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孩子们

评分:
6.0 还行

原名:Au revoir les enfants又名:再见童年 / 孩子们,再见 / 童年再见 / Goodbye, Children / Kinder

分类:剧情 / 战争 /  法国   1987 

简介: 二战末期,德国的反犹政策还在坚定不移地推行着。来自马赛的犹太孩子波奈特(拉法艾丽

更新时间:2016-08-25

再见,孩子们影评:无法摆脱的共生,相爱相杀

<图片1>


文/任丽 公众号ID:renlixl

法国电影《再见孩子们》是一部以二战题材为背景,从孩子视角去看待战争、死亡、背叛、亲情、友情、宗教,用细腻平实的表现手法,表现各种情感的交织:母子情、兄弟情、同伴情、师生情。电影从头至尾都没有任何血腥的场面,但隐含着不安、焦灼、恐惧、担忧,直到电影最后让神父、三个犹太同学被盖世太保抓走,影片的旁白:40年后,我仍然记得1944年1月的那个冬天,那么寒冷。相信就在那一刻,电影的男主人公朱利安告别了童年。

影片中的各种元素呈现的非常的多,关于文化、宗教我不想过多的剖析,我只想就小男孩朱利安与母亲之间呈现的关系做一些比较深入的讨论。

影片中朱利安与母亲在一起的场景并不多。其中有两个送别的场景:一个是离开家母亲在火车站送别的场景,还有一个是与母亲短暂相聚吃完饭后返回学校,与母亲告别的场景。两个分离的场景都让人有一种奇怪的感觉,两人更似情人之间的难合难分,而不像母子关系。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呢?母子之间的感情浓度何以这么高呢?

这还得从我们出生后与母亲的关系谈起。婴儿从母亲的身体内分娩而出,实现了第一次与母亲在生理意义上的分离,也就身体上从一体化变成了两个独立的个体。但是婴儿是如此的弱小,它离开母亲根本无法独自存活,正如温尼科特所说,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婴儿这一说,因为当婴儿出现时,必然有一个照料它的母亲,或者类似母亲的照料者。

我们把0-1岁称为婴儿与母亲的共生阶段,这段时期,婴儿因为无法很好的控制自己身体的自主性,更多的需要依赖母亲,在心理上它会认为与妈妈是一体的,妈妈的开心就是它的开心,妈妈抑郁它也会不开心。妈妈的脸就是婴儿的镜子,婴儿从妈妈的脸上照见自己,看到自己。这个阶段就是我们心理学上常说的共生阶段。

在共生阶段,婴儿会有一种全能感,它认为它可以去操控一切,其实它的世界就是妈妈:小婴儿可以通过各种哭闹去获得妈妈的关注、喂奶、换尿片等等,满足它的生理与心理的需要。如果妈妈此时没有对婴儿的情绪做出回应,婴儿就会感到整个世界都崩溃了。

当孩子可以灵活的控制自己的身体时,它就开始了外部世界的探索,也就开始了与母亲的分离。母亲的离开会给孩子造成一定的挫折,但母亲出现时,孩子会重投母亲的怀抱,孩子就是在这样的挫折中逐渐适应了分离。

龙应台曾说过,成功的教育是孩子得到了最好的分离。而我们可以从电影中朱利安与母亲的关系中看出,她们仍然处在一种共生的状态,似乎谁也离不开谁。这种共生状态让两人之间容不下第三个人,包括她的丈夫、他的父亲。其实也正是影片中未曾露面的、缺失的父亲,让母子关系粘连的更加紧密。

我们身边其实也不乏这样鲜活的例子。有一位母亲非常自豪的跟别人分享,我儿子就没有青春期叛逆,我们的母子关系可好了。每天晚上我们会在睡前躺在床上聊聊天,这是我们促进情感的最好方式。我注意到这个母亲提及的孩子已经13岁了,仍然每晚是跟妈妈睡在一张床上的。

这样的家庭中,父亲通常是缺失的,或者即使物理上是存在的,但心理上却是缺位的。家庭中会有一个系统补位法则,也就是在家庭中一定是以夫妻关系为核心的,这是最稳定的家庭关系。但如果夫妻中的一方不存在,或者心理上缺位后,这个家庭中的孩子就会为了维护这个家庭的稳定,潜意识去填补这个位置的空缺。

正如上面提到的那个与母亲还睡在一张床上的孩子,他在无形中替代了父亲的角色满足母亲的情感需求。而母亲也非常享受与儿子呆在一起的时光,因为孩子会顺从母亲、迎合母亲去满足母亲的需要,这样的情感连接会让母亲更有一种控制感与安全感,因为儿子是跟自己一体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共生,没有背叛、没有伤害。

但这样的共生关系对于双方都是极其有害的。我们可以想像一下,如果两个人捆绑在一起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两个人一起去做事、一起玩游戏、一起逛街等等,这是一种严重的制肘。貌似相互依存,而实际上是相互牵跘。

母亲在情感上的满足实质上是种幻象,因为她无法跟儿子去发展真实的亲密关系,这是有违道德与伦理的。但因为贪念在儿子身上获得的满足,也就没有动力去修复与丈夫之间疏离的关系,或者发展出一段健康的亲密关系。

而这样的母子共生关系,对于未成年的孩子造成的影响是深远的,严重的可能造成各种心理疾病。孩子会放弃对外部世界的探索而只愿意留在家里,留在母亲的身边。同时也很难与除母亲以外的女性建立亲密关系。因为他与母亲的关系太过紧密,外面的女人很难去介入他们二人的关系中,这通常会让这个后来者有一种第三者的感觉。

延伸一下,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婆媳关系那么难相处了。在这样的家庭中,婆婆与媳妇其实就是两个女人的竞争关系,儿子在这两个女人之间就起着非常重要的平衡作用。儿子不具备独立的人格,跟母亲处于未分化的状态,那么心理上他一定是向着母亲的,与妻子的矛盾就变得无法调和了。

母女之间共实也存在着未分化的现象,尤其是在单亲家庭中。如果一个母亲为了孩子而牺牲自己的幸福,一直不婚不交男朋友,那么她就会将自己所有的期待与生的希望都放在女儿身上。女儿会对母亲心怀感激,在潜意识里不敢让自己过得太幸福。

如果女儿过得很幸福,她的内心会有一种内疚感,妈妈过去为了我一个人这么辛苦,我如果过得太好,是不符合孝道的。这样一种心理模式,让母亲不能过得幸福,让女儿不敢过得幸福,悲剧就是这样产生的,但似乎我们都是为了对方好。

打破共生关系,独立地活出自我的精彩,这才是追求幸福的可能途径。


再见,孩子们的相关影评

再见,孩子们
cibula • 再见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乐比TV,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乐比TV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