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在康乐里——反对市府推土机运动文件

评分:
0.0 很差

原名:我们家在康乐里——反对市府推土机运动文件又名:

分类:纪录片 /  中国台湾  未知

简介:

更新时间:2018-09-27

我们家在康乐里——反对市府推土机运动文件影评:这部将反拆迁运动的电影,为何如此触动人心


曾住在康乐里的老人们

在讲这部影片之前,要先说说康乐里和台湾1997年的“反对市府推土机”运动。

康乐里:台北市现第十四、十五号公园所在的地块,亦即中山区林森北路与南京东路的交界。日据时期这里是日本公墓,1949年国民党战败后,从山东和江苏等地撤退的士兵及其家属经由海南岛来到台北,在无住所分配和新工作的情况下,他们自谋生计,在此搭起简陋棚寨聚居,后来慢慢吸纳从台湾其它地区来的移民而发展成一个社区,称康乐里。

被拆前的康乐里

在被拆前,康乐里的建筑均为低矮的自建房,以砖木结构加塑料板为主,居住着约3000多人,1000多户,其中超过三分之一户为老兵(台湾称为“荣民”)、残障者、临时工、低收入户和贫困家庭。

反对市府推土机运动:1956年,台北市按日据时期的城市规划把这里编为公园用地,但多年来因为住户争议及预算方案的多次反复,公园计划一直未能实施。1994年,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所曾深入康乐里,发动居民参与讨论,提出了“就地整建、社区重建”的设计方案并获得了台北第一届 “市民参与都市设计奖”。1995年陈水扁就任台北市长后继续维持公园计划,但承诺先建后拆,妥善处理拆迁户的补偿和安置,后在1997年1月又推翻这一原则,决定在3月4日执行强行清拆。在康乐里居民到市议会抗议无效之后,台大城乡所联同超过100多个知识界知名人士及民间机构在2月1日签名发起“反对市府推土机”运动。

以下文字涉及中度剧透,如有顾虑可避开~

拆迁

在运动发起者的眼中,康乐里是“一个包含了本省人、外省人、原住民彼此生活紧密连结的邻里”,也是“台北市最后一个如此独特少见的邻里”,人们在这里经年累月朝夕相处,虽环境欠佳,但彼此照应、相濡以沫;虽穷困窘迫,但在1979年台湾与美国断交后所发起的“捐机报国”运动中,却是台北捐款最多的里。

面对不公平的待遇,康乐里的居民在里长的带领下,来市议会大楼找阿扁对峙。面对不信守承诺的指责,阿扁早已想好了说辞,狡辩称“先建后拆”就是拿到建照后便拆。这一典型的政客行径,激起了学界的反感,台大城乡所的教授与学生发起了“反对市府推土机”的声明并举办论坛邀请社会各界人士,试图与政府对话,讨论合理方案,暂缓拆迁。

政府并没有做出什么积极回应,还是在按部就班地执行拆迁计划。很快,康乐里的居民接到了正式的拆迁通知,被拆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了。康乐里的住户决定珍惜时间,多联络联络感情,为后面的事情做准备。

死亡

就在学界努力谈判,居民联合签名陈情时,一件事的发生使所有的沟通都失效了。

退伍老兵翟所祥先生在自己家中上吊自杀,导演黄孙权是第一批赶到的那群人。据他所说,因为翟大爷的房间十分低矮,想要上吊自杀,必须要半蹲着抱着膝盖才可以。其痛苦的死亡过程,让人难以想象。

翟大爷痛苦的死亡引起众怒

面对突发的事件和愤怒的民众,政府首先做的是回避,康乐里里长带领居民再次包围了议会大楼。

随着矛盾的激化,越来越多的问题被揭露:社会局答应给拆迁住户分配的安置房,被指出根本没有位置;社工说“没问题,已经安排好了”,可是居民却收到没有位置的回复。

负责人声称在努力安置遭到反驳,“本来就没有做,是学者提出来之后你们才做”。

老人的自杀,将政府和居民的沟通渠道彻底切断,也暴露出政府根本不在乎这些低收入者的死活。

希望

拆迁进入最后倒计时,各界动用一切力量做最后的抗争。晚会在一片悲伤的气氛中开始,几十张桌子上冒着热腾腾的饭菜,几百人围着桌子心凉到冰点。

当自创歌曲《我们家在康乐里》唱起时,所有人哭成一片。这场坚守家园的晚会,最终变成了哀悼会。

政界、学界等各界人士纷纷上台讲话,时任行政院政务委员的马英九承诺拆迁当日会到现场一起坚守,原住民音乐人胡德夫也来到现场用歌声表达支持……

随后,居民在路边竖起《穷人的坟场》石碑,点起蜡烛,焚烧遗物,为翟大爷哀悼,也为康乐里哀悼。随即,许多市民也自发地加入此次坚守家园的运动中。

拆迁当晚,抗议人群堵满了整条街道,这是他们最后的希望,也是最后的坚守。

拆迁开始时,政府派出1200名警员维持秩序,各种大型工程车也随之开到,当晚康乐里发生了六场大火,火光映红了半边天。一晚上的焚烧与拆除,康乐里社区就此消失……


我在看这部片子时,泣不成声,一方面觉得不甘,而更多的是无力。

导演采访的老住户中,有好几位都是山东人,那纯正的山东方言,在一众台湾腔中显得那么格格不入,却倍感亲切。

因为口音问题,采访时下面配的字幕都是残缺不全的,没人知道他们嘟囔的到底是什么。

他们是一群被社会和历史遗忘的人,一群付出了一辈子,却始终活在最底层的人。

战争时被迫离乡,漂泊到海峡另一边挣扎求生,在一片坟墓上盖起了房子,却在迟暮之年被强拆……

导演在采访时很少提到“强拆”,不得已提到时,老人没说几句便哽咽起来。八十多岁的老人,自打退伍就住在此地,如今只剩自己一人孤苦伶仃。人越老越想家,他却再也回不去了。

政府的强拆相当于加快了这些老人的死亡速度,将他们流放到残酷而陌生的环境中折磨至死。

双目失明的老太,在邻里的帮助下可以正常生活。生病有人来照顾,行动不便有人帮忙买菜,电器坏了有人会维修……

这是个关系紧密的社区,是几千人最后的庇护所。

可政客和商人关注的永远是利益,是价值、发展和政绩。有价值的是这片建筑下的土地,不是这片建筑里的人民。

在陈水扁眼中,康乐里的存在是阻碍其政治升迁的地狱,“以台北的富庶,这里可说是都市之瘤、市民之耻,几千人睡在坟墓上,令人无法想象,而一旁却是国际级的晶华饭店,每想起国际巨星麦可杰克森住在晶华楼上,从窗户一看,就看到台北市竟有这种贫民窟,常觉得无地自容。 ”

被挖掘机铲平的康乐里

公园建好了,可老人们还好吗?

这种把康乐里指认为贫民窟、认为它有碍城市观瞻的长官论调,其实是一个司空见惯的拆迁借口,与之相随的是把康乐里的弱势人群视同废物的潜意识。

他的同僚在与运动人士的谈判中,就曾口气强硬地指出,“老人不搬也会死”。

面对强拆,我们所能做的选择只有两个——妥协或抗争。但绝大多数情况下,这两种选择最后的结果只是殊途同归罢了。

导演黄孙权是参与反拆迁运动的总召,在后来的采访中,他说自己拍摄这部片子的初衷带着点鱼死网破的意味:若是被抓走了,可以在法庭上把这些片子播出来作为证据。

“拍纪录片是很残忍的事情,差不多在这个片子拍完之后的三年里,我都经常去参加葬礼,因为很多伯伯搬走之后没多久就过世了”。

——资料引自豆瓣、欧宁《城市更新及其对抗》与机器人马文原创文章《没有什么是强拆解决不了的,如果有,不存在如果》。

原文发表于公众号“呆丸星球”

https://mp.weixin.qq.com/s/tcobdjHeFq95qYFbOt-00w


我们家在康乐里——反对市府推土机运动文件的相关影评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乐比TV,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乐比TV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