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托洛茨基

评分:
6.0 还行

原名:The Trotsky又名:一个魁北克高中生的俄共幻想 / 就是爱革命(台) / 托洛斯基

分类:喜剧 /  加拿大  2009 

简介: 在蒙特利尔私立高中读书的列昂•布隆斯泰恩认为自己是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转世重生,相

更新时间:2011-01-21

少年托洛茨基影评:革命,疯癫,舆论。《The Trotsky》余想

近日心烦,就找来《The Trotsky》(中译《少年托洛茨基》,又名《一个美国高中生的俄共幻想》,其实是加拿大高中生)看,因为看朱进佳说得比较轻松,好像可以当作一个轻喜剧的调味品。先前还和一个朋友争辩,我当时没看过却坚持认为这是反-共的垃圾片,并引用烧肉的话说这是“一个美国商业变态拍的关于一个变态的电影”。后看了朱兄的影评,心情舒缓了些,但仍觉得剧情很傻B。在一个极度无聊的时刻我终于看了这电影,我才明白它不是一般傻B的轻喜剧,而是让我笑得差点断气的疯癫爆笑片。

这片子并没有特别的恶意,这是首要的。它设定得特别荒诞,但又试图为那个被认为是托洛茨基转世的高中生争取群众支持和起码面子,尽管套路俗得不能再俗。我始终在想加拿大之所以能有这样的片子,源于加拿大的托派运动比较有影响力,我特别想起著名的加拿大托派理论家艾伦-伍德那句无奈的话:也许是我们太过温和,以至于不再被当做可怕的敌人。还有译著丰厚的中国托派知识分子兆立同志,他勤奋耕耘的后半生也在加拿大度过(他是四卷本《第四国际文献》中文译者)。托派或者说所谓的激进左翼,在加拿大似乎也就是知识分子学生运动或节日舞会一样的多元社运模式,除了让人费解的学术争论外,还能让人严肃起来吗?

革命要突破一切看似不变的秩序,总带有疯癫的性质,不解这风趣的人会难以接受突如其来的宏大变革,难免因心理不适而墨守成规。革命的疯癫会挑战公众既定的价值观乃至审美观,在这个变态片子里我们看到类似的情节。最搞笑的是那个变态少年戴着猪头套带领几个牛马头套同学“攻占”校长室和绑架校长(中间还带一段很嗨的法语动感歌曲),这模仿了奥威尔《动物庄园》里的革命,令我想起1968年巴黎的叛逆青年“攻占”大学。另一段比较搞笑的是变态少年策划的假面舞会,各种反叛团体包括墨西哥萨帕塔游击队的服装都出来了,奇装异服,还有人扮演动物庄园里的角色……

这个剧本的编写者肯定是得了萨帕塔游击队领导人的真传,领悟“符号革命”对关注政治的那些视听神经的震撼效力,以此来赚取票房收入。对于片尾变态他爹送其子毛语录,对于片中变态建议将抗议学生引渡到乌戈-查韦斯治下的委内瑞拉,如果有人当真据理分析澄清,那就没看到影片不过是要博大众一乐。(片中其他左翼符号:“肯·洛奇”,英国左翼导演;“特里·伊格尔顿”,英国左翼文艺理论家;墙上的格瓦拉画报和列宁画报;等等)

其实这个片子不论是其内在的娱乐性,抗争所依赖的手段,还是这个片子要达到的商业效果,都彻底地依靠在商品社会的主流舆论上——你看,没有主流舆论的旁观,搞笑程度就没那么强(一群彻彻底底的傻B),没有领袖精英配合主流舆论的报道,这个变态的抗争也难以进行,最后说到底,没有这片子里如此多吸引(西方)主流舆论关注的符号元素、没有主流舆论的倾情参与,这片子也没那么多票房收入。

让我有点吃惊的是,这个搞笑至极的变态片子在中国却反倒有一些严肃热情的解读。这些解读虽然很大程度是因为不了解影片中大量特定的政治符号和背景(很多人并不知道托派思潮在欧美知识文化界有非常大的影响力,有些方面已被主流文化收编),但我对产生这些解读的中国社会根源还是愿意严肃看待的。在中国,舆论如果涉及(不管任何一种)社会抗争,还是被看做进步而不是像西方那样已经泛滥乏味,在我看来这不是因为舆论真的有什么抽象的良心,而是这其中折射了渐近绝境的民众的某种反抗欲望。

真正的革命固然具有疯癫和狂欢的特点,而且应该是历史上最盛大的疯癫和狂欢。至少不亚于法国学者白吉尔描述的1925年上海:当群众激进化浪潮掀起时,工人8工游xing,大学生在街头临时搭台即兴表演政治剧,民众自由演讲,整座城市陷入浓厚的斗争民主氛围中,——革命的自由意志会为自己找到最动人的信号、动力和体态,那也将会是我们没有见过的盛大颠覆。那怎能不疯狂呢?然而真正的革命并不是那样哗众取宠——尤其是迎合主流舆论——而取得大众的,它只能靠深藏在这个世界喧嚣表层下的潜流,只能靠长期看似少数派、但唯一的独立自主的阶级利益取向,只能靠血汗、苦难和集体生与死中拼搏的阶级斗争,而不是茶余饭后笑笑肚皮、再让舆论不断放大笑果的小丑表演。而这艰路险途靠的恰恰是:

“需要无畏的决裂,需要最大限度地蔑视主流舆论,到最受压迫的底层去!”

(列夫·托洛茨基,在1937年西班牙内战时期的号召)




附注1:片中不断出现主人公的那个梦,设计得很诡异,似乎意思是:革命有一个被麻木不仁地遗弃的早年。这里可能包含了剧本设计者对革命的某种奇怪偏见。其实,很多革命者的确是因为某种受害、残缺而倾心革命,这无可厚非。革命是追求社会的解放,也是为了自身价值在社会实现中的完整实现和满足升华。但也有很多革命者的早年并不算糟糕,是因为想要追求更好的理想实现投入革命。列夫·托洛茨基恰好属于后者不属于前者。

附注2:在假面舞会门口校长与变态高中生争辩的最后,校长转身离开时,镜头给了个特写,画像上的列宁头颅正好与校长头颅线条重合(其实我一开始就注意到导演有意安排一个有点像列宁的人做校长)。这里影射的是革命早期(1903年俄社民党二大后)托洛茨基曾借喻法国革命雅各宾派指责列宁是独裁者(罗伯斯庇尔)。当然和整个片子的各种影射暗喻一样,这个影射是完全前后不一致、毫无逻辑可言的。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乐比TV,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乐比TV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