演员姑娘,她像《冰与火之歌》里的丹妮莉丝或《爱丽丝梦游仙境》(只能得一星的蒂姆·伯顿糊了的烂片)里的爱丽丝,她的相貌,紧抿的嘴唇,苍白的肌肤,坚毅的鼻梁,柔腻的性气息,坚决的神态,男子气的红外套,整个像个女战士,是典型的青春叛逆女孩。但她真的不是Belle。影片强调她在父亲当众读她的情信时幻想跳水自杀那一个窜满了愤怒的水花的水蓝色镜头,强调她被徉狂的哈姆雷特奚落后坐上自行车离开孤独而自有力量的小身影,她发疯时眼神完全冷静,她在高楼边缘吓人地尖叫嘶吼,那一幕像《玛丽亚·布劳恩的婚姻》中力量足以噬人的女主角,女性魔鬼,她整个形象是结实的,是能与男人一决雌雄的。她可以是别人,为什么是奥菲利亚?同样,哈姆雷特的母亲利落地打他巴掌,发脾气时暴怒,她也是个结实的女人,她们都可以是别人,但不是Belle,不是让男人梦寐以求、魂牵梦萦、将他们的纯真年代寄托在其身上的Belle。
哈姆雷特问,“你贞洁吗?美丽吗?我曾爱过你。”“是的陛下,你曾真的使我相信你爱过我。”“那你不该相信。我没有爱过你。”这段词非常关键,也很难读,我们应当对前两个问题做出理所当然的肯定答案,因为奥菲利亚确实无比贞洁,也肯定美丽,那么,它的潜台词是:
“你贞洁和美丽,可我不爱你。我曾爱过你,可我现在不认为那是爱,或我不认可那份爱。”
含义是什么呢?
那时奥菲利亚正奉父命向他退还礼物,他的情信,也许还有画……这段对白后,他对她大吼,“去尼姑庵吧!”他又亲吻她,女孩饥渴地带着性欲地回应着,可接下来他发现她身上的窃听器,他离开,她愤怒绝望地撕掉窃听器和衣服,把所有情信和礼物掷回礼物盒中。
我不觉得哈姆雷特爱她。这部电影,没有前史,他之前为什么会迷恋她?这是空白的。我能感觉到哈姆雷特对父亲的执着和深情,我却感受不到他对奥菲利亚所应有的可能。他已将她当成敌人,是的,你贞洁,你美丽,但我是未来的杀人犯,是复仇者,是疯子,是丧失人性的,是凶狠的人。你美好,我曾爱过你!但那时让我有能力去爱你和爱世界的是我心中的太阳,是光明是白昼,也就是我父亲,如果他毁灭了,我何必存在?你却徒劳地贞洁秀美着,你,和你在照片上打印的鲜花一般,都属于过去的世界了,你身上的美也烙印着机械般的森冷,你美,但你无用,对我这颗为了别人而冰冷的心无用。
至于尼姑庵的诅咒,再联系下一场中哈姆雷特在电影院干脆要坐在她腿上,含义很简单:他要求完全的贞洁,即尼姑庵;要么他就要像对待妓女一样对待她。她是天堂,但天堂里有仇敌;她是幸福,他不愿意与幸福和解。
疯狂的奥菲利亚想跳入水池,这一笔表达溢出而且突兀,但没关系,后半部影片几乎全是表达过度的,比如哈姆雷特和奥菲利亚对手戏中天上飞机划过的白云。而这一景,结合下一场哈姆雷特在唱片店的独白,连贯为一体。因为跳水的动作有向下扎的趋势,将势能转换为动能,就足以把哈姆雷特的独白从心里逼出来。
而波洛涅斯,这个角色让人感觉矛盾:比起奥菲利亚我更容易同情这个老人,可他的戏份却是,必须扮演一个世故的丑角。那么,抛开成见和技术,单说人物,他是个妥协者,他用老人的生存智慧在没有太阳的世界里守护自身的存在,在混乱的无规则中拥护四季,拥护新的王朝,他不爱哈姆雷特也不爱他的叔父、母亲、父皇,他们为了权力、情欲、尊严而疯魔,这和他全不相干,跟他内心的秩序也决不相干,一对儿女才是他的所爱他所要守护的,可尽头,他们却阖家灭亡,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剧。我看不出这个角色怎么被丑化、怎么去充当一种逼迫奥菲利亚跳水的反面势力。因此那个跳水的内心活动也无法让我同情奥菲利亚,她给我的感觉就和那种我不喜欢的、非要在集体活动中一拔头筹的女中学生差不多。
再说男演员:叔父的演员很英俊啊,就是演不出杀人的味道,他没有杀气,真的。车上的独白,脸上表情完全不是杀人犯的神情,忏悔、痛苦、挣扎、翻滚的情绪倒是很动人。只是,原著中,哈姆雷特此时不杀他是不想在他忏悔后动手,而改编后,哈姆雷特自己劝他忏悔,之后又不再开枪。这里的心理过程是:本能地渴望听到叔父忏悔,就开了口,可接下来想到父亲在没忏悔的情况下就被杀了,在地狱里每日忍受烈火折磨,所以他没杀叔父。但这个过程,是不是太绕了点?还是该用台词点明。因为电影毕竟提供的是个闭合的世界,你必须让电影告诉观众一切,而不是让观众通过背景资料理解这一切。
奥菲利亚死后,机场,哈姆雷特面无表情,不是悲恸地无表情,而是真的,没表情。他来到她的坟墓,有人说一听哈姆雷特念“四万个兄弟都比不上我对她的爱”就哭了,可是,我压根没感觉,我说了我感受不出他俩的感情。他在坟前一句“奥菲利亚”,发音中的感情倒是比别的任何时候都多。教会禁止奥菲利亚葬礼规格过高,原著中这是葬礼上矛盾导火索,可在这里,这一句台词过了就过了,那它干嘛要出现呢?葬礼也是全片中,可能唯一以自然场所为背景的场面,深秋枫叶很美,雷欧提斯和哈姆雷特在枫叶上打滚,难道是说,奥菲利亚伴随她的花语照片消逝了,赤裸的自然才出现了?这一场中,先是哈姆雷特主动挑衅雷欧提斯,然后是雷欧提斯想要杀死他(完全不觉得哈姆雷特有资格说“四万个兄弟”那句台词,雷欧提斯显然更爱她),最后场面结束时以哈姆雷特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对我,我一直爱你”为结打点,雷欧提斯无奈地走了。
下一场,哈姆雷特和他哥们私下讨论,哈姆雷特说自己装疯全凭灵感,让我差点以为他跟雷欧提斯说的话也是诡诈。可之后他说,他面对雷欧提斯差点失控了,他想取得雷欧提斯的好感,因为他的痛苦让他联想起自己的愧疚,雷欧提斯身上重现了他的命运,原话忘了,大意如此。那么,导演还是在做这组人物关系的,即使最后他们二人决斗,哈姆雷特也十分孩子气地对他说,“雷欧提斯,你的剑法就像黑夜里的星辰,我不想误伤你,你是我的兄弟,却被伤于我误发的箭头。”雷欧提斯的演员面相很像《巴黎圣母院》里演卡西莫多的高鲁(Garou),粗犷却隐藏温柔,对哈姆雷特神经质的言辞他态度淡漠,因为他们此时已是仇人,但淡漠似乎也承诺了一种安全。我明白哈姆雷特为什么会爱他,他像他的父亲。
高潮部:雷欧提斯在叔父的挑唆下邀请哈姆雷特决斗,哈姆雷特无奈地参与,决斗间隙哈姆雷特本想喝下叔父准备好的酒,里头有毒,不知他母后是否知情,因为我看得还算细,所以若不是我疏忽,就是导演交待不清,总之,我们不明白到底是母后突发奇想还是想替儿子牺牲,她冲过来拿手绢给他擦汗,她接过酒杯,一口饮尽,面部开始有复杂的依微的抽搐,这里女演员演得真好,还有她在电话里向他承诺的“如果语言来自呼吸呼吸来自生命,我哪怕丧却生命也不会以一缕呼吸出卖给他你的消息”,也非常好,当然电话交谈本身也是很好的戏,让莎士比亚“我无法阻挡他喊你小耗子”等等台词彻底重绽光辉。回到决斗,随后,决斗中,雷欧提斯冲向哈姆雷特,看不清发生了什么,他俩同归于尽,为了这段我愿重看。倒下时哈姆雷特用眼角的余光看着雷欧提斯,他们身上都是血,此时母后已经不行了,雷欧提斯告诉他,他叔父下了毒,毒死了他母亲,随即哈姆雷特被霍拉迅架走,濒死的他尽最后之力,开枪射杀了想向高楼边缘逃跑的叔叔。
高潮戏的逻辑是不合理的,原因在于叔父的形象在前文中没被合理搭建:他是杀人犯但他没有杀气。可能演员自己,也只要求自己演出杀人后的内心挣扎,却不曾深入过杀人过程中的心理。所以,高潮戏中叔父很弱,换了我是叔父都会反扑过来杀了这个濒死的哈姆雷特,而决不至于让哈姆雷特反过来把自己杀死。导演或可以将它解释为叔父因所爱的女人去世悲伤过度忘记了反抗,但他还是想逃,还是挣扎了啊。不合理,非常不合理。我讨厌《爱丽丝梦游仙境》就是因为爱丽丝屠龙屠得太容易,《哈姆雷特2000》,最后坏人灭亡也是一样的问题,死得太容易。所以我觉得导演骨子里也有点弱,没力气在高潮上翻花——这可是第三幕的高潮、全戏的总高潮!起码得翻两三遍花。
而且,高楼场景:哈姆雷特为什么不最后和叔父一起掉下高楼同归于尽呢?固然这很俗,但俗之一字也反映出这个剧情是人的心理期待,就像契诃夫所说的,舞台上有一把枪,枪迟早要开。高楼就是枪。
哈姆雷特和雷欧提斯的关系也是高潮戏中雷欧提斯最后告诉哈姆雷特秘密的基础,因此前文中做他们的关系其实有用。我只是觉得过头了,虽然我很喜欢他俩的感情戏,可毕竟他们的实质关系应该是围绕奥菲利亚展开的:他俩都爱她,一个伤害她,一个保护她。现在他俩的关系变成了,雷欧提斯爱奥菲利亚和自己的爸爸,哈姆雷特不太在乎奥菲利亚却爱雷欧提斯。
电影的整个主题,实话说,野心过大。无情自然和人性意志的大冲突为第一道冲突,范围最大的冲突,电影中所有哲学观的底色,由此也引发了哈姆雷特录像带中东方老人(很可能是中国人)所说的话:“你生命中不止有你父母、叔叔、兄弟、姐妹,还有大自然……”奥菲利亚葬礼中美丽的充满枫叶的正是大自然,它不是她生前照片中那印满鲜花的照片,假的自然。而真实的自然并不是无秩序的,你看烟囱的烟,纯是无规则热运动,但它的形态却仿佛是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操控着,它里面有人性化的力量。这样的大自然可爱,可与人互动。哈姆雷特厌憎的是没有血性的假自然,就如他独白时的唱片店和飞机舱,真是孩子气啊,都市丛林中头戴毛线帽的他,孤独一人。他的身体本是血肉,此刻却被抽干了灵气,松散如泥土。而叔父说,“固执地沉入悲伤是违背天理”,他说的天理也是假天理,哈姆雷特恨这东西。
第二重冲突则是纯真少年与世故中年的冲突,就如哈姆雷特斥责母亲在这把年龄早无爱情,所以不是为爱背叛父亲,而是为情欲背叛父亲。
第三重冲突可能是,良知和它自己的冲突,片中台词:“过度善良会毁了它自己。”报仇的根源是良知,但报仇也毁了良知。当他为了仇恨伤害奥菲利亚,他毁了良知。但导演没把这层含义显明。当他斥责奥菲利亚该为了纯粹的贞洁进尼姑庵去时,他也一样在做残酷的事:残酷却服从于“贞洁”这样极高的道德。但这是虚伪的,我们都知道,如果你真的爱一个人,这人丑陋不贞你一样爱,谁在乎呢?
这三层冲突,并非无共性,很可能我总结的也不准确,但它们确实无法被轻易糅合在一起。我说导演野心过大,正在于他企图用人性的自私凉薄影射大自然的残酷无情,但这不是可以轻易划等号的。
而哈姆雷特用电影来展现他用来刺激叔父的影片《捕鼠器》,画面抽象:一家三口,孩子被父亲按在沙发上,也许是他的温馨童年,可“按下”的动作机械化,并不温馨;灌毒药倒是被清晰表示了,接下来一对男女粗鲁地伸出舌头淫荡地吻、内外两排围成圆形的白衣人依次像骨牌那样由站姿而倒下……太抽象了。确实,杀人犯反而容易在具象的犯罪过程前维持冷静,但抽象的东西真的能刺激到他吗?从世俗的角度,他可以欺骗自己,这无非是现代艺术,然后表现漠然……不,不,我说得不对,确实抽象的画面更具刺激性,但它不该这样零落地表达。先是淫荡的舌吻刺激他母亲,再放映叔父往父王耳朵眼里下毒的画面,毒药,一滴,两滴,三滴,没完没了,就很好。哈姆雷特在唱片店独白,他上方电子屏幕展现变动的画面,也不该这么表达:因为视觉只有一个中心。我们无法在让目光聚焦于哈姆雷特的同时再注意到上方电子屏中的什么画面。
至于影评,很多人评价剧本糟糕,啰嗦,照搬太多台词,质疑好莱坞缺剧本,我只能说你们不懂。剧本是真好。
别的地方,我再想想,嗯,应该就没有了,有再补充吧。

注:影片并不分上下部,我自己看到一半太想说,不说怕忘了,就抢时间写了上半部的影评,然后又补了下半部的影评。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乐比TV,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乐比TV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