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克

评分:
0.0 很差

原名:Mank又名:曼凯

分类:剧情 / 传记 /  美国  2020 

简介: 随着赫尔曼·J·曼凯维奇争分夺秒地完成奥逊·威尔斯的《公民凯恩》剧本,人们将通过

更新时间:2021-01-04

曼克影评:电影应该拍给谁看


阔别6年,大卫·芬奇终于带来了他的电影新作《曼克》——一部讲述好莱坞黄金时期编剧赫尔曼·J·曼凯维奇撰写《公民凯恩》剧本的传记片。而在笔者还没找到时机坐下欣赏时,关于《曼克》的观影指南已在网上铺天盖地。似乎是从漫威电影席卷影院开始,“观前必须知道的N件事”、“电影中隐藏的N个彩蛋”等影迷文化渐渐占据电影评论。当看电影成为一个需要提前预习的行为后,电影之于大众的距离是否也被拉远?

看电影固然是一个需要学习的过程。从被银幕上的火车吓跑,到能安心做在影院感受世界末日,电影作为第二次工业革命下的视觉文化产物,观众的观影心态和电影技术的发展是并驾齐驱的。因此,对于观众而言,观影需要学习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电影作为虚构类文学与非虚构纪实新闻的区别、电影角色与演员本身的区别、电影所传递的价值观与社会基本道德的区别等等。归根到底,也就是对于电影文本的艺术感知和对于真实生活道德告知的区别

一部好的电影,抛开语言障碍的文化隔阂,特别是在被互联网逐渐消除文化边界的新时代里,其内在情感价值是可以达到一个跨越边界的共鸣。欧洲青年可以体会《燃烧》里刘亚仁面对大时代的迷茫,中国观众也可以理解《小丑》中华金那种无人了解自己的孤独。区域文化(或亚文化)和历史政治固然在电影中充当着十分重要的解读符号,但如果这一切没有建立在一个可以共通的情感基础上,则这个建立就是失败的。从这个角度出发,《曼克》无疑是一部不成功的电影。

《曼克》的故事主线是编剧曼克在旅馆创作剧本的过程。这段主线可以分为两部分:撰写剧本和不断被人劝解修改剧本的过程。在前半部分的闪回线中,电影清晰交代了曼克身边的主要人物与黄金时期里电影从业者的现状。而在后半段的闪回中,导演开始注重描绘当时美国经济大萧条和加州州长的竞选。

可以看出,导演所理解的促使曼克选择创作一个讽刺赫斯特故事的主要动因,是来自于外部政治环境对于曼克内心理想主义的敲打,最终促使他想在自己江郎才尽之前,创作出一个引以为傲的剧本。但在故事执行层面,无论是外部环境压力的权力符号对位,还是主角与其他角色的情感关系描写,都显得十分薄弱不堪。

这里的外部压力主要来源于米高梅高层的政治站队压力和电影人在经济危机中的压力。电影艺术是通过塑造具体形象来让观众感受抽象的情感,创作者本应将两种处于大环境的模糊压力形象化,并与主角建立私人情感关系,再通过将其砍断来让观众感同身受。在电影中,这两种压力符号的对位形象为米高梅高管约瑟夫和导演雪莱。可问题在于,约瑟夫的角色本身不过是米高梅老板路易斯·B和赫斯特的代言符号,约瑟夫与曼克之间的两场戏也只停留在对于当时州长竞选的争论,并没有表现出曼克对此的情感反馈。同样的,导演自杀的那场戏,如果要将其理解为曼克内心理想主义被枪击,也是十分不足的。一来在导演自杀之前,观众并没有感受到曼克与导演之间的情感联系,再导演葬礼结束后那段曼克与另一位制片人的寒暄对话,也消解掉导演之死对于曼克之后创作冲动的影响,同时消解掉观众对于曼克价值观转变的理解。

没有将这种历史性政治性的压力转化为可被共通的情感基础,是剧作失败的一个表现。对比同样是传记片的《艾德伍德》,提姆·波顿通过描写艾德伍德与日薄西山的老演员贝拉的情感关系,直接反映出在那个“旧不如新”的好莱坞时代了,一个平庸导演对于梦想的无底线坚持和付出的无畏。因此,曼克与其他符号角色的情感关系的抽离,使得这个角色一直没有落地,最终导致没有背景知识的观众对于曼克的动机选择和弧光转变没有共情。这到底是从未做过编剧(从未署名编剧)的大卫·芬奇对于人物剧作动因的忽视,还是只是一种和诺兰制作《信条》一样的任性和故意拉高观影门槛,笔者不敢妄下定论。只能说,大卫·芬奇已经假定了观看这部电影的观众是需要有美国政治和《公民凯恩》的历史背景信息。

另外,从艺术创作角度分析,《曼克》对于创作者心路历程的描写也是十分不足。艺术创作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体验——构思——传达。从电影观赏性的角度,以“创作”为母体的电影故事一般会将重点放在对“体验”(如《裸体午餐》)和“构思”(如《巴顿芬克》)的展现。因为这两者才是观众得以窥视创作者内心的猫眼。

而在《曼克》中,旅馆的主线故事只有一半是属于“传达”,而所有的闪回都是关于“体验”。因此从“体验”通往“传达”的桥梁被忽略。曼克为何选择写一个讽刺赫斯特故事的想法?这个答案对于影迷观众来讲当然不是问题,因为他们在观看电影之前早已抱着“我要看《公民凯恩》创作过程”的心态,因此在电影开场曼克对着秘书述说他脑海中《公民凯恩》的剧情时,“有准备”的观众早已入戏。可对于非影迷观众来讲,这个故事选择的动机是缺失的。

从创作者和文本的角度,这里其实有三层创作关系:(真实历史中)曼克对于赫斯特的故事创作、杰克·芬奇对于曼克的故事创作、大卫·芬奇对于夹克·芬奇的剧本创作。而从现实层面来分析,曼克无疑是这三位创作者中最为杰出的一位。因为他明白电影作为虚构类故事文本时,是如何运用和平衡人类情感、社会符号、故事讲述技巧、电影媒介属性等因素,从而创造出一个虽然以赫斯特为故事灵感,但可以完全让不认识赫斯特、甚至几十年后其他国家的观众都能感受到《公民凯恩》中主角那种一辈子缺爱的孤独感。而且真实的历史与政治符号已如曼克吐出的烟雾般融进故事的情感内核。而这也是故事片与纪录片的区别。前者是情感的真实,后者是材料的真实。

就算我们不了解墨西哥历史也能感受到《罗马》中的主角在历经磨难之后的坚韧。一部情感饱满的电影,不应要求观众在看之前还需做资料收集,而应该是让观众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还能充分被其内在的情感实质打动。甚至在他走出影院那刻,萌生想要进一步了解的冲动。


曼克的相关影评

曼克
管軒 • 曼克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乐比TV,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乐比TV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