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妮与亚历山大

评分:
6.0 还行

原名:Fanny och Alexander又名:芬妮与亚力山大 / Fanny and Alexander / Fanny & Alexander

分类:剧情 /  法国   1982 

简介: 1907年圣诞,艾柯达家族两代人共享圣诞晚宴,其乐融融。可好景不长,小主人公亚历

更新时间:2020-05-28

芬妮与亚历山大影评:乱弹


刷完了将近五个半小时的《芬妮与亚历山大》电视版,又二刷了三个小时的电影版,还看了《<芬妮与亚历山大>的诞生》(1984)、《伯格曼告别电影》(1982)、《伯格曼织锦》(2004)等三部相关纪录片,完成了约十二个小时“视力工作”后,我找不到一部可以与《芬妮与亚历山大》相类比的电影,而我的内心却惊呼:这不就是瑞典的《红楼梦》或电影史上的《红楼梦》吗?!

1、跨界、跨时空的电影与文学的相遇

《红楼梦》是曹雪芹的“童年往事”,《芬妮与亚历山大》是伯格曼的“童年往事”,这是东、西方的“童年往事”的相遇。

曹雪芹出身名门望族,伯格曼也是贵族出身,他们所“编织”的“童年往事”,也是东、西方的两种贵族生活方式的相遇。

《红楼梦》的故事大概发生在康熙朝晚期,也就是18世纪初,而《芬妮与亚历山大》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初,这是跨越两个世纪的文学与电影的相遇。

《红楼梦》成书于乾隆年间,《芬妮与亚历山大》于1982年公映,两者的面世时间的“落差”,也差不多是两个世纪,也就是说,曹雪芹与伯格曼对“童年”的“追溯期”,也有着某种冥冥中的巧合。

以上种种,难免牵强附会,但《红楼梦》的阅读体验和《芬妮与亚历山大》的观影体验确实在我的内心形成互文式的回响。

2、对号入座或者对号不入座

《芬妮与亚历山大》中爱柯达家族的圣诞晚宴,与《红楼梦》中的诸多节庆宴席,分别代表了西方与东方的贵族家宴。

《红楼梦》中,仆人与主人是不可同席的,而爱柯达家族的宴会上,仆人不仅列席,还分享了主人们的美食佳肴。

18世纪初的中国,等级深严,人与人之间的鸿沟难以跨越;而20世纪初的瑞典或欧洲,已经经历启蒙运动的洗礼,人文精神在贵族家庭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在爱柯达家族的圣诞晚宴中,爱柯达家族的每一个孩子都穿着带有自己名字的吃饭衣。小孩子吃顿饭而已,但贵族家庭就是这么讲究的。这种讲究,在《红楼梦》中更是比比皆是,看看贾宝玉的每日生活起居便可知。

圣诞宴会间,奥斯卡·爱柯达即兴吟诗。宴会后,有家庭音乐会,有爱柯达老太太的朗诵,等等。《红楼梦》中,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探春、李纨等搞什么诗社,吃酒、赛诗等等。贵族们的茶余饭后,就是这么优雅的。

在电视版中,奥斯卡·爱柯达临死前,嘱咐艾米莉操办丧事要一切从简。但以爱柯达家族的社会地位及社会关系看,这场葬礼注定是庄重而隆重的。贵族之家的葬礼,从来就不是“私人事件”,它必定会成为这个家族的一场盛大的社交活动。《红楼梦》中秦可卿的高规格的葬礼,与奥斯卡·爱柯达的葬礼同属贵族家庭的“社会性”葬礼。

《芬妮与亚历山大》中的爱柯达老太太,慈祥,睿智,自然对应《红楼梦》中的贾母。两者在家庭中的地位相当,但爱柯达老太太曾是名演员,有很高的艺术造诣,而贾母基本上是文盲。启蒙运动之后,欧洲上层阶级的女性普遍是受过良好的教育的。现代社会之前,东、西方女性的受教育权差距极大。

聪明、内向、通灵的亚历山大,与贾宝玉一样是“男主角”,是创作者的自我投射。不同的是,亚历山大沉迷于戏剧(木偶剧、投影),贾宝玉沉迷于脂粉,如果贾宝玉生活在今天,他大概就是口红带货一哥李佳琦。然后,他们都是祖母的“最宠”。

芬妮当然不是林黛玉。一个是亲妹妹,一个是表妹,一个乖巧,一个任性,但她们都是陪伴着“男主角”最重要的女孩。

爱柯达家的三个兄弟,个性各异,境遇不同,与贾家几个主要的男主人,也有一定的类比性。

《芬妮与亚历山大》在电影史上绝对是鸿篇巨制,但三个小时乃至五个半小时的体量,远远无法跟近百万字的《红楼梦》(前八十回加上续的四十回)相比。

同样的,爱柯达家族包括家仆不过几十号人,而荣国府和宁国府加起来,有数百号人,两个家族的看似不是一个重量级的,但它们的社会地位不会相差太大。

其实,爱柯达家族与贾府的区别,好比故宫与凡尔赛宫的区别——欧洲20世纪的王国怎可与我泱泱天朝上国比。

3、无与伦比的电影与包罗万象的小说

一位电影评论家如此评价《芬妮与亚历山大》:“这部无与伦比的电影融合了以下所有的元素——严肃性、喜剧性、闹剧性、悲剧性,日常的自然主义与神秘主义。”

这个评价放在《红楼梦》身上,也无不可。

毫无疑问,严肃性、喜剧性、闹剧性、悲剧性在《红楼梦》中都是有的。

“日常的自然主义”,贵族生活的点滴,曹雪芹的“追忆似水年华”,俯拾皆是。

“神秘主义”在《芬妮与亚历山大》中主要来自于宗教及通灵,而在《红楼梦》中,佛教与道家的元素,贯穿全书。

“无与伦比”之外,《红楼梦》更是包罗万象之作,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的“青春王国”为主体,又涉及建筑学、植物学、中医、美食、家政管理等诸多方面。

4、爱柯达家族

爱柯达家族的灵魂人物自然是海伦娜·爱柯达老太太。

她的丈夫已经去世,但她的爱慕者、蓝颜知己、犹太商人伊萨克在重要或关键时刻,或陪伴她,或为她排忧解难。

她有三个儿子。

长子奥斯卡·爱柯达是家族剧院的经营者,他醉心表演艺术,却不善于经营,剧院只能勉强维持,但演员们都死心塌地地跟着他。奥斯卡的妻子艾米莉美丽动人,但也有非常脆弱的一面。她为奥斯卡·爱柯达生了两个非常可爱的孩子,芬妮与亚历山大!

次子古斯塔法·爱柯达虽然有点粗鲁,却善于经商,是爱柯达家族的顶梁柱。古斯塔法·爱柯达如种马般性欲旺盛,他的妻子爱尔玛竟然默许他和家中的保姆小麦保持暧昧的关系,小麦怀孕后,爱尔玛更将她视为家人。古斯塔法·爱柯达和爱尔玛应该是有三个孩子,其中大女儿已经成年。

三子卡尔·爱柯达是个大学教授,他娶了一个始终没有学会瑞典语的德国妻子莉迪亚,他爱慕虚荣,屡屡陷于财务危机。卡尔·爱柯达与莉迪亚结婚多年,始终没有子嗣。

海伦娜·爱柯达是一个很豁达又极富洞察力的老太太,她和伊萨克的圣诞谈话中,她回忆了热衷房事的丈夫,她对自己的三个儿子的真实情况也了如指掌,她甚至预见了奥斯卡·爱柯达的“陨落”。

艾米莉与主教艾德瓦德再婚后,她倚靠窗边,惆怅地说,我相信她很快又会回到我们的身边的。

她从一开始就不看好艾米莉与艾德瓦德的结合,但她又很平静地把艾米莉送走。因为她知道,不经历过痛不欲生的领悟,艾米莉不会成为永远的爱柯达家族的一员。

影片的最后,古斯塔法·爱柯达和艾米莉分别带来了不那么“正统”的爱柯达家族的新成员,但这仍然是爱柯达家族最好的团圆。

与《红楼梦》的贾府比,爱柯达家族算不上人丁兴旺,但爱柯达家族的每一个人,包括仆人,都是一个丰盈的生命。

5、电影版、电视版与幕后纪录片

电影版《芬妮与亚历山大》当年在威尼斯电影节(1983)和奥斯卡金像奖上(1984)大放异彩,也在全球电影市场上取得巨大的成功,是伯格曼创作后期的巅峰之作。

伯格曼曾在采访中称《芬妮与亚历山大》是他“最后的作品”。事实上,伯格曼后来还创作了很多电影和电视作品,但《芬妮与亚历山大》算得上是他导演生涯中最后的经典之作,此后他再也没有创作出可与之比肩的作品。

电视版《芬妮与亚历山大》共有四集,却分为五给章节,分别是:

1、爱柯达家族庆祝圣诞

2、排演鬼魂的一幕

3、分别

4、夏日篇章

5、妖灵

电视版的时长比电影版多两个小时多一点,内容自然比电影版多出不少。但电视版并不是电影版的加长版,因为两者的剪辑结构是略有差别的——应该说,这是用同一套素材创作的两部作品。

不少影迷认为,长的版本就是更好的版本,但这有时候只是一厢情愿而已。

不管是个人观感还是电影史上的主流观点,《芬妮与亚历山大》的电影版都是优于电视版的。电影版的叙事更为自然、流畅,一气呵成;电视版提供了更多细节的同时,也显得枝蔓繁杂、啰里啰唆。电影版绝对是能够让人一口气看下去的,电视版则不可避免出现若干尿点和哈欠点。

类似的情况还有《末代皇帝》(1987),该片的电影版也明显优于电视版。

可以说,《芬妮与亚历山大》和《末代皇帝》的“导演版”都是时长比较短的电影版,而不是明显加长了的电视版。

《<芬妮与亚历山大>的诞生》是《芬妮与亚历山大》的幕后纪录片,这个纪录片和一般幕后纪录片最大的差别可能是,它竟然是由伯格曼本人导演的!

伯格曼在纪录片中“展示”了自己的创作笔记,和盘托出自己的创作心得外,他更让大家看到了他是如何工作的。

对于想从大师身上吸取营养的创作者来说,这是一部不可忽略的纪录片。

6、往事与自传

《芬妮与亚历山大》和《红楼梦》都属于带有自传性质的作者的“童年往事”。

但它们与“自传”又保持了明显的距离。

伯格曼生于1918年,而《芬妮与亚历山大》的故事发生于二十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也就是说,故事发生的时候,伯格曼尚未出生。

伯格曼是宫廷牧师之子。而在《芬妮与亚历山大》中,亚历山大是主教的继子。

伯格曼在相对严苛的宗教家庭长大,但爱柯达家族是一个富有艺术气质与浪漫情怀的家族。

亚历山大热衷于木偶戏与“投影戏”,这个倒是有伯格曼童年的影子。

古董商人伊萨克有着各种奇葩收藏的家,艾德瓦德家森严的城堡,剧场里的痴迷与人情味,等等,这些或多或少来自伯格曼成长的体验。

《芬妮与亚历山大》也好,《红楼梦》也好,终究是虚构的作品,所谓“自传”色彩,是充满了各种错位与想象的。

7、误会之二种

其一,奥斯卡·爱柯达的葬礼场面浩大,是影片的重头戏。但这场调动数百群演的大戏却不是伯格曼执导的。拍摄这场戏的那天,伯格曼病倒了,助理导演彼得·斯尔特便挑起大梁,完美地实现了伯格曼的创作意图。

其二,影片中,亚历山大与艾德瓦德是“死对头”。现实中,亚历山大的扮演者伯特·格福却是艾德瓦德的扮演者简·莫尔斯卓的超级粉丝。风度翩翩的主教大人其实是瑞典的知名歌手,他甚至推出过儿歌专辑,伯特·格福便是这张专辑的忠实拥趸。


芬妮与亚历山大的相关影评

芬妮与亚历山大
Clyde • 乱弹
芬妮与亚历山大
芦笋 • notes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乐比TV,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乐比TV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