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记录
选剧:《国民死刑投票》7分/三星
写在文前:
例行叠甲,以下言论均为本人一家之言,你若不同意,那一定是你对。
当然,也欢迎理性探讨。
周日在朋友圈说手痒了,要写剧评,结果周一回家又后悔了,发现或许这剧似乎没那么值得一写。虽说现在网剧这边论质感来说,还是中日韩三家看韩国(我阅片量少勿骂),但这片跟很久之前我同样想写最后又放弃了的《解读恶之心的人们》一样,都是那种经典的韩式刑侦悬疑“代餐”。
——吃了,但又觉得没吃。
——看了,但又觉得没看。
——摆烂了,但又没完全摆烂。
喏,这就是跟当代人减肥吃代餐的道理是一样的。
一、关于主要男性角色
一个冷漠的人,还有两条性格近似、却命运迥异的狗。
冷漠的人,是真·男主权锡柱。
这个人我一开始打脸就觉得——哦,又是个经典的韩剧下大棋反派是吧?
教授(莫里亚蒂?)+高智商犯罪(韩式经典)+心理学(社会派经典)=典中典BOSS
有一说一,朴成雄之前的剧我就看过一个《雪滴花》,再往前的唯一印象还是他跟秋瓷炫在釜山电影节的主持人cut。现在韩国这帮叔字辈的感觉演现实主义都一个样,耍帅的就白衬衫黑大衣(《超异能族》里的赵寅成和柳承龙),苦逼一点的要么是精神疾病(《超异能族》里的车太铉),要么就是经典搞笑番担当(《模范出租车》朴镇彦),而剧里的角色权锡柱明显是前者的画风。
只是执棋者未必真冷血,他的女儿是他复仇的理由,而他的儿子却成了他复仇的代价。
编剧的目的应该是让这个人设成为——外冷内热,看似冷酷实际是个好父亲的形象。
但看完结局之后,我只能说这剧本老朴尽力了,能有现在的60分已经是他很努力的结果了。
两条狗,是男主金武灿和表层反派李闵秀。
一条是警犬,不择手段,宁可伪造证据也要抓捕凶手,代表有残缺的正义。
一条是疯狗,同样不择手段,只是他的所作所为并不代表正义和彰显人性人伦。
这种强烈的既视感我从《窥视》就有了,同类型的人,因为境遇、DNA、命运等等的捉弄而走向两个极端——如果从戏剧上看,以我对这类型的了解,往前追溯大概能到萨特的境遇剧,也就是把人放到极端环境里,观察人会做出什么样的抉择。
其实现在很多剧的底层逻辑也是这样,仿佛没有个极端环境,人就不会做事了一样,无论好坏,无论中外,都是如此。
《洛基》,时间线崩毁;《超异能族》,朝韩战争;《大宋少年志》,国仇家恨;《国民死刑投票》,满是戾气的当代社会舆论场。
我也是创作者,所以我也明白这种设计的必要性,只是同样的东西看多了总是会厌,而且有时候同类型的东西一旦看久了,文化产品真的也会反向培养观众,就像看久了短视频,就无法处理长篇故事的文字量,韩式刑侦看久了,就没法接受现实里的警察都是普通人而并非美男帅叔或者好看的小姐姐……
真正的一线连睡觉都难以实现呢,哪还有心思去捯饬头发和造型啊。
二、关于主要女性角色
一个吵闹的人,一个疯女人,以及一只秃鹫。
吵闹的人,是女主朱玄。
智妍呐,你又换工作了?这次是来网络组了是吧,下次咱记得找点靠谱的剧本哈!
这个角色如果不是林智妍出演的话,估计八成观众看到第三集就该开骂了,哦,现在一样也有不少骂角色的,可惜了,这点上她的剧本命确实不如《超异能族》里的孝周欧尼。
我理解网剧脸谱化人设的用意,也理解剧组想要通过林智妍来降低这个角色因为过分吵闹浮夸而带来的好感败坏,但我真的不理解既然都想到这儿了,就不能调整一下剧本逻辑,让这个角色更“合理”一点吗?
作为角色,她确实撑起了剧里的女性高光部分(先不考虑注水和在观众层面上是否真的高光);但无论是作为警察,还是作为姐姐,她都只能说全、不、合、格。
疯女人是闵智英。
这个角色分析起来其实很简单,她自己也在最后一集里跟新议员的对话里说过了。
“在那个案子中,我最后悔的事情只有一件,我应该要尽早劝他去自首的。但身为母亲,我却犹豫了很久。”
“真抱歉,我只是想问你,为何要支持加害者家属的人权?”
“我们只是一群处境相同的人,在分享彼此的悲伤与无力感而已。没有什么其他的用意。”
而对这种角色,我想说的话在剧里也由议员说过了。
“……我也没有别的用意。只是你们那些分享悲伤的时间,最好还是……多用来为受害者与受害者家属想想吧。这就是我想说的。”
嗯,这就是我想说的。
一个单纯的溺爱型母亲,一个纯粹的恶女人。就酱。
秃鹫是记者蔡道熙。
经典到不能再经典的精致利己主义知识分子/媒体人形象。
嘴上喊着公平民主自由,私下里权钱交易、指黑为白,一切为了流量。
他们或者她们并不杀人,手不沾血,甚至狠起来的时候,为了迎合大众心理,连自己和自己的职业都骂(自黑自嘲的绝不在少数),但每个死者死的时候,它们都要来分一口肉,喝一口血。
就像秃鹫。
有受害者的时候就直接上,没有受害者的话制造受害者也要上。
当代新闻人的良心和脊梁我曾经一度觉得是调查记者,但这个职业似乎已经死去多年了。
三、关于类型与它在探讨的
聊完了角色,我想大家基本也就能明白我题目的意思了。
都是再经典不过的构型,都是再经典不过的角色,就像一份韩式拌饭,米饭、蒸蛋、胡萝卜、辣白菜、肥牛和辣酱,每样都是经典款,你能说它摆烂吗,不能;但你能说它没摆烂吗,这么多年了也没见有谁革新。
所以就这么凑合吃着吧,反正高低也吃不死人。
说完角色,再回到故事本身。
架构和情节没什么好说的,角色逻辑都是依托答辩了,难不成还有人指望剧本能有逻辑?那第三集炸车我还一度以为真要炸死男主了就是神作呢……
这部剧唯一值得讨论的内核有且仅有它的主题。
相比于国民、死刑、投票、舆论杀人这种司空见惯、老生重弹的命题,这部剧我断断续续看完之后想到的更多其实是一组词——罪与罚。、
概念很简单。什么是罪?
——违反公序良俗,违背法制人伦,与人类普世价值相悖的,都是罪。
那什么是罚?
——是人类集体或部分群体,基于理性与社会经验所施加于异常个体的矫正性措施或者消除手段。
我没什么法律知识,也不怎么经常接触法律工作者,虽说有一些律师或者公检法的作者朋友或者老友,但也很少会讨论到这种层面的话题。
若是单纯处于人文角度的考量,不考虑参照陀氏《罪与罚》的模板,就现代社会来说,罪与罚的两个层面上其实都有不少新问题,而若是基于本剧以及近年来的社会现状,我这里想提出的有两点。
第一,关于罪。
过去的罪,大多是冤有头债有主,是你西门庆真的勾引了潘金莲,是你胡汉三真的镇压了农民运动,所以能够基于真实行为与历史,是有迹可循的罪。
但网络犯罪及舆论犯罪不同。
人言可畏在网络时代第一次具象化了。相比于肉体损害,精神损害基本都是个体化的,很难给予一个普世化的、标准化的罪恶考量。
有人在网上骂自己讨厌的人,结果ta吃药/跳楼/割腕自杀了,这个人有没有罪?
人都有讨厌他人的权利,也都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因为一句话而因言获罪,是否“小题大做”了一些?
但与此同时,讨厌和表达确实都是权利,但权利和义务也是相统一的,你享受了权利,便就要同时履行义务,也即为你的言论负责。
这时候问题就来了,负责没问题,可是要负多少责,负什么责呢?
我们没法单凭主观判断一句话出口时,说话人到底是真心还是不小心,正如论迹不论心,论心无完人的道理一样。可如果就此放弃不追责,那实际造成的精神损害与名誉损害,以及社会性死亡,却又何尝不是一种犯罪?
在剧里,这种选择被具象化为按下选择的按钮,来判决一个或许根本与你无关的人的死活。在剧外,每个社交平台上,每天甚至每个小时都在上演这样一幕。
《国民死刑投票》里后期有个很鸡贼的设定,他给了“弃权”的选项,从而看似在某种程度上破除了境遇剧的极端环境塑造,似乎是给了正常人一个“不沾血”的选择。但实际上,在现实里是没有弃权的选项的,尤其是在网络戾气日渐极端化的今天。
你站错队了,顶多是对手打你;你不站队?装什么理中客?怕不是双方一起下场打你。
说回剧情,这部剧之所以我今天决定墨迹这些跟大家白话,其实主要最后有一点触动了我,让我觉得这编剧高低在立意的时候还是有脑子的,只是可能剧情确实写得一塌糊涂。
——面对李闵秀、闵智英的具现化的罪,我们只需要法律和正义的警察就行。
——但面对权锡柱这种灰色的、抽象的、看似站在民意角度,实际却是在滥用私刑的罪,我们需要谁,又需要什么呢?
从表层上看,狗脸确实在“惩恶扬善”,杀的都是大恶人,民众拍手叫好。
但实际上说,就像我们为什么要硬性要求司法制度一定要写入被告法律援助一样,这无关善恶,只是为了程序上的正义与公平——私刑为什么会被废止,就是因为人类永远都无法保持绝对理性,而要是无法保持绝对理性,那么当初惩恶扬善的私刑,就具备着某日落到无辜你我头上的可能。
而那个时候,民众早已不再关心你是否真有冤屈,他们就像法国大革命里的雅各宾派一样,只是想看人头滚滚、血流满地罢了。
所以这才是权锡柱最大的恶,因为他的行为实际上是在释放人心底的恶魔。
无罪的恶魔。
第二,关于罚。
说完了网络犯罪与舆论犯罪,那么与之相关的惩罚自然也需要并行讨论。
古代早有因言获罪的文字狱,而相比于那个时代里的重刑惩罚,现在对于舆论的惩罚力度则明显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特点。
——要么没出事,“你怎么那么玻璃心人家随口一说你想那么多干啥”;
——要么出了事,“都怪你如果不是你嘴贱人家怎么会死你快点给人家以死谢罪”。
喏,反正我觉得都不是啥好话。
基于我上面说的罪的特点,罚也随之变得“个人化”“私人化”起来,惩罚的程度、形式全凭受害者的受害程度和社会影响恶劣程度来判定,这在某种程度上确实能够满足大部分情况的需要,但归根结底来看,它依旧不算是成形能够沿用的制度法条。
我才疏学浅,也确实找不到任何具备可行性的答案。
但《国民死刑投票》里给了一个不算答案的答案,比较抽象,也很个例,但在我看来却比现实中的任何刑罚都更合我的心意。
——当权锡柱抱着为女儿娜莱复仇的心愿使用私刑之后,他付出的代价是视作亲子的金智勋的死亡。这是一种充满了宿命论的答法,但这个答法的取巧之处在于,它没有法律的普适性与规则性,但却又在人情与逻辑上完美符合了人性中最为潜藏的几条DNA之一,也即等价代换。
简直梦回《钢之炼金术师》有木有,你想要获得什么,便要做好失去什么的准备。
而如果,我是说如果,有没有一种可能,抽象的罪也就只有抽象的罚才能对抗?
诅咒别人时,若是想到这诅咒也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人是否就不会再诅咒他人?
诋毁别人时,若是想到这诋毁也会在自己身上生效,人是否就不会再诋毁别人?
简而言之,也就是当每个人都心知随便诬陷比人的代价注定要高于诬陷行为本来带来的收益时,那么出于趋利避害的人性,大概也就很多人不会做出诋毁或诬陷的事了吧?
当然,以上只是想象,现实社会远比想象复杂的多,也困难得多。
这些只不过是看过剧后的感想,估计现实里要真的遇到,怕不是还要遵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金牌法则。
但退一万步讲,这剧能让我想到这里,也算是还凑合了。
不推荐,但是万一看了或者看完了,也不妨跟着我的思路一起胡乱想想,总比想到看了烂剧就觉得贼亏要好多了,你说是吧?
下载电影就来乐比TV,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乐比TV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