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天塔

评分:
6.0 还行

原名:Babel又名:巴别塔(港) / 火线交错(台)

分类:剧情 /  法国   2006 

简介: 在摩洛哥、墨西哥和日本发生的三个故事。

更新时间:2008-08-16

通天塔影评:通天塔——丰富的意象与人性

通天塔的名字来源于《圣经》。片子一开始的那些话,查圣经原文,是这样的:

耶和华说,看哪,他们成为一样的人民,都是一样的言语,如今既作起这事来,以后他们所要作的事就没有不成就的了。



我们下去,在那里变乱他们的口音,使他们的言语彼此不通。



于是,耶和华使他们从那里分散在全地上。他们就停工,不造那城了。



因为耶和华在那里变乱天下人的言语,使众人分散在全地上,所以那城名叫巴别(就是变乱的意思)。

开始看到这几句话很不理解:上帝怎么这么爱吃醋。我们不就是造个塔么,碍您老人家什么事儿了?再说了,大家言语相通,全世界人民大团结,岂不快哉?至少免去我等学外语的痛苦啊,再也不用考四六级,多省心!您老人家不是最慈爱的吗,怎么干这么一件不慈不爱的事儿?
后来,看多了乌托邦的工程才明白,其实老人家这么干也是有点儿道理的。人这个东西嘛就这德性:给点儿阳光就灿烂,有点儿理性就疯狂。你要把他往高了一抬,他就敢骑在你脖子上吆喝。一样的人民,一样的言语,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那还得了!这梦想若是个好梦还则罢了,若是歹梦,就够咱全人类喝一壶的。
于是嘛,人算是分开了。地域分开了,语言也分开了。人这个东西其实也蛮脆弱,别看表面上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拽得跟什么似的,其实是各怀鬼胎,谁也不服谁。理解啊、交流啊、尊重啊,这些都是需要耐心的——可人有这个耐心吗?很遗憾,大多数时候没有。
《通天塔》这片子挺好,意象丰富,意涵深刻。他讲了一个什么事儿呢?简单地说,就是人是个什么德性。他展示的方法挺艺术,好几个场景同步进行,虽然主旨意在揭示人是个什么德性,但在展现主旨的同时又引申出许许多多子话题,所以说它意象丰富。咱来看看。

小孩的开枪

看这个场景挺惭愧、挺不好受的。为什么呢?小时候我跟小伙伴们玩过一种爆竹叫“火柴炮”:一个小鞭炮,头部像火柴,一划就着,然后就是“啪”的一声爆炸。那时候看着门口马路来来往往的车辆,就想到一个好玩儿的:把火柴炮往人家车上扔。
当然,似乎没有什么车被我们的火柴炮打得车毁人亡,可是这种行动总是受到大人严厉的呵斥。我那时候好像在想——不就是玩嘛,有什么大不了的。
不就是玩嘛,有什么大不了的……
后来问自己:怎么就不想一想万一把人家车胎炸破了怎么办?人家也是辛辛苦苦赚钱养家,可能好不容易买辆心爱的车,靠车子上班工作,你把车胎炸破了人家会是个什么感受?这还是往好处说的。万一司机要是个新手,听见你这一声炮响神智一慌,方向盘偏了出了交通事故怎么办?你于心何忍呢?一辈子怕是也要背着心理负担的!
小时候这种蠢事干过很多,不懂事的小孩子往往很残忍。小孩子天真、敢想、敢说、敢干,这是他的优点;可小孩子不懂事,所以也残忍——当然,是无心的残忍。不懂事,说详细点是什么?就是不懂得责任二字。而责任,一定存在于人与人的关系之中。
可是小孩子他不懂这些啊——这些东西某种意义上是成人世界的东西。小孩子一般吃穿不愁,他的世界观是玩耍和娱乐的世界观。富于人道主义情怀的哲学家们把人命看得极其之重,要死要活的。可是小孩子眼里,人命不过是电玩游戏里挨了枪之后会发出啊的一声的NPC,或者血条逐渐减少的对手,打死了就通关,就这么简单。
不就是玩嘛,有什么大不了的……
小孩就这么开枪了。我很后怕——我要是小时候,在那么一种情况下会不会也开枪?难说。
不要小瞧这一点。人之初性本善吗?这个场景坚决地否定了这一荒谬的观点。人之初也就那德性!小孩子身上体现的人性也是普遍人性之一部分。不得不承认这种让人非常脸红的人性:人可以以屠杀另一个人为乐!这是一种残暴的德性。
看完片子,觉得四个国家的人们居然被这个小孩子的游戏之举所牵动,实在是有点“蝴蝶风暴”的意味。

救命与治理

苏珊女士真可谓倒血霉——简直就是飞来横祸:人在车中坐,祸自天上来。还有比这更倒霉的事情吗?他们两口子出去之前肯定没先演卦问吉,看看是不是黄道吉日宜不宜出行什么的。遭此厄运,在那非洲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之地,也只能让人扼腕叹息了。
不过万幸,那个孩子枪法还没有练到美国海豹突击队员狙击手的水平。救援工作随即展开,但是一上来就碰到了一个非常不爽的障碍——国家。
这种问题如果是在一国之内倒还好说:民主国家不必说,政府和公民社会都发达,像这种事情救援成功应该不在话下;我们社会主义祖国呢?大家想必都看过“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只要您是阶级弟兄,那就是咱党和政府和人民解放军的亲人,不会亏待了您;最怕的就是那专制国家,如朝鲜缅甸者,反正我就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谁让您出门不看黄历了?死了也赖您自己嘛,政府忙着呢,您就忍忍吧——不过这样也好,反正没盼头了,也就趁早预备后事吧。
可是这片子里讲的是一个具有国际性质的救助,问题就复杂多了。现在什么事情一扯上国际二字,基本都是丛林法则。国内干得挺好,自由民主法治人权一应俱全的国家,一到了国际上这些东西就抛到九霄云外,“只有永恒的利益”了。
人们可能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虽然我们身处同一个世界,但是这个世界却是由许许多多相对封闭的行政区域构成的。美国政府虽然要救人,但也得弄清楚是不是恐怖袭击,摩洛哥则来了一个“坚决否认”。政治斗争一热乎,真正重要的人命就给忘了。看来不光小孩子是那德性,大人也是那个德性,政府也是那个德性。
要改变这种无效率非人道的治理格局,也许发展跨国的民间组织和国际性公民社会的成长会是一个好办法。民间组织政治门槛低,意识形态色彩淡,专业性强,完全可以为这种跨国救援提供公共产品服务。试想以后如果美国有一个民间的国际救助机构,苏珊受伤以后大使馆马上请民间组织来协助(而不是等政府派直升机),则摩洛哥政府应该能够减轻敌意,最大程度地保证救人优先。
美墨边界的美国警察冰冷刻板的脸和向小孩子开枪的狗屁摩洛哥警察,同样也揭示了政府的德性到底怎么样。这是一种自大与无知的德性。毕竟,由人组织起来的政府,能好到哪儿去呢?通天塔?算了吧。

千惠子的谜之一

千惠子的第一个谜是心理学——伦理学的。
千惠子事件基本上是一个典型的心理学案例。因为残疾,她受到了歧视,从而在心理上造成了强烈的压力。为了应对这种压力,为了表现自己,她不得不采用非常极端的身体诱惑的办法。
衣服——尤其是内衣,其实是象征着私人的领地,代表着人之为人的尊严。它像私有财产一般,绝对的神圣不可侵犯。徐贲先生说“内衣是视觉界线上的最后屏障,一般人卸去这条屏障,赤裸裸地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会感觉到无地自容。”的确是这样。如果像性、内衣这一类纯粹的私人领域被无保留地曝光给公众领域,那么公私之间合理的界限便被无情的打破了。这个后果一方面是曝光者尊严尽失,另一方面是公众的视觉和心理的强奸。那一帮小混混是用欲念的眼光而不是尊重的眼光来看千惠子的,最后曝光者除了空虚之外没有得到任何东西。
千惠子的事件昭示了人的两种有限性。第一种有限性源于公众。人一味的嫌丑爱美、人几乎本能地对于残疾人产生“他者”的歧视观念和人对于他人私域几近兽性的窥视欲望,都使得人变得非常可恶(在这一点上笔者自己不能例外)。
第二种有限性源于千惠子自己。的确,没能给她应得的尊严,这是大众的问题;但是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什么手段去获得尊严?这是自己的问题。遗憾的是,千惠子采用了非常不明智的,抛弃尊严的方法去获取尊严,这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是一种短视和无知,结果当然只是失败。尊严难道是来自于美丽的身体吗?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是不是就天生地不该拥有尊严呢?
人的德性——冷漠与短视也在这里被揭露出来。

千惠子的谜之二

千惠子的第二个谜是政治哲学的。
很显然,一般人看过片子之后都会认为,千惠子没有享受到平等。
这似乎又回到了政治哲学里的老问题:究竟应该在什么意义上理解平等?何种制度安排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平等?
这里的难点在于:人与人的“硬件条件”确实不平等。这样逻辑上就产生两个疑问:一,硬件都不平等,平等是否还有其存在的价值?二,如果平等仍然有存在的必要,那用什么方法去实现平等呢?
对于第一点,我们说平等是有存在价值的。因为平等的依据并不在于硬件(请注意这里的硬件还不仅仅指身体和财富等物质性范畴,也包括反应力、思维力、想象力等精神性范畴,还包括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等实践性范畴,甚至也包括了道德实践的范畴。硬件是一个对人的全称),而在于人的超越性——人的理性的有限性。一个人在这一方面不如人,但在另一个方面却可能出类拔萃,即便是残疾人,也有能力自由地发挥出自身最大的潜力(历史上残疾人创造奇迹的事例数不胜数)。平等意味着这是一项道德法则,是天职,人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且以服从此道德法则为无上荣光和最大自由;平等也意味着,每一个人对于他人都不是完全了解的(理性有限性)。出于这种不了解,我们才愿意尊重他人未被发挥出的潜力。(当然,这种尊重是在充分保障个人自由的政治制度下才有可能实现)。
平等既然有必要,如何实现平等的问题就摆在人们面前。虽然平等这东西不错,但是人的种种恶劣德性还是让我们很不放心。比如,对于残疾人的歧视就似乎是根深蒂固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制度的安排能做些什么呢?很遗憾,似乎能做的有限。好的政治制度是尊重人性的政治制度——也包括尊重那些人性中比较恶劣的方面。平等在制度设计上也只意味着千惠子和歧视她的小帅哥同样享有选举权,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道德领域的平等和尊重不是依靠制度设计来完成的。
这一点也再度显示出公民社会的重要性。我想,千惠子在得到警员的温暖和尊重之后,应该和她的朋友们成立一个消除歧视残疾人的协会,向全社会宣传消除歧视残疾人的理念,也向残疾人宣传自强不息、奋斗进取的精神,为他们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我相信这种渐进的、小规模的社会改造,一定会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

一半是魔鬼,一半是天使

人的德性绝不是说人只有坏的德性,而是说人嘛就是那么一个说好不好、说坏也不坏的东西。人要是光剩下残酷、自大、无知、冷漠和短视,人类的文明恐怕也早就灰飞烟灭了。人还是有那么点儿出息的,而且依仗着好的制度设计,人还能出息得闪出那么点儿光辉来。
《通天塔》毫不留情的揭露了人的那些坏的德性,但也同样真实地反映了人的那些好的德性。苏珊痛苦得要死要活的时候,还有丈夫深切的爱陪在身边,还有非洲朋友努力的帮助。非洲的老妈妈紧握着她的手,给她一支烟——虽然言语不通,但是对生命的爱却并未稍减。苏珊的无辜遭遇牵动了三个国家,摩洛哥警方、日本警方都在深入调查,美国政府也派来了直升机,这些都在体现着人们对于生命的尊重——虽然这种尊重因为政治斗争打了折扣。苏珊最终得救了,这个得救本身就体现了人性的光辉,说明人有能力摆脱小孩子式的残酷,有能力从那些荒谬的命运中挣脱出来。
小孩子呢?他最后“投降”的场景让我十分十分的感动——是他哥哥、朝夕相处的哥哥的死告诉了他,生命绝不是可以用来玩的。也许是这时候起,孩子隐约感到了一点责任。他也许明白了,枪打在一个人的身上,会带来多么巨大的痛苦!他如果不想让他慈爱的爸爸也死掉,就只能勇敢的上去,为自己的过失承担责任!很感动,他确实是这么选择的。当然,那几个王八蛋警察对着小孩开枪,还是极其恶心。
千惠子,那个美丽而敏感的姑娘。没有责任感的小混混当然不会懂得尊重别人,但是警察却懂得如何将温暖和尊重带给别人。当帅哥警察毅然压制住了冲动的欲望之时,人性的光辉霎那间照亮了自己也照亮了惠子。人绝不只是欲望驱使的动物,人有理性、有道德、有责任,正是这些东西构成了爱情和人之幸福的基石。试想如果警员按捺不住,占有了惠子,那么恐怕除了极度的空虚之外,不会带给她任何东西。没有爱情的性只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最终怕也逃不掉“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结局,但是信任与尊重却能带给人恒久的温暖。警员的拒绝,可以说让惠子在迷茫中得救了。
阿米莉亚虽然被驱逐出境,但被困在美墨边界荒漠里的孩子迈克和黛比最终也被找到了。他们都没有在非常危险的处境当中丧生,这也算是幸运了。一个司法体系,不管多独立,多保障人民自由,总还是有它官僚化和不近人情的地方。
《通天塔》几乎是以暖暖的场面结束的,这让人心里很感动、很舒服。得救——是啊,他们都得救了。虽然这个得救不是宗教意义上的、彼岸的,但是它也昭示了:靠着爱,靠着对生命的尊重,靠着对责任的担当(当然也靠合理的制度安排),人也能在有限的范围内获得救赎。人是个什么德性?看完片子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通天塔固然是遥不可及的妄想,但是人也不是一无所望的奴才。
人这东西,有点儿意思。呵呵。

通天塔的相关影评

通天塔
雷丘 • Babel
通天塔
纨卿 • 巴别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乐比TV,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乐比TV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