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ert Noyce跑去跟IBM谈判那段,像极了后来盖茨跟IBM的谈判。两个人都是什么都没有就去了,IBM提了需求,然后两个人都是满口自信的答应下来。区别是盖茨转身跑去街角的一个穷geek那里买了个操作系统回来。而Robert Noyce是真的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把IBM要的芯片做出来了。
话说IBM存在的时间也真是够久的。至于还能活多久。。。
Shockley实验室集齐这些天才又很像后来Google创立之处到处搜刮顶级学者。当然区别是Shockley本人的名望远超早期Google。《从卓越到优秀》里总结牛逼公司的一些共性之一就是招正确的人(getting the right people on the bus,对于科技公司来说很多时候正确的人就是最好的人),哪怕你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公司下一步要干嘛。但是“招正确的人”还有个后半句,就是让这些人决定公司应该做什么。Shockley拿到诺奖之后ego膨胀,这些正确的最好的人被他用残了,于是就都负气出走了。
有意思的是50年代的美国,这样辞职还可以被骂“traitor”。在一个大公司上班就意味着在这里退休。换到今天,大家都心知肚明用工合同是at will。而像加州这种地方更是连Non-compete clause都没有。另一部纪录片《Code Rush》里当年网景的一个工程师说,在湾区你要是在同一个公司待2-3年,所有人都会想,what's wrong with you。时代变迁啊。当然了等绿卡的同学除外。
仙童创办的那个时代还没有今天的VC和天使投资这些概念。是后来仙童的员工陆续创业才催生了VC的出现。所以仙童的产权从一开始就很不幸的不属于Robert Noyce这些人。不然他们也不会最终跑出来二次创业开办Intel了。我过去一直以为Intel这个名字源于“Intelligence”这个词,结果其实是源于“Integreated Electronics”。仙童和Intel其实也都符合"getting the right people on the bus"模式。两家创立的时候其实都不是有一个明确的想法要做出怎样的东西,只是单纯的想不断突破技术的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