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演的力量

评分:
0.0 很差

原名:声演的力量又名:声演

分类:真人秀 /  中国大陆  2021 

简介: 热爱,声声不息!节目是首档配音演员成长真人秀,聚焦配音行业现状,关注配音行业新人

更新时间:2021-07-28

声演的力量影评:感谢声演的力量让我不花钱上大师课


第四集 小角色的魅力

这集的repo有点长,想说的话太多了,断断续续地写了好几天。从起初的纯评论,到记“课堂笔记”,现在还加上了自己的一些思考。

①化妆了老几位,略显妖媚
②气泡音可以按摩声带,那气泡音大赛就是声带按摩大赛
③果然大本营还是艺海佳音
④小红流浪记

*
早功

其实已经很久没见到(或者听说)配音演员练早功了,感觉这几年对基本功要求没那么严格,已经不是一项“每日必做”了。

节目上看,大家气息都不是很足。气息这个我不懂,我就说我对基本功最直观的一次体验。

曹雷老师在上海有一次小型的讲座,在图书馆的一个报告厅里路举行。她当时70多岁了,在讲台上坐着喊了一句,“你怕什么!”结果最后排的人都觉得震耳朵。要是没记错的话,她当时就是为我们展示“气息”“发声”一类的基本功。我觉得曹雷老师的声音里充满了能量。

基本功这东西,外行可能听不出什么门道,但时间越久,差距越明显。配音员如果不注重基本功,声音再好听,也只是在消耗自己的“配音生命”。

(曹雷老师是上译厂的老一辈配音演员,代表作《穿普拉达的女王》里的“女魔头”等。)

*
数口型

这节目的题一集比一集难。这数口型题我第一遍反正是啥也没看出来。

他们几个人花分买答案,其实压根没认真去做这道题,结果就是,真进了棚,对不上口型。
这是我看完小角色配音那部分才反应过来的。
数口型的目的是为了熟悉口型,口型里就有语言节奏。了解角色的语言节奏和张嘴的时间点,才不会在配音时被口型束缚。

这道题不是为了扣分娱乐和“伤害”小红。

*
群杂实战

上一集群杂练习,这节课进棚了。不得不说经过一次讲学,大家对群杂有了一定的经验,不像上次那样“乱作一团”了,但依旧存在一些问题。

这个片段虽然没什么重大情节,却也能掰扯出很多细节来。
远处的人,抻着脖子喊,就得配出距离感。
近处的人,在镜头跟前的,听的清晰,必须和人物的动作神态搭上。稍远点的,景象也模糊,所以台词也就听个大概齐。
这都是,空间上的细节。
再说,心理上的。言灵配列车员,返了很多遍,因为他没掌握这个列车员的心理。要揣摩他为乘客“服务”时,是否热情,为什么?想通了,就配好了。其他角色也是这样,在火车站站台,无非是送站的,坐车的,赶车的。送站的人留恋,赶车的人着急,他们和别人说话时,心理上的距离就不一样,语气和用词也不一样。

一个小小的片段,需要思考的却很多。看似十分简单的场景,却要构造一个“现实”。

我转念一想,其实《清明上河图》里,画的全是群杂。

*
“小角色比大角色难”

小角色,小在哪儿?这个得先想明白。剧本中的小角色和生活中的“无足轻重的小角色”不是一回事。小角色是指在故事中所占的比例小。小角色戏份少,出场少,但不等于内容少,更不等于没亮点。
《倚天屠龙记》最后的黄衫女就一场戏,但惊鸿一瞥,回味无穷。可见小角色也能散发魅力。

如果说群杂给故事铺垫了物理环境,那么小角色就是为故事编织了社会网络。小角色的台词中可能包含其他角色间的人际关系,又或许是对故事、人物背景做了补充说明。总之,群杂和小角色构造了一个外部世界,主演们生活于其中,故事也发生在其中。

这部分虽然是配小角色,但对角色的处理和主要角色是一样的。归根结底就是要“在剧情那个次元,以角色的第一视角,来考量自己的切身利益。”说的再具体点就是:我是谁?我在干什么?我想干什么?

我是谁?
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节奏,包括内心节奏和语言节奏。
我是谁决定了我的节奏。

我在干什么?
光知道“我是谁”还不够,“不能只看自己的词,要学会看全本,你才知道你到底在这个剧本里干嘛的。”这样即便没词儿的时候,你还在,你在干的事是持续的,情绪就不会断。

我想干什么?
“戏不是语气接语气,是态度接态度。”知道自己想干什么,就知道了自己的潜台词,角色的行动都为这个目的服务。

小角色的配音尝试,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学员的进步,也再一次展现了陆齐二人深厚的导演功力。陆齐二人在指导中提到的问题,也是现在某些配音演员的通病。我不得不再拿出来说说。
①只契合脸,不契合角色
重灾区!尤其是音色和角色一样帅,但丝毫听不出真情实感的那种。还有的攻受声线随意切换,或老或少信手拈来,问题就是不贴人!
有音色没角色,这和演员有颜值没演技有啥区别。
②只处理台词,不交换态度
声音也好听,情绪也饱满,台词处理的都对,就是觉得不真实,有时候还觉得跟别人不在一个世界里。因为你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啊!你没跟其他角色交流啊!你是自己跟自己配呢!
③杂念不断,不在事儿上,总想自己
我感觉有些配音演员这几年可能犯了这个毛病,就是配音时候心不净,杂念特别多,没办法好好地沉浸在角色里。不知道是工作量太大,没时间没精力去全身心投入,还是有些角色实在写得不咋地,收钱办事,配完拉倒,不必沉浸。
反正有时候真觉得,他声在这儿,心不在。

*

最后表扬一下主题曲《真正的我》

“把爱寄放在角色
让它替我完成我
最大的自我
是无我”

————————————————

第三期 群杂的世界与内心视象

①开头结尾都有“团综”部分,老年组“举步维艰”,什么是快乐星球?

②静香原来脸这么长么?

③这节目仿佛艺海的招生视频,吸引力太强了,我好想天天听陆齐讲课。

这一期干货集中在中间,分别是群杂的录制和潜台词练习。

*

“群杂不是做氛围,群杂也是做事。”

群杂要录的是一个片段,分为两个主要场景——麻将馆+大街。

起初让八位选手自己录,结果是“一群蛤蟆”,乱作一团。没有层次,没有人物,更没有真实感。

然后是钱文青羊仔和景向给辅导群杂,说起来景向谁依在影视剧龙套还挺多的哈哈哈哈。

总结来说,群杂要给自己规定身份,像编剧一样给自己编词,要有参与感。“每个人都相信自己的角色此时生活在这个地方。”

我自己偶尔也在网配跑跑龙套,实话说我对龙套群杂这种非常敷衍,声线合适随便录录就好了,根本无所谓戏感对象。今天我觉得自己真的好辣鸡,因为我从来没有参与进故事里。

这也是很多广播剧(包括商配)越来越“假”的原因,成品展示的是几个人互相对词,场景/时空完全被抛掷。如果角色失去了生活,那又凭借什么“真实”?当然,这里也有导演和后期的问题。

反过来说,角色无论大小,全都放回故事的时空之中,有动力有逻辑,角色之间有互动有联系,角色间的羁绊就会更强,那么整部剧的真实性就会大大提升。把每个角色都当做一个活生生的人物,而不是用“主役”“协役”“龙套”“群杂”来判断他们的价值。大家都“活着”,故事就不会“死”。

除此之外羊仔也提到了一些技术上的部分,比如群杂录两条,烘一条,透一条。这种层次感也很重要。

群杂这部分还让我想起了张颂文在《演技派》带大家观察生活。因为演绎真实的生活是很难的,需要有生活基础,有人生经历。而我们很多人日复一日的,感觉不到生活细节不说,反而去假定各种细节,所以表现出来就是虚假的。其实说到底就是“不要演”,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然后成为那个角色。

*

“理性地准备角色剧本,感性地诠释角色、塑造角色。”

讲故事+绕口令这个环节是我从来没接触过的,包括这个练习要训练的方向,也是我完全没有考虑过的。

首先有一个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准备一个绕口令“八百标兵奔北坡……”

然后我们为这个故事规定一种诉说情绪,悲伤地,高兴地……

再然后,我们把故事的台词与准备好的绕口令的台词交叉替换。

“从前有座山,炮兵并排北边跑,炮兵怕把标兵碰,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

最后,我们用故事+绕口令所构成的“新台本”来诠释我们上面所规定的情绪。此时无论台词是什么,其后蕴藏的情绪都是统一的,亦即“潜台词统一”。

这个训练是练习潜台词与内心行为,培养演员有一个清晰的完整的内心视象。

用我自己的理解来说,就是配出“言外之意”。在台词的表象下,潜藏着角色的情绪,心态,心理活动。联系第一集《倩女幽魂》部分,Cifer就配出了宁采臣恐惧外的内容——对小倩的爱。

这一部分有两个典型问题代表,风允之是精于设计,一航是总想着说词。说到底就是没有和角色合二为一。正如陆揆所说,“内心真实感受走在台词前面,先看到再说话,你才是心甘情愿的。”

其实这点对编剧来说,也要多琢磨琢磨。我见过一些剧本,上一句情绪是(气愤),下一句是(好奇)。这种真的很难配的真实:如果把情绪直接切换,那角色显得割裂;如果在气愤的前提下配第二句,那好奇的状态又很难体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或者说“在故事连续的情况下”,情绪切换不是突然的,是渐变的,甚至在某些时候多种情绪交织,不是在某句话里就突然变了的。

当然也存在快速切换的场合,比如我高高兴兴和朋友在路上跑步,突然一条狗冲过来,我会大叫一声跳到朋友身上。这就是瞬间从喜悦到恐惧。但是很显然,这里的故事被打断了。从散步到怕狗,潜台词已经变了。

我们要把地点环境人物事件联系起来去体会,不要将角色割裂在故事之外。情绪是角色的情绪,是角色对环境所做出的直观反应。

*

感觉听完这节课,八个人眼神都变了。连景向自己都说,“什么飞行,就是来探班,然后听课。”

其实像风允之,小苒,小随真的是坚持了很多年了,他们对配音的热爱我相信不亚于任何的专业从业者。能有这样的机会,获得更专业的指导,对他们对网配都是好事。

专业实力固然重要,可热爱是本能。

无论拿到什么本子,演绎什么角色,发布在哪个平台,以后走怎样的道路……在麦克风前那一刻,热爱是不曾虚假的。

真挚地希望他们能像齐杰老师说的那样,永久地保持一颗初心。十年,二十年,他们成了天大的腕儿,到时候再见,还能有今天这节课上眼里的希望与热爱。

————————————

更新第二期 神奇赛制与抠地气氛

①好吧没有vip版,剪辑就是这么无厘头。

②导师点评依旧非常刺激,10进8只有齐陆俩人评。

神奇赛制我确实没懂。

一开始说二十进八,一轮演完没选够人,然后又补了场五进二。选出八个了吧,又给了俩复活。十个人凑齐了都入住寝室了,第二天又踢了俩。

太绕了,看不懂真的看不懂,一开始我以为是克拉搞内定,可是纯主播那几位还真淘汰了,总不能内定淘汰席吧。

至于说抠地气氛,入住那晚提问环节,真是满屏的尴尬,大多数选手都没放开,不知道是紧张还是就这么内向。有趣的是,问来问去,选手的迷茫,钱文青和倒霉也有着呢。

最绝的是救人局演“打蚊子”。陆揆真的会玩。我也觉得言灵那个最真实,其他人都有点“表演”的成份。

照例还是说点评,风允之那段真的很有探讨性,外面选手都感动了,陆揆说“你不哭让我哭你厉害”。

其实网配很多时候,剧本写(哭腔),那cv这里就是要录哭腔的,所以很少会有cv自己去决定一个地方要不要哭。不过长期下来,会有一种“这里情绪是悲伤的,那么能带点哭腔,就是戏感不错”这种感觉。

此外,十进八里,被点出最多的问题就是“缺乏对象感”。好像只是在演讲或深夜电台。这一点让我对“戏感”有了更深刻更丰富的认识。我一度觉得,“情绪”“动态”“信念感”就是戏感,现在想想,有些人声线好听,情绪饱满,收放自如,也相信自己的角色,可他还是与故事割裂,说到底缺了“对象感”。他在表演给观众看,而不是和角色对话。

最后,这集里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宝木说的那段,“进了棚你就是张三,出了棚你还是你,你可以把张三留在棚里。”

希望配音演员都把“自己”留在棚外。

——————

第一期repo(之前写在小组讨论里,我直接复制的)

很多片段都没放出来,估计是放在VIP版里吧。选手好多网配老人,可能还不太适应这种对口型的模式,希望后面还有机会多展示展示。

导师点评真的全是干货。感觉宝木倒霉钱文青坐里面也在上课哈哈哈哈,免费听陆揆齐杰讲座。

《倩女幽魂》那个片段点评是印象最深的。(下文是根据我自己记忆的转述,不是原话。)开始前陆揆提出原片段中宁采臣配音只有恐惧没有爱,齐杰说摆渡人容易太“皮”。选手配完,陆揆说你们比原配好。宁采臣有了爱,摆渡人也有故事。但是,宁采臣配的也有问题,比如看到摆渡人的脸然后恐惧那里,陆揆提到宁采臣因为知道后面会发生什么,所以做出预判给了恐惧的反应。预判了,就不是个好事情。这就把配音从声音拉回了表演这个层面。

此外还有一些如“分寸感”“对话感”“心的力量”等等点评都很具启发性。

这些点评不仅对配音有帮助,对表演对创作都有参考价值。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乐比TV,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乐比TV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