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克

评分:
0.0 很差

原名:Mank又名:曼凯

分类:剧情 / 传记 /  美国  2020 

简介: 随着赫尔曼·J·曼凯维奇争分夺秒地完成奥逊·威尔斯的《公民凯恩》剧本,人们将通过

更新时间:2020-12-06

曼克影评:半个公民曼克


奥逊·威尔斯如果能算作世界影史或美国影史上几座高山仰止的“山巅”的话,那可以称之为其奠基的山脉,则必然是大名鼎鼎的《公民凯恩》。

上都庄园的围墙铁门和电影的第一幕挂着这样一个牌子,上面写着“NO TRESPASSING”-“闲人勿进”,一位重要的美国人、报业大王 查尔斯·福斯特·凯恩 拒绝人们走进他的世界、他的人生,对于未知的神秘来说,凯恩死之前依旧不能释怀的 Rosebud-玫瑰花蕾 令人着迷,凯恩奢华的宅邸、生活、花边新闻、政治抱负、远大理想是人们渴求探知的深层动力。

进入《公民凯恩》的文本,理解一个人究竟是怎样的旅程呢?在文学中,观者(我)可以把书中的“我”与观者自己联系起来,进入文字构建的世界;在电影中,则是观者(我)把一个想象的、意向性的“自我”投射到他人身上,“他人”理所应当的作为他而存在,我从而参与其中,也就理所应当地为观者提供了某种虚拟性和象征性的满足。一个他人于我的客观存在,肯定要通过某种链接才能与我的主观联结到一起,不难想到,只有在涉及到记忆时,他人或我的主观性才能是真正主观的,所以其实影像也只有在涉及记忆的时候,才能真正是主观的。这时,主观映像通过再现一定的个人视点,成为与在场的一个人有关的一段过去现实的现实化表现,这个人的具体行为历历在目,代替内心独白的画外音解说,明晰现在与过去的距离,把影像抛入内化的反思,感觉,和以感觉获得的印象,与可以解释它们的行为同时出现,赋予影像可以切实追求的唯一真正主观属性:记忆的现对化、思考的现实化、属于过去经历的个人印象的客体化。但这一主观属性绝对不会是直接的主观性,简言之,这只是观者自我通过对即非他亦非我的想象共同体的认同,体验到的主观性。

记忆体现在《公民凯恩》中,就是大量的闪回,闪回呈现正在回忆的人所想之事物,这些事物总是与它们展现在前面段落中的景象相同,或与观者“直接”在事发现场可能见到的景象相同,此时的记忆活动本身即可证实主观性,所想之事物不再是放入现在的一个往事“片段”,而是通过记忆对往事的重新结构,回忆视点也无论如何也不会是回忆者的视点,而成为了隐形见证人的视点,恰似不复存在的上都庄园建造者今时今日对庄园的复原,而并不是庄园设计者对庄园的设想。忆及事物借此呈现在意识中的行动是记忆诸多特质的其中之一,回忆按照所记忆事物的顺时时序流变就只可能是一则妄念,所以回忆呈现为个人视角下的目光结果,如同注视往昔照片,仿佛在俯视自己昔日生命历程中重要时刻的既视感,这些时刻,按照当下思考为参照的心理结构组成语源彼此对照,叙事者的在场和其心理独白,把经过现对化的回忆内容抛回到过去,成为他/她当下自我的一部分,可以告诉观者有关他/她的讯息,影像中以非顺时时序方式重现的、从不同角色角度呈现在意识中纷纷扰扰的行动带来的思考,就把往事归结到了流变之中。

在《公民凯恩》中,主人公凯恩的生平是通过若干个人物的回忆重构出来的,每个人在记者的问询下对凯恩做一番描述,呈现在观者面前的并不是凯恩的原貌,而是几位叙事者在特定时刻对他抱有的看法,不同人、不同时、不同生命时期的往事追忆,无疑是浮现在记忆中又往往取代真实人物面貌的,各个时间维度为构成元素组成的“心理空间”,其构成就来自与多个现实和现时化视点的冲突。这里涉及的现实和现时化,是一种严密的“框架”,或多或少会使预先设定的人物直奔自己的既定命运,“框架”之中被选入的情境可以按照巧妙安排的结构保持平衡、彼此配合、相互呼应,事实上,一个人或者说凯恩的一切行动都置于一个实际时间流程之外的某个“时刻”,这个时刻又凝聚着行动的全部后果,那么这场行动就仿佛命定的天数一般,不可避免,就好似影片开头凯恩的死亡、逝去前嘴中念念不忘“玫瑰花蕾”的时刻映照出的命运。所以,《公民凯恩》“悲剧”特征的超验性主要并不来自内容本身,而更是来自于结构的效果,内容本身原则上就与结构互为依存。而《公民凯恩》不同时、不同向的多轴透视,集合各个情境重现凯恩的一生,构成对特定往事的现在时回顾,不过,这只是审视围绕凯恩的各个当事人有关的方面,并非对凯恩的回顾,其中凯恩的“演变”其实是“第二任妻子苏珊”、“凯恩的总经理伯恩斯坦”、“凯恩的密友杰德·李兰”、“管家雷蒙”等拼凑而出的,各角色的主观时间不是凯恩本人的主观时间,而是讲述凯恩几个角色的主观时间,他们转嫁自己的时间到凯恩之上,从而使时间客观化。只能从“外部”看到凯恩的外部性,既是主人公的客观真实性就是他人的主观性,客观性成为了人物真实本相最好的掩饰,甚至可以进一步说,客观现象就是物自体最好的遮掩。

所以《公民凯恩》所谓第七艺术的现代性“序言”所叙,电影终究是人创造出来认识自身的形式意识,虽然想感知自身就先需要感知现实,而唯一可感的现实,即是现下正在被体验的时间现实,第七艺术亦或其他艺术形式都有力不逮的难处也在此,因为现实有且只有这一种,就是唯我们生动存在的形式,电影通过等价形式转现现实,恰恰需要让情节动作以现在时态展现出来,使观者体会到影像中人物“实际经历”的时间延续。电影的形式是二次创造,亦因为它原则上就必须借用具体现实,观者只且只能了解和把握必然以某方式客体化的他人故事或他人记忆所指,这些故事和所指对观者自身的意义各不相同,所以观者不可能全然参与到一个流动在意识内的主观现实中去,这种一定会存在的“距离”得以让每位观者保持最起码的清醒意识。

赫尔曼·J·曼凯维奇写就,奥逊·威尔斯执导的《公民凯恩》借用彼时真· 出版巨头、报业大王威廉·朗道尔夫·赫斯特为原型的虚构传记,把几个人对同一人、同件事的描述交织,而且必须把每个人对自身和经历的看法与别人对他的看法联系起来,如此非单一而是多元的意识表现复像重现情感的参与,就令本身就是虚构,为了使人物“仿佛”栩栩如生存在的人物“内心”实体化,实际存在的赫斯特也即对应电影中的凯恩,是多重意识交织本身的结果,这是主观个体所做不到的,也即人生而为人,必定要去与他人交织、我与我们必然是为一体的人生真理。《公民凯恩》伟大之处也在于以实写虚,再以虚入实的影像身体力行地诉说着人生在世的某种合目的性,虽然作为观者的你可能并不喜欢,也不想了解凯恩或赫斯特,但你肯定能清醒地想了解认识你自己,那么他人之镜既是最好的方式,这同时也正恰恰是《公民凯恩》作为电影,电影作为并非真·现实的现实的某种电影本性,即电影的现实与真实现实的交织,也可以认识电影自己,此刻的电影与人在如此千差万别的维度产生了协调,也进一步验证了“人生似电影,电影如人生”般电影认识人的现代序言的合目的性。

以此进入《曼克》的世界,最先入眼的,既是大卫·芬奇直接用文字打入的背景介绍,那么症结首先就能明白,这应该是除了懂行的行内人,都可能少有人更别说大量观众们根本就不晓得所述人物和背景所致,这与《凯恩》开场运用画面视听叙事的既定悲剧命运相比,可以说相当简陋了。

紧接的复古风标题和演职员表,也就能大概明晰芬奇在这部电影里想追求的视听风格,故事在接下来的现在进行时前进了一段后,伴随着直接把剧本页场景直接打到荧幕上的闪回起始,一幕幕的切分呈现了十足的戏剧特色,电影的叙事风格也就初见端倪,芬奇在这里采用的是现在时和过去时双线平行叙事来展开故事。现在时里,是曼凯维奇写《公民凯恩》的剧本,其中剧本的最终完成是确定性结局所以不存在神秘,大体会以反讽为张力为主;在过去时中,是曼克在写《公民凯恩》剧本之前的过往,也是其剧本真实的灵感来源,大体也可视为揭示往事的反讽张力为主,结合各种经历的神秘和未知构成悬念,在两线交叉后构成现在时真实的心境,也即结合现在时中曼克“悲惨”的写剧本、被催稿的遭遇,形成共情,不难发现,两线如果最后交叉,心路历程的变化才是其真正的悬念所在。在《曼克》的故事里,过去时和现在时都采用反讽无疑是为了扩宽人物不同的立体知面,但这样的处理又必然会陷入自我解构的境地,因为二者都依托与《公民凯恩》的剧本完成了这一事实,一旦明白了为什么曼凯维奇会写《公民凯恩》这一剧本即立刻封闭,那么现在时线里,一开始的反讽在中段剧本完成后就已经实际上失位进而失去张力,只在不断来访的故友们劝告其如果拍成必然惨淡的未来,而沦为近似嘲讽的反讽,进而只等待过去时的反讽线来封闭它而已。芬奇在这里加入了对于剧本署名权的博弈以此来寻求突破,那么在此就将会面临上面所述解构的必然结局,因为只要获得威尔斯首肯署名,则过去线不屈斗争、不为名利只为理想的意义就在此全部消解,观者共情丧失,成为强行作戏;而若没有获得署名,现时线的一切才能以真正的无望虚无收场,但观者早已基于更高的信息层面与其分离,其中的共情也必然丧失,变为了强行作戏。那么在过去时线中,稍显左翼的政治理想主义的破灭,好友的饮弹身亡,身处高位却与高位之人格格不入的天然性格就使其陷入一种不因结构只因内容产生的悲剧色彩,进而削弱两线先平行后交叉后的现在时线中,天才编剧命定的幻灭,只剩下一名理想主义者式奋斗失败后的自毁。与《公民凯恩》倒叙多线反讽相比,《曼克》的双线平行交叉反讽无疑只借助了曼凯维奇正直、友善、坚定的真人故事本身自带的悲剧力量,而少了一层维度,而芬奇最后安排雷电华公司为其署上编剧名和学院提名,并最终折桂小金人,奥斯卡颁奖礼成为其一定要加上的圆满表意,则沦为芬奇自顾正名的心结之作。

视听调度上,芬奇在“室外”景上拍出了明显的“棚拍”风格,收音意外地空旷与外扩,大概能隐约猜到其景深的云彩、青山、树木等都是用特效作出来的,室内戏上,则大量戏仿《公民凯恩》又审慎使用景深镜头,但又少了芬奇一贯强迫症般感官控制的执拗。这其中的原因,相信则是芬奇为了证明黄金年代好来污棚拍的“无所不能”而故意为之的风格。

对比《公民凯恩》与《曼克》,两者的“互文”就恰似曼凯维奇与威尔斯的“互文”,这种“互文”里,隐含了对电影艺术所持有的深沉的、爱恨交集的情怀,用电影可以追求到的梦想与人生目标甚至灵魂寄托,但《公民凯恩》中曼凯维奇的寄魂匣加威尔斯的英灵,不止呈现了彼时的具体之人与时代气质,而更是人类自身于启蒙运动后,甚至更早之前就有的关于人之根本进一步现代性去魅/复魅的永恒追求,而《曼克》中,芬奇则是对命定已是至高殿堂之上的荣誉要求正名,更是为了结自己心愿,进而归结到具体之人的传记颂歌,从而少了一些更幽远的底气。虽然可以大致以此目睹好莱坞水准肉眼可见的下降,但这很可能是现时好莱坞甚至美国社会更需要的,即把性别、种族、阶级甚至是区别与传统媒介模式的新媒介模式应得的荣誉归于应得的归属,既是编剧、又是作家、还是理想主义者的赫尔曼·J·曼凯维奇的故事,无疑可以成为这样一个佐证。


曼克的相关影评

曼克
管軒 • 曼克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乐比TV,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乐比TV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