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事件簿

评分:
6.0 还行

原名:11'09''01 - September 11又名:他们的911 / 11分9秒01 / 九一一事件簿

分类:剧情 /  英国  2002 

简介: 2001年9月11日,震惊世界且影响深远的“9·11事件”爆发。双子塔岿然垮塌,

更新时间:2007-08-28

911事件簿影评:《他们的911》及其他

911之后,曾经有11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导演,拍了11部长度为11分9秒01格的短片,来纪念911事件,这张碟也买了有些年头了,现在翻出来看看,发现还是有很多意外的收获的。

911对美国人来说,至今都是比较敏感的题材,目前跟911直接相关的电影,一部是Paul Greengrass的93号航班,一部是老愤青Stone的世贸大厦,前一部走普通人的亲情路线,后一部也相对温和地走灾难片加美国式英雄的方式,看看连老愤青都不敢用多么激动的手法来表达,与其说是他们害怕主流的舆论压力,不如说,这场灾难给美国人心头的打击实在太大了,恐怕连导演自己也生怕亵渎了死难者的亡灵。记得当年事件发生后,娱乐圈里也是好一阵爱国情绪,汉克斯等明星或参与救援工作或展开慈善活动,或者干脆本人慷慨解囊,而珠尔等歌手也积极去带着大家唱国歌,美国人的爱国情绪,二战后首次如此高涨。连带着好莱坞的类似影片都“爱国”地(从经济角度考虑也不合适)避开这段紧张期,比如阿诺一部比较一般的《间接伤害》因为涉及恐怖袭击情节,愣是被压了大半年,而《蜘蛛侠》里所有跟双塔有关的镜头也被全部咔嚓。直到次年,杰克莱恩系列的《恐惧核爆》才真正敢于重新开始触及这类题材,到了2003年,精彩的电视剧集《24小时》才算是全方位地触及到美国人心头的伤疤,尽管每次结局都会危机解除,尽管煎包和参议员同学还是美国味道十足的英雄形象,但是对美国价值和政治的质疑,对灾难和残酷现实的毫不避讳,对文化差异的直面与反思,是前所未见的,正因为如此,《电影手册》才史无前例地将这部电视剧选入其年度十大佳片。后来的类似题材中,克鲁尼参演的《辛瑞那》是部难得的严肃之作,广阔的视角不说,关键是对传统意义上的“恐怖分子”本身的解析是很大胆和到位的,但即便如此,到现在为止,仍然没有看到一部有足够胆量和足够的理智去直接描绘911的电影,对美国人来说,这个问题远不像珍珠港那样善恶分明、一目了然,尤其是之后的阿富汗战争、第二次伊拉克战争表明其辐射至今并未消除,任何一个导演接手这个活都怕不讨好,也许不久,我们能看见迈克尔贝拿这个进行又一次烟火表演,看见斯蒂芬爵士拿这个再进行番善恶复仇的探讨(他在《慕尼黑》里就是如是进行,但遗憾的是,过于中庸所以做得并不理想),但这些都不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那个影像中的911。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个短片集,更多是一个911事件评论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有的作品,我爱不释手,有的作品,我嗤之以鼻。

先说喜欢的。最喜欢的一部短片是法国导演Claude Lelouch拍的。法国人的电影,唯一不会少的肯定是爱情元素,这部短片也是。一个法国的失聪女摄影师爱上一个纽约的聋人旅行团导游,但他们那天争吵了,第二天,在短暂的争执后,导游去带团游览世贸双子搂,那天的日期是9月11日。女孩很伤心,打开电脑,打算给他留下一封信就走,可写的过程中,屋子一直在震颤,养的小狗“钢琴”也很不老实,她想了想,写道:如果我们能重新开始,除非发生奇迹。这时候,头顶上代替门铃的灯闪了起来,女孩很高兴去开门,发现他站在门口,一身的墙灰,浑身颤抖。她惊讶着,安抚着他……片子的拍摄技法很独特,几乎完全是按照女孩视角来拍,所以整个片子几乎没有声音,但在这种静默中,却用很巧妙的方式将个人的生活和大命运联系起来,倒是让我联想到了张爱玲的《倾城之恋》,好像这场灾难,只是为了让他们能够和好如初。

另外喜欢的两部都来自第三世界,一部小马卡马巴夫导演的,讲伊斯兰世界听闻美国挨炸的消息后,一个乡村女教师带着孩子们哀悼,孩子们却似懂非懂。伊朗人总是喜欢选择儿童视角,文化间的隔阂在这个片子中体现得很突出,同样是对个体的影响,这些只会让那些孩子们觉得漠然,尽管很可能他们就将成为随之而来的灾难的受害者。而另一部短片则是个非洲导演Idrissa Ouedraogo的作品,他拍了一部喜剧,一个非洲的孩子妈妈生病了,他听说抓到本拉登可以拿一大笔钱,又看见一个阿拉伯人长得很像他,于是就拉了一群同学去捉拿“本拉登”,结果“拉登”坐着飞机跑了,他哭得很伤心,但还是回去上学了。片子拍得极有童趣,很多对话非常有意思,但也达到了喜剧的境界,拍出了微微的讽刺和浓浓的忧郁。

墨西哥著名导演Inarritu的作品是最神叨叨的,整部片子除了一点点闪动之外几乎全部黑屏,配上事件发生时候的原声。他的意思,或许我能够理解,但何必非要用这种剑走偏锋的手法,有点哗众取宠。以色列导演Amos Gitai则是类似纪录片的手法,几乎完全一个长镜头到底,拍的是以色列国内一起爆炸事件后,军方在进行救援,而此时媒体却忙于报道,正当现场乱糟糟的时候,传来消息,纽约那里发生了更可怕的事情。作为恐怖事件的经常受害者,没有比以色列感触更深的了(讽刺的是,恐怖主义实践的先驱,中东的犹太人也可以算是一个),对他们来说,这些已经成为日常生活,只是规模的不同,在媒体眼里,更只是需要去报道的材料而已。跟前面说到过的Stone的态度一样,Sean Penn,这个数一数二的大FQ,也不敢在这个题材上造次,他这个系列中唯一的美国导演,也只敢小心翼翼地走温情路线,中规中矩。

拍911时候,肯定会有对美国的质疑和批判,这也不是不可以,上面提到的伊朗和非洲导演的作品中就有这样的元素,但是如果做得太拙劣,那跟政治宣传片就没什么区别了。下面说到此系列里我最讨厌的两部。一部来自埃及导演Youssef Chahine,他试图用阿拉伯式的幽默把911解构,并且用更老套和拙劣的手法说明,我们可以和好,你们被炸很倒霉,但是你们自己的错误造成的。和其他的作品比,这部短片很像是中国80年代前,为了宣传我国和某某非洲国家友好拍的那种垃圾的所谓友谊的电影,看着片中说着阿拉伯语的美军士兵,我除了一阵阵恶心,没有其他太多的感觉。另一部是英国老左Ken Loach的,我一向对西方左翼没有太多好感,对于左翼的所谓更是尤为反感,除了宣传和展现自己幼稚的对政治的体验与了解之外,他们所做的常常是利用媒介的力量来颠倒黑白,来自他们的伟大手笔之一就是将一个以为人民战斗为口号但事实上只是建立新的独裁和捣毁人民幸福的切格瓦拉塑造成了大众偶像。来自Ken的这部短片,从手法上来说无可挑剔,但全片几乎全部在讲述智利的皮诺切特政变对智利人的伤害。且不说这个和主题词的关系究竟如何,当人们经过这么多年再重新看待当年的政变时,会发觉阿连德之所以能赢得目前的名声,与其说他真的是很得人心的政治领袖,不如讲是他后期亲苏的立场,让左翼的宣传机器将他塑造成了一个圣徒和殉难者。Ken的作品,不过是借题发挥的宣传延续。

什么样的批判才是有力度的?看看印度导演Mira Nair的片子就会找到答案,一位母亲的儿子在911事件后失踪了,因为他们一家都是穆斯林,所以很快被怀疑,不仅被国家机器用对待敌人的手段来限制着自由,而且,更寒心的是所有周遭的过去还很热情对他们的朋友,那些美国人,都冷漠地看待他们,仿佛他们就是凶手。结果,她儿子终于找到了,不仅不是凶手,而且是911中勇于救人的英雄。周围的环境是逆转了,但她的心却永远寒了。这才是批判的力度!美国人的虚伪和偏见,在这个案例中被体现的淋漓尽致!

最后,还剩一部,我没办法归类,来自刚刚去世的今村昌平,感觉这不是这个系列中的电影,而是今村过去电影主题的一个延续,一个军人从残酷的战场上归来,结果只会按照生的方式生活思考,这个只会在地上爬的“人蛇”最终离开了家人。严酷的自然,和更加严酷的人世,这是今村的一贯主题,放在这个系列的最后一部,显得很别致。

911已经过去快6年了,但它的影响却远未休止,对于影像而言,这是个挖掘不尽的题材,但就和在废墟里救人一样,不仅要小心铲到废墟下的幸存者,还得担心头顶上的瓦砾会落下来。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乐比TV,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乐比TV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