侏罗纪公园

评分:
6.0 还行

原名:Jurassic Park又名:Jurassic Park 3D

分类:科幻 / 惊悚 / 冒险 /  美国  1993 

简介: 哈蒙德(理查德•阿滕伯勒 Richard Attenborough 饰)立志要

更新时间:2018-06-27

侏罗纪公园影评:来自6500万年前的邂逅


从录像厅到IMAX,《侏罗纪公园》还能在未来的好几年里庇佑着《侏罗纪世界》走下去,而它自己却依然显得卓而不凡。

25年前的世界,是个充满了变数的年代。生物科技刚刚兴起,人们还没有谈转基因色变,DNA带来的是梦想,是承载着未来的希望。

而恐龙所属的时代则一直是人类的迷思。漫长的岁月里,巨大的生灵主宰着蛮荒的地球,如今只能从化石等历史的痕迹推测它们非同凡响的印记。恐龙,带给人们的不仅是硕大无朋的未知,还有对生命最浪漫的幻想。

所以当1993年,一部关于“恐龙”和“DNA”的电影应运而生,灭绝了6500万年的史前巨兽在大银幕上与人类邂逅。

奇观

《侏罗纪公园》从一开始就是经典——这绝不是因为它老,而是取决于它对电影工业产生的影响。

《侏罗纪公园》在当年完全可以被称之为奇观,最明显的就是在那个CG技术尚未大规模应用于电影工业的时代,它凭借着斯坦·温斯顿和工业光魔的合力,制造出人们见所未见,却又真实无比的画面,毫无争议地包揽了第66届奥斯卡的三项技术类大奖。(至于那些特效背后的辛秘,可以详见各大电影号,反正这两天蹭着《侏罗纪世界2》的热点都在给大家科普关于这部电影的细节,我就不在这里废话了。)

于是在《侏罗纪公园》的影响下,世界电影工业开始走向了大投资、大制作的道路,电脑特效开始越来越多的出现在电影当中。从那以后,视效轰炸成为最圈钱的商业片套路,至今仍是。

说回所谓的“奇观”,如果这仅仅代指视觉化的震撼,那我觉得它也不过是一部老派的大爽片,而不会是载入史册的经典。

除去《侏罗纪公园》里血有肉的恐龙带给全世界观众对认知与见闻的一次巨大冲击外,它给人们带来的观影感受实则是一种全新的生命体验。

那是一个生命科学展翅高飞的年代,没有人能对糅杂着“古生物”、“基因、”“克隆技术”的话题无动于衷。科技有限而想象无尽,迈克尔·克莱顿用文字把异想变为可能,斯皮尔伯格通过电影能把可能呈现为真实。

所谓梦境成真,尽管对于很多人来说,那也许是惊恐混杂着惊喜,说不清是美梦还是噩梦的纠结,但它毕竟在某个时间节点成真了。

斯皮尔伯格的商业巅峰

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发现,当时许多媒体直接以“恐龙复活”为卖点报道该片的上映,若过滤掉这个噱头,《侏罗纪公园》实则已经基本代表了商业片在90年代所能达到的最高峰:故事脉络清晰、角色特点鲜明、内核繁复而不凌乱。更重要的是电影还讨论了许多其他的东西:理想主义的幻灭,自然力量与科学技术的天平,以及斯皮尔伯格最喜欢的儿童元素。这一切的杂糅并没有破坏整体的叙述,出色的惊悚氛围营造和极强的娱乐性,斯氏一直是个讲故事的好手。

影片故事本身没什么逼格,就情节发展来说在开篇就交待了危机的潜伏,当主角一行坐上直升机时所有人都猜得到这一趟要出乱子。虽然三位科学家对“侏罗纪公园”持不同观点,但电影里许多细节反映出:就算你是闲云野鹤的科学家,在巨大的成就与活生生的利益面前,灵魂也难免被欲望支配。

所以本片还算比较客观的描写了人性,不强调绝对的好坏,除了偷胚胎的胖子和扔下孩子不管的律师外,其他死了的都可算作因公殉职。所有导演其实也都明白真实世界中的坏人不可能都马上被天打雷劈,至于双脊龙杀胖子霸王龙吃律师,可看做是大众的一种心态和公理之态度——通俗商业电影总得挑几个倒霉催的来杀鸡儆猴不是嘛。

众所周知恐龙是这座公园的主角,相对于当下的技术手段的丰富,当年的电脑技术显然不能完全包办一只完整的恐龙,那么在形象不具备优势的情况下,剧情的设置与故事的安排,情绪的把握才是真正让影片变为经典的必要条件。

其实在这部127分钟的大片里,受限于硬件,恐龙镜头加起来不过15分钟(9分钟CG,6分钟模型)。这话说给任何一个看过该片的人听都会觉得不可思议,因为几乎每一个人都时时能感受到恐龙似乎无处不在。

这就要讲到斯皮尔伯格的高妙之处。“山雨欲来风满楼”——这是贯穿《侏罗纪公园》的拍摄宗旨。

全片夜戏开场,一群工人荷枪实弹戒备森严。其实恐龙已在,但它装在铁笼内我们看不到。结果,一人被咬入笼中,众人拿电棍隔笼猛击。这幕只出现了一个恐龙的侧脸特写,场景少,机位少,仅靠昏暗的探照灯及电棍的弧光,笼内恐龙的嘶吼及众人的慌乱叫嚷便营造出了惊悚的效果,既给了你恐龙,又让你看不清,你的期待值已经达到了满格状态,所以才会心甘情愿地一边脑补恐龙的形象一边慢慢等着影片做出的科幻铺垫。

就这样片子到了一小时以后,胖子内奸终于在一个狂风暴雨的夜晚搞坏了电力系统。如果是一个平庸导演,那电网一坏就肯定是恐龙马上各种乱跑公园一片大乱,但斯皮尔伯格就不会这么干。

他知道观众为了看恐龙那是攒着一股劲憋到现在,但是还得再等一等。于是我们先听到了地面的震动声,再把声音的具象化为两杯泛起的涟漪的水▼

紧接着一条带血的山羊腿砸在车顶,此时观众已经和所有主角一起紧张了起来,那么期待阀该开闸了吗?不,斯皮尔伯格此时此刻还不忘添一笔人设,律师抛下车里的孩子跑了,进而才让人感觉“这家伙活该被吃”。这一切都做完到位,期待已久的暴王龙终于闲庭信步出场亮相。

可能现在看这些里三层外三层的铺垫是过于拖沓了,毕竟是为了藏技术的拙嘛。但如果丢掉这种若隐若现虚虚实实,那霸王龙光靠一声吼又如何成为被无数人铭记的怪兽形象呢?

在影片后半程还有一段更加经典的室内戏。两只迅猛龙和两个孩子周旋狭小的厨房里,上演了一出“躲猫猫”的厨房噩梦。这段戏区别于野地狂奔和猛兽噬人的情绪高潮,斯皮尔伯格反其道而行之,将场面压缩,成功营造了压迫感,同时得益于特效团队的细节捕捉,在地砖上敲动脚爪、眯眼、翻唇。这些依据现代动物模拟的恐龙表情,更深刻了迅猛龙不同于霸王龙的狡黠形象,更是成就了迅猛龙成为无数人的童年梦魇。

这些技巧说起来还挺唬人的,但对于斯皮尔伯格来说,他只不过把当年拍过的《大白鲨》从海洋搬上陆地,在包裹一层科幻的琥珀即可。

抛开演员略显夸张表演,整个《侏罗纪公园》故事虽然简单,斯皮尔伯格的调度却已见大师风范,惊悚、动作、幽默各类元素一应俱全,论及电影的完成度与流畅度,今日诸多大片都难以企及。我想如果让现在的人拍,一定不会用简笔画小人来介绍DNA技术,也一定不会用一辆吉普车作为高科技公园的代步工具,更不可能让几位主角身着便装去跟恐龙赛跑。时代的烙印昭示这部曾经的票房冠军是怎样影响着世界。

当然票房并不能成为衡量一部电影的全部标准,可9.14亿美元已经完全可以验证它独到的艺术魅力,正如影片中不可一世的霸王龙一样,《侏罗纪公园》完全称得上是艺术与娱乐结合的电影霸主。

Life finds a way

《侏罗纪公园》不仅带我们经历了一次刺激的冒险之旅,而且在潜移默化地传达着一种观念,即合理利用科学。另外除了超前的科幻逻辑,电影最珍贵的地方是将令人叹为观止的娱乐方式与物种之间控制与尊重等有机结合,还向大家阐述了一些科学理论,比如什么是“混沌理论”,什么是“非线性系统”,什么叫做“蝴蝶效应”等等。其实,就是由马尔科姆博士讲的一句话——复杂系统中的不可预见性。

本片另一处值得关注的是编剧大卫·凯普,他没有用庸俗的二分法,划清商业利益与自然生态之间的界线,反之他抛出一个问号,让电影自行说故事,让观众自己找答案。“Life finds a way.”生命会找到自己的出路。依照剧情逻辑,公园的灾难是由于生命该如何寻找出路,当你看完你会发现真正的灾难并非这些远古的君主,而是给予恐龙“出路”的人。

电影里的一句词说的很好:既然恐龙已经灭绝,如果我们让它们复活,那么很可能造成不好的结果。灭绝动物应该说已经被生物链淘汰出去了,如果强行复活,被复活的恐龙在当今世代的生存能力可能还不如一只宠物狗,它们之间的竞争很容易导致当下的生态平衡被打乱。

克莱顿的原著小说中有提到:侏罗纪公园就是混沌理论的一则实例,看似完美的系统往往都有一个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漏洞。

影片的完美系统就是它叹为观止的画面,斯皮尔伯格作为先行者,完美做到了一个超越电影本身,构成文化现象的艺术品,更在诸多专业人士的协助下给予大众一个关于恐龙的全新认知,不再是传统想象中的巨型蜥蜴,而是历史上存在过的真实动物。

《侏罗纪公园》上映后短短几个月全世界就开始了恐龙热潮,更多作品开始乐意把这些生物塑造出来,让它一直延续到这个世代。

在后续作品更丰富的娱乐元素表像下,再难看到的是《侏罗纪公园》对80年代全球兴起的科技热潮滥用的一种降温以及对自然充满敬畏的关怀与警醒。人类身处食物链顶端,总是愿意扮演上帝,控制了性别,你却无法阻挡生命去找到自己的出路。吃苦不记苦也是我们的天性,所以在面对未知的荒诞和好奇,人类还将继续因为盲目自信和进取付出无法预知的代价。

《侏罗纪公园》的重映与困境

在2013年的时候,距离《侏罗纪公园》上映已经过去整整20个年头,这部科幻经典方才以3D转制的形式姗姗来迟,以如此浓墨重彩的方式回归,也算是给中国观众一份额外弥补。虽然影片的具体情节记不太清,但当年带给我的“惊吓”却依然根植于脑海,买票入场,这是必然选择。然而也是这样的冲动,让我忽略了一个必要却又容易被忽略的事实,以至自己未能及时调整预期,而变得若有所失——那便是“时间”。

纵然如今主打视效的大片在全世界攻城拔寨,好莱坞的工业流水线已经研发出一套可以跨越地区、文化、人群的所谓高概念商业电影模式。但其也有一个先天的无法克服和避免的缺陷,就是技术更迭与时间洗礼。

当然,鉴于影片的实际质量,这种保质期就好比是鲜花,根子好懂养护的,也许能保持鲜艳十天半个月,有些则只有短短三五天,但无论再如何美艳不可方物,都无法逃脱时间的魔咒。视效电影同样有这样的顽疾,比如当年初看《泰坦尼克号》,沉船海难逼真程度让人瞠目结舌,可多少年后再度温习,各种痕迹明显的CG如同入眼的沙子,时时逼人出戏;同样境况的还有《指环王》,曾经王者归来双塔奇谋,看得多少人眼眶湿润,可是再见蓝光时,那些批量制作出的CG大军,拼贴粗糙的浩瀚场景,都有些让人败兴,反倒是夏尔那些轻松的段落温情依然。这还都是拿过奥斯卡,叙事与特效双全的例子,更不要说诸如《独立日》、《星战前传》以及曾经的年度大片们,全逃脱不了如此宿命。

即便目前依然传奇的《阿凡达》,也必有一天步入这样的结局。它们或许会因为历史贡献而被铭记,却无法再在几十年后,像它们今天震撼我们这般再去刺激未来的观众。反倒是一些叙事电影,几十年前的旧作,甚至黑白默片,依然保留着打动人心的力量。

说这么多题外话的原因,是因为重映的《侏罗纪公园》,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如今我们不仅有了3D,有画面修复,甚至有了“那么大”的IMAX,然而再看《侏罗纪公园》,却终究不复当年震撼,那些留存记忆的美好感觉反而在观影的瞬间不翼而飞了。这么多年,我们受益于新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影画面的表现力早已不可同日而语,无论眼光与期待值,都变得愈发的挑剔和敏锐。

我们既希望看到逼真刺激的画面,也希望故事可以讲得九曲十八弯,而这对于一部93年的电影而言,这样的期许有点过于苛刻了。为什么会这样?完全是因为它所留给我的那份完美印象,那是承载着少年梦与美好的全部寄托。毫不夸张地说,它让无数人爱上电影的理由之一。

只是,当《侏罗纪公园》再度回归为一部电影,那些它所承载的梦却在倏忽间丧失殆尽不复存在了。这只是一部用心的、经典的、值得一看的,保持了多年票房纪录,并非完美的好莱坞大片。


侏罗纪公园的相关影评

侏罗纪公园
14756 • 去看
侏罗纪公园
NN • 摘录
侏罗纪公园
看淡 • 影评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乐比TV,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乐比TV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