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君子

评分:
0.0 很差

原名:LE TARTUFFE OU L'HYPOCRITE又名:

分类:未知 法国  2022 

简介: 奥尔恭十分中意青年答丢夫,于是决定将自己的女儿玛利亚娜(玛丽娜·汉斯 Marin

更新时间:2022-09-14

伪君子影评:戆大儿子,亲眼所见也不能信啊。


难道心明眼亮就要被当作享乐主义?

看这版复排《Le Tartuffe ou l'Hypocrite/伪君子》前,我还没有意识到今年是莫里哀诞辰四百周年。

Ivo Van Hove(我简称IVH吧哈哈)执导的这个新版本——或者说,“旧”版本——基于最原始的《Tartuffe》剧本改编,仅三幕。1664年,这个初版只在路易十四面前演了一次,接下来就由于被批讽刺教会处于被禁的状态,莫里哀再加加改改,重排上演,又再被禁,再改……最后流传最广泛的就是后期改过的五幕版。其实路易十四心里喜欢,也符合当时的开明风气,但是要给大主教面子……所以实属禁得冤枉。

插播一段养成八卦……1664年首演的时候,莫里哀自己演Orgon,他的老婆Armande演Orgon的妻子Elmire。Armande出身于演艺世家Béjart家族,她姆妈和莫里哀是合作关系(好像也不只合作关系hmmm🤔)。莫里哀看着Armande长大,安排她的教育路线,在她17岁那年把她嫁给了40岁的自己(莫·光源·里哀……好啦以前很正常)。Armanda的艺名就叫“Mademoiselle Molière/莫里哀小姐”

演出前主创上台说法兰西喜剧院还有个名字叫“La Maison de Molière/莫里哀之家”,且大家都把莫里哀叫做le patron,字幕译了“老板”,也可以理解为莫里哀以一己之力“养活”法兰西喜剧院?毕竟至今作品在这里被排演最多的剧作家始终是他。

他又说,如果莫里哀在世,应该也不会对今日的变幻情势感到意外,由于疫情产生的各种动荡和不确定性——包括(我看的这个录制版本的)演出当天,扮演Orgon的演员由于是密接,必须全程戴着口罩演出……我听到这里竟有点眼湿湿……莫里哀一定爱死这无奈的可笑了!几百年过去,人间悲喜也无甚新意。


三幕 vs 五幕?

两个版本最大的区别是,三幕版抽走了第二幕与其重头戏:女儿Mariane这个角色(捎上了未婚夫)。于是Mariane的婚姻问题就嫁接到了儿子Damis身上——但IVH一直没有讲明Tartuffe为什么要反对Damis的婚姻。自然,Orgon也不可能强迫Damis和Tartuffe结婚(hmmm……?),因此他们的主要矛盾还是集中在Orgon硬要让Tartuffe继承自己的财产上了。不过最后的“九个月后”,Damis穿上了女装……hmmm,LGBT?

cliffsnotes.com

虽然保留了Tartuffe的虔诚形象,但他并不以神职人员的形象出现了(之前的版本里会这样处理),只是一个会鞭笞自己的苦修者。Tartuffe正式闪亮登场(不算Act 0的拯救/沐浴/重生)就是背对着观众鞭打自己,背景是烈火熊熊,颇有种“浴火”一般邪性的味道。之后裸露上身的桥段都有刻意露出背上因鞭笞带来的疤痕,仿佛功勋章,或者说人格护甲?

这样削弱了宗教相关的讽喻,“宗教”的概念,后退一步,扩大为“信仰”。Tartuffe代表了“正道”的信仰,又或者他变成了信仰本身?如果这样理解,反而是宗教性不弱反强了呢🤔

由于剥离了第二幕,也相应削弱了Dorine的智慧忠仆形象,显得纯为喜剧效果服务了。毕竟五幕版里她有很多灵光input,比如指出Tartuffe宣扬自己虔诚的同时还宣扬自己的地产和出身,非常矛盾。

可能基于IVH刻意的“神化”处理,Tartuffe的可笑仿佛被去渍笔涂得了无痕迹,于是他作为一个伪君子,连“伪”都没那么明显了,例如被Damis揭穿后看到Orgon要打Damis,此时为Damis求情也显得不太走心。


Tartuffe vs. Teorema?

去看《Tartuffe》之前我有仔细回想读大学时为了戏剧课读过的相关材料,但最后除了躲在桌子底下听真相这个经典桥段,其他完全没有印象。等我找来剧情介绍一看,总觉得“陌生人打破家庭平衡”的设定哪里见过。直到看正片前的主创访谈,导演亲口说出“就像帕索利尼的《定理》”,我才拍大腿,哈!

帕索利尼的《定理》,我居然有幸在2018年的上海电影节有过大荧幕体验。还记得是那年我的周日收官片,但除了令人不适且摸不着头脑的宗教暗示,我记下更多的是完全与诡异气氛契合的莫扎特安魂曲,和右手边那位大哥不停的呼噜。

被禁这件事是不是很耳熟?对,显然《定理》的争议也脱不开宗教议题。

Afteritsrelease,TeoremareceivedaCatholicfilmprizeforits“mysticalcharacter.”Then,thepopecondemnedit,itwasbannedforrunning“contrarytoeverymoral,social,orfamilyvalue,”andeventuallyitwasviewedasart.
- Mary Katharine Tramontan, <Esquire>

《定理》中的一家人在这个无名无姓/充满神性/和全家都做了爱(或者说,做了神谕的沟通)的访客离开家后,都发嗮癫。女仆回家乡日日坐长凳,最后完成飞升壮举;女儿得了僵硬症被送医;儿子对艺术的理解醍醐灌顶,进入抽象领域;女主人怀疑人生,到处在大街上找奶狗寻欢;男主人抛弃产业,在滚烫的硫磺岩山上裸奔狂吼。

(啊呀好无聊哦又是空虚的中产阶级。)

不速之客对家庭秩序的破坏?Tartuffe有台词指明自己代替Orgon成为了一家之主——权力的象征,但《定理》中访客本身并不索求这种权力。人人都认为和他的交流(媾?)促使了空虚灵魂的觉醒。访客是一个象征,一个皮囊。

显然,看到了这一层映射后,许多安排都合理起来。大部分版本里对Tartuffe的选角都是面目可憎的油腻中年男子,IVH的版本里可是标致的冷面小生呢——和《定理》一样。作为一个saint意象(《定理》中是真“圣”,《Tartuffe》中是戏谑),的确可以撇开世俗滤镜。

油腻中年男子

左IVH版《Tartuffe》男主,右《定理》男主

IVH还给这一版《Tartuffe》设计了一个开场:Orgon把Tartuffe捡回家后,全家人给他沐浴更衣。昏暗灯光,蒸汽氤氲,无台词;一家人围着Tartuffe忙前忙后,他面无表情,目光涣散,任人摆弄身体——这沐浴仿佛有了加冕的味道,洗去尘垢,披上华服(并不,只是衬衣),主宰众人的命运。

《定理》中无名访客的表情一直是无邪的,但镜头给他的身体赋予无限欲望,而每个家庭成员对他的渴求也都会得到行云流水的正面反馈,一方的焦灼和另一方的泰然令欢爱形同布施


两个故事究竟哪一种更直白?帕索里尼并不过多描摹角色态度,通过家庭成员的行为(行为比语言更像一种“选择”)道出对于新“信仰”开悟一般的归顺,访客的表现可以说是不自知,也可以说本来就是工具人客体,访客是谁根本就不重要;莫里哀毕竟写的是喜剧,故事有来龙去脉,访客自知自主,诓人信任夺人家产有明显内在驱动……


白纸

IVH版的舞台核心在一张白纸上。

在沐浴更衣开场结束后,舞台上铺开一大张白纸,中心画圆——在高潮部分Orgon会从这个圆圈里钻出来;而在前半段它引导所有人看向每一场居中的核心人物(也是表面上的权力核心?)。
每一场开始前所有演员都会隔着白纸互相鞠躬,颇有点和式的对战风味。

真相


亲眼所见才是真的?

而你情愿蒙上自己的眼睛。

- Je vous ai dit déjà que j'ai vu tout moi−même.

- Il ne faut pas toujours juger sur ce qu'on voit.

Jacobus Buys,1795,现存于冬宫。Tartuffe摸上Elmire的大腿,说:你的裙子好丝滑哦。

剧照图出处:https://www.en-attendant-nadeau.fr/2022/02/02/moliere-deshabille/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乐比TV,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乐比TV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