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飞侠彼得潘

评分:
6.0 还行

原名:Peter Pan又名:小飞侠 / 彼得·潘

分类:剧情 / 儿童 / 奇幻 / 冒险 /  英国   2003 

简介:

更新时间:2012-08-02

小飞侠彼得潘影评:由小飞侠谈儿童情感教育

彼得潘是我看过后真正喜欢的一部儿童电影。如今成年人看儿童电影不仅仅是为了寻求简单·有趣的情节,找回生活中的轻松,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享受视觉冲击(因此尤其热爱特小电影)。

我想说的是,电影版《彼得·潘》和小说《彼得·潘》根本不是一回事。网上不少简介都将两者混合在一起,弄的观众云里雾里。我没有看过小说版的《彼得·潘》,这里只谈谈电影版的观后感。

(以下文字有剧透,请在看过电影之后读本文,以免降低观看电影的趣味性)

在电影中,彼得是一个永远长不大,但不是一个任性的,无意中伤害别人感情的,或者是把要长大的孩子饿瘦的这么一个近乎残酷的孩子王形象。(本段针对百度百科彼得潘之郭敬明评语)。

彼得·潘,他一刚开始常常忘记周围人的名字,甚至在他们失踪之后也想不起来去救,如此一个快乐到糊涂忘事儿的孩子,到了影片中后部却轻描淡写了,为什么?因为这不是影片所要表达的重点。一个非常快乐的,战胜敌人的快感冲昏了头脑,而一时忘记了更重要的事,难道这只是坏孩子会做的事情吗?成年人一样可能会!何况像彼得·潘这样一直把战斗当做玩耍的孩子,更是如此!;另一个影片中轻描淡写的地方就是彼得把Wendy对自己的帮助归功为自己的功劳(小孩子有点自大),最开始邀请Wendy去Neverland是觉得她聪明,会讲故事,可以当孩子们的妈妈(有点利用的意味)到了影片后面就没有表现了。

彼得潘在片中不是简单的一个孩子,而是Neverland(梦幻岛)的意念化身。他和虎克船长一样,只不过一正一邪。彼得一哭,天上就会下雨,彼得一回家,岛上就春暖花开。彼得接受了温迪的吻,而变的力量无穷,以及彼得可以呼唤成千上万的小仙子,足以证明了这一点。彼得潘的喜怒哀乐,和Neverland 的自然之无穷变化直接联系在一起。彼得潘是自然的化身,是孩子的内心世界的自然的化身。

彼得天真活泼,嫉恶如仇,勇敢而有奉献精神;在面对凶狠的虎克的时候依然威风凛凛;只有在作战的时候虎克对她说Wendy要离开了,彼得·潘的脸上流露出的不是对敌人的害怕,畏惧,而是伤心,难过。

虎克船长(hook):
彼得·潘和虎克船长都是有道之士,不会趁着对手虚弱而从背后趁机偷袭,或者给予人质折磨等等(儿童影片限制orz。。)而是光明正大的直面战斗对手。还有,当虎克以为彼得潘死了而要全体船员默哀一分钟,这充分的说明了虎克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品德高尚的,但曾经经历过人生的大起大落和悲伤,嫉妒和不愿意面对自己的过去的人,是一个企图逃避现实的成年人。他活在Neverland的意义就在于此。他最在意的是彼得·潘和Wendy含情脉脉,而自己还是孤身一人。他没有伙伴,而企图用战斗的方式让对手难过,让对手体会到自己的痛苦。他脑海里总是想象着那些可怕的血腥的东西,也是为了掩盖他内心的脆弱。正如百度百科所说,虎克也曾经是一个善良的高尚的孩子,却被残酷的现实生活剥夺了幸福,因此到Neverland中寻找所谓的快乐。

约翰(John)和印第安公主:印第安公主是真心喜欢John的,在水牢吻他是为了感谢他,不料John获得了力量居然打开了巨大的铁门,为后面的Wendy吻彼得做铺垫。

小仙子叮当(tink)和彼得(Peter):小仙子叮当是彼得的随身小仙子,和他有着很多年的感情,自然而然的对彼得产生了一种不能言状的占有之情。高于友情,但还未到爱情。而且这还只是单方面的。彼得·潘对小仙子叮当只是一种单纯的亲密朋友和作战伙伴的情感。有些解说(特别是抄袭小说的文字解说的)认为彼得潘不懂得朋友对自己的爱,任性,不懂得爱别人,对于这部电影,这明显是不对的。友情,亲情,爱情,无论是那一种感情,对于两人之中的单个个体而言,都不一定是平均的。这没有什么奇怪的。后文中小仙子叮当为彼得潘亲自试药以至于被毒死,也是出于这种感情之下的顺理成章的奉献精神。彼得·潘的哭泣,这其中包含的感情,更多的是愧疚,愧疚自己放逐了叮当(因为叮当嫉妒Wendy而做了过分的事),而叮当却丝毫不计较却依然代替自己牺牲,典型的救主的忠诚。影片到了彼得·潘痛哭死去的小仙子这一步,彼得内心压抑的感情再也藏不住了。

彼得·潘(Peter·Pan)VS温迪(Wendy):
这是最值得讲述的一对。影片的一开始,两人仅仅是互相有好感(小帅哥,小美女,登对的啊,很自然咯),随着剧情升级,Wendy抛下身在印第安庆祝会的两个弟弟独自找彼得,以及后来两人一起看仙子成双成对的跳舞,两个人也不禁手牵手跳起舞来。

对于Wendy而言,他是真正喜欢彼得潘的。从一开始说到“彼得潘谈论起女孩的时候语气很温柔”,到后来(你可以视作“眉目传情”),再到后来的跳舞一幕,是高潮。

Wendy已经深深的确认自己喜欢上彼得·潘了,也很想确认彼得·潘对自己的感受。但听到彼得潘说“不懂感情,不懂爱,觉得提起‘爱’就觉得是一种恶心的东西”的时候,她震惊了,她难过了,以至于吵架后哭着跑回小屋,以泪水收场。虎克错误的理解了这一场景,他孤独,而Wendy正需要人来爱,正好给自己做伴。但是他错了。一个原因是Wendy不可能喜欢上心底是孩子心性但是内心表面是残酷的大人,行为残忍的虎克船长,因为在她心中,没人可以取代彼得潘的位置(后话:她嫁人之后逐渐淡忘了儿时的这种朦胧的情怀,而故事却依然留在心中,代代相传。)

在感情的这一方面,我想仔细看过电影的人都会有所感觉:Wendy非常早熟,渴望表达自己。这也是影片给我们的一个暗示:朦胧的所谓的爱情,应该也属于孩子的感情和童话故事中,而不应该被排斥。哪怕这种感情究竟是认真的,还是玩闹的,是喜欢,还是什么之类的,都应该值得我们的尊重。当孩子有了成人应该有的感情,恰好证明他们正在长大,正渴望着长大。影片中差点忘记父母的名字的Wendy的两个弟弟,也曾经因为“可以吃冰激凌,可以不洗澡,看海盗,美人鱼”等等而去Neverland(去了才发现所谓的美丽岛屿简直就是一个原始风景区,完全不是那回事儿),想逃避这样的一个成长,但他们及时的想起了父母,他们渴望长大,渴望父母的爱,渴望被爱,因为失去父母的爱的小孩的人生,不会是完整的人生。

彼得·潘不懂得害怕,不肯认输,但懂得悲伤,他不会害怕打败仗,但害怕死去;他害怕朋友们离开自己,更害怕Wendy离开自己。影片中强调的笔墨,通常是彼得·潘不由自主的望着Wendy的笑脸,但当Wendy发觉后以笑脸迎向他时,他却转开脸假装在看别的东西。这是什么呢?典型的孩子之间的好感,上升到喜欢和害羞。彼得是一个害羞的孩子,和Wendy一样带着招牌式的笑容,并不是不懂感情的孩子,只是他藏得比谁都深。除了Wendy,没人能真正看透(Wendy也没完全看透)。其实我们可以猜测下Wendy在彼得·潘心目中的分量,其实相当的重(两人彼此在对方心中的分量应该是不相上下的)。当孩子们(包括Wendy)要离开的时候,自己已经无力阻拦了,为了掩饰情绪,只能装出一副漫不经心的不搭理人的样子,其实他心里在难过,精神在消沉,睡意朦朦,都是自我泄气的表现。他对Wendy的感情在跳舞的一幕得到了升华:“如果我当爸爸,会变得很老”彼得·潘说。Wendy是孩子们默认的妈妈,彼得·潘也默认Wendy为妈妈,但实际上彼得·潘在孩子们中的地位,更像是孩子王,或者是爸爸的角色,这正是Wendy所想的。而彼得·潘害怕长大,不愿承担现实社会中成年人要承担起的责任,他情愿无忧无虑,快快活活的生活。彼得·潘的这种性格使他注定拥有幻想世界的大自然化身这种角色,或者说是这种使命,宿命的角色赋予他这种与生俱来的性格,不仅封闭着自我,也封闭着他人。彼得·潘也是深深喜欢Wendy的,这种喜欢有时也表现出一种占有式的行为(例如去达令家关窗户来阻止Wendy回家),他有着孩童跨越到成年人(青少年时期)的一切感情,但是他不懂得分析爱,不明白爱为何物,因为没人教他。他以为爱是这是一种不好的东西(正如他自己说的:恶心的东西)而在内心深处拼命的压抑,可又时不时的渴望着。他因为Wendy的吻而力量倍增,最终打败了虎克船长。

彼得·潘最终没有和Wendy以及其他孩子们生活在一起,而是独自离开了。彼得说:“活着,才是最大的冒险”,因为活着体会不到别人能体会的那种快乐,只能看着别人快乐,任凭自己的眼中闪着泪光。他在内心深处其实是不舍的,不仅是Wendy,两人惜别时,眼中都含着泪水。还有其他孩子们,一起共同生活的记忆。他渴望像他们一样拥有家庭的爱,拥有父母的呵护和更多在乎自己,爱自己的人,但他不希望长大,不想承担成年人必须承担的责任,不想变老。他是Neverland的化身,可能也是因为宿命使命使然,他必须离开,回到Neverland,那里需要他(他只要一离开,Neverland就会暴风骤雨,风雨交加)。他是所有孩子快乐的总和,他能体会,感受,召唤和给予所有孩子快乐和梦想,把孩子们梦想中的世界演示给他们看,可是他却不能去亲自体会这种幸福和快乐,只能看着,祝福着,然后离开。这也就是彼得·潘的无私之处。电影解析到这里,也就不难理解了:故事不是要讲述一个坏孩子如何成长,或者好孩子如何感同身受的教育故事,而是每个人,在她/他年幼的时候如何抉择,如何长大。假如另一个Wendy,弟弟John等人走进了Neverland,Neverland里发生的故事可能就不会是我们看到的这样了,而变成了另外的、截然不同的一个故事。彼得·潘更像是一个式神,,一颗有感情的棋子,背后操纵梦想世界命运转轮的人可能是一位地位至高无上的天神,给每个孩子如愿以偿的梦想世界,并把他们一一送上成长的轨道。

这部,电影,更多的笔墨不是在描述孩子们的成长,而是成长中遇到的烦恼。重点的笔墨就是“爱情”。“爱情”在孩童的时期还相当朦胧,在少年跨越到青年时期开始逐渐显现,日后愈演愈烈。我们如何去接受“爱情”发生在这样一个关键的阶段性转换的时期呢?你是选择成为Wendy,坦白而坦诚,还是选择成为Peter,逃避,掩饰,却痛苦着呢?我们如何在那些情窦初开的孩子们感到困惑,茫然,甚至是痛苦的时候给予适当的有效的帮助呢?这不禁又要上升到一个社会问题了。西方的国家,很早就教育子女要做Wendy式的人物,而东方国家(尤其是国内),更多的是教育子女要做Peter Pan似的人物。孩子遇到感情的困惑时,由于无法自己表达自己,无法分析自己所遭受的情感历变,就会变得很困惑,甚至是上升为茫然,痛苦。他们中的一些首先想到的不是寻求帮助,从正面获得开导,而是学会了自我压抑,自我束缚。后者则是由于长辈们的“尊尊告诫”在孩子心中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意念:我要怎么做才是对的,怎么做就是不应该的,不对的。绝对不能的。这样的孩子,怎么会身心健康的发展呢?这样的结果就是,一部分人成长为了Wendy式的性格开朗,成熟的,善解人意的人;另一部分人成长为了Peter Pan式的内向,拘谨,害羞,不善表达的,可以压抑内心情感的人。Wendy和Peter Pan不是两种类型中的极端,但却是两种类型中的典型和代表。

有人也许会问我为什么可以剖析的这么深,难道我分析的都是对的吗?其实我也只是凭自己对影片的整体把握,写出了自己的感受,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每一句每一字都是细心斟酌之后写出的。我几乎很少看电影,影评写的更少了,往往是看到了自己真正喜欢的影片,才会如此用心的写。热衷于欧美儿童电影片的缘故是因为情节轻松,不会使人看过影片之后过于回味剧情或者做恶梦(带来的影响少)。很多欧美儿童片看的不过瘾,不是主题不鲜明,主题不明确,就是看完之后总觉得很公式化,没有什么特别的主题思想,也没留下什么印象,看到结尾觉得意犹未尽,等等。而这一部,给我的感觉突破了以往我对欧美儿童电影片的印象,让人耳目一新。

小飞侠彼得潘的相关影评

小飞侠彼得潘
nicole • 成长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乐比TV,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乐比TV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