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亚的理发师

评分:
6.0 还行

原名:Сибирский цирюльник又名:西伯利亚的情人 / 情留西伯利亚 / The Barber of Siberia

分类:剧情 / 喜剧 / 爱情 /  俄罗斯   1998 

简介:

更新时间:2018-04-12

西伯利亚的理发师影评:导演说

《西伯利亚理发师》是俄罗斯著名电影导演尼基塔·米哈尔科夫于1998年推出的一部鸿篇巨制,首映式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的议会厅举行,应邀参加者中上有国家领导人,下有文艺界名人,规模之大,在俄罗斯尚属首次。然而,首映式后不久,围绕影片在全国范围内掀起的激烈争论,规模之大,亦为罕见。短短两个月内,各种报纸杂志发表长短不等的评论、批评文章多达400余篇,而且大多不是对影片进行艺术分析,而是对作者进行批评指责。用一位评论家的话说:运用报刊进行斗争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对一个具体的导演,对他的作品进行批评的实际需要。
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之一,用俄罗斯《电影艺术》杂志副主编列夫·卡拉汉的话说:是当时的社会下意识使然。在社会应力及压力过于紧张的情况下,需要一个超出一般水平的,能吸收聚集负极电能的“避雷针”予以缓释。导演米哈尔科夫恰好充当了这个“避雷针”。因为自1998年初米哈尔科夫在第三次电影家代表大会上当选俄罗斯影协主席到1999年2月在克里姆林宫议会厅举行《西伯利亚理发师》首映式止,一年之内,米哈尔科夫的人气比什么时候都高,也比任何人都高,自然而然也就成了最具吸引力的一个“避雷针”。自然而然也就成了其反对者攻击的对象。在那些人看来,这个俄罗斯影坛的常胜将军和命运的宠儿太幸运了,似乎只有他的失败和不幸才能抵补全国的不幸。自然,《西伯利亚理发师》也就成了他们攻击发泄的对象,而且都在非理智地希望,影片最好不要在任何电影节获奖。
另一个原因,不少人因为米哈尔科夫在片中扮演了沙皇推测米哈尔科夫本人想当总统,认为他的巡回首映是在进行总统竞选宣传。《生意人报》的一篇评论写道:不管米哈尔科夫愿意不愿意,他的巡回首映都被看作是总统竞选。
第三个原因是导演本人同批评界的关系。米哈尔科夫作为世界级电影大师,平时颇受批评界的尊重。这次,针对批评界对影片的批评分析,米哈尔科夫却采取了消极态度。结果,双方矛盾加深,出现了评论中对影片乃至米哈尔科夫本人的攻击和诽谤。
不管评论界或者社会上一些人如何批评米哈尔科夫和他的影片,俄罗斯《电影艺术》杂志编辑部的同仁们公开表示:米哈尔科夫的拍摄经验是成功的,在俄罗斯是绝无仅有的。米哈尔科夫以善于解决无法解决的问题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了自己的领头羊地位。在俄罗斯经济全面崩溃的状况下拍出好莱坞式的大片足以说明他的勇气和魄力。他的摄制组团结一致的精神,坚定的目标以及米哈尔科夫的工作能力、组织才华和他的巨大名气都是无可否认的。
还有,真正的理论家和批评家还是对影片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和看法。
著名电影理论家拉兹洛戈夫在总结众多评论意见之后归纳为两点:第一,《西伯利亚理发师》只是一部影片,没有必要对它进行不着边际的胡思乱想。第二,《西伯利亚理发师》不是艺术现象,而是一种大众文化现象。作者在此关心的不只是俄罗斯观众,还有民族不同、传统各异的世界其他许多国家的广大观众。影片给他的印象是:热烈的创作激情与结构规律之间存在着一些内在冲突。西方和俄罗斯的对立作为所有情节冲突和剧情发展的动力,没有完全反映出个别情节段落的情绪,影片中精雕细琢而又合情合理的情绪因素与作品的整体相比有些独立存在的成分。
著名电影理论家鲍戈莫洛夫认为:米哈尔科夫创作了一部神话。这个神话具有米哈尔科夫影片所特有的一切特征:富有表现力的画面造型、敏锐的剪辑处理、符合逻辑的情节建构、浪漫主义的爱情故事、象征主义的故事内容以及导演的幽默和动人的场面。这个神话作为极富观赏性的影片完全会被接受,但作为一部真正的电影来看还是可以提出一些问题的,如选用演员的失误,个别表演的不到位,情节转换时的生硬剪辑,以及艺术形象的可信性及说服力,不同手法的运用等。
电影评论家勃拉什斯基针对个别人提出米哈尔科夫为外国人拍了一部影片的意见持否定态度,认为:米哈尔科夫拍了一部自己的影片,如果说是“全球性”影片,那么这个“全球性”并不意味着“不爱国”。当前情况下,这种“全球性”影片在最广泛的时空里显得最为迫切。还说道:在世界中年电影导演中,只有米哈尔科夫把传统的导演手法同“现代”的外来人的视点成功地结合在了一起。影片在节日的盛装和勇敢豪迈之中,在理想化了的俄罗斯之中隐含着大得多的,同样可以称作为俄罗斯的东西。
电影导演艾什帕依在评论中说:《西伯利亚理发师》的力量在于它再现了俄罗斯生活的想象空间。正是对历史现实的自由态度,作者才得以从意想不到的角度观察生活,并在样式构成上把史诗、喜剧、情节剧等结合在一起,使影片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上获得了少有的动作性。在看似奇怪的结合中使影片的风格得到进一步加强。影片中一个样式向另一个样式的转换,不管是循序渐进,还是比较突然,都源于人物性格及情节发展的逻辑。
片中大规模的群众场面不仅富有表现力,还在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展示他们的心灵方面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如,将军在谢肉节大肆饮酒是他真实生活的体现,由于他的地位所限,平时他必须有所隐藏和收敛,只有在这儿才得到彻底的放松和展示。火车站送行流放者的一场戏,极为准确的节奏、音律、声音和剪辑使场面达到极富感染力的艺术效果。如果说谢肉节是展示将军性格的喜剧,送行则是表现士官生托尔斯泰道德盲目的顶点。
著名社会学家扎勃斯基认为:米哈尔科夫作了一次独一无二的实验。在俄罗斯电影中首次成功地把很多人认为根本无法结合的东西——真正的艺术同广泛的大众性结合在了统一的艺术体系之中。由于评论界对这个方面缺乏认真的分析研究,影片艺术结构中个性化和模式化的结合也就没有得到很好的关注和评价。他还指出,一般评论只注意从精英文化的角度对影片进行分析,而忽略了其大众性。
对影片的否定意见主要表现在评论家莫斯克文娜的文章当中。莫斯克文娜认为米哈尔科夫想拍一部“俄罗斯式的礼物”,结果完成的影片作为艺术作品显得过于应景,作为应景作品又过分的艺术化。认为作者在向前人学习,追求影片的史诗规模,追求大风格上,还显不足,但在表现细节和群众场面上获得了成功,总体上说没有构成史诗。
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也提出了异议。认为影片是在表现俄罗斯的军官,表现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表现他们的忘我精神和英雄主义气概。然而影片中的人物却令人难以信服。作为影片一号主人公的士官生,有着托尔斯泰的姓,却是一个不成功者,一个有心理障碍、不能服从命令、为了一个女人同自己的上司争风吃醋,甚至敢于动手打人从而被流放的人。而发誓要热爱和尊重士官生,为他们的休养和教育感到骄傲的军校校长将军则是一个任意胡闹和爱喝酒的白痴。还有,地理教师凶狠可怕,教育士官生的办法不是关禁闭,就是单腿罚站几个小时……
应该说,评论家对影片的肯定和批评都是中肯的,也是可信的。不管《西伯利亚理发师》是作为一种艺术现象,还是作为大众文化现象,都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在当时俄罗斯电影市场极不景气的情况下,该片获得了最高的票房。而且获得俄罗斯国家文艺奖金。而这一切正在于导演能把艺术同大众性较好地结合在一起。
影片以三角恋爱故事为情节基础,以试制伐木机器“西伯利亚理发师”为剧作发展的推动力,在表现俄罗斯与西方的矛盾差异,在展示俄罗斯的民族传统和风格特点上把史诗、喜剧、情节剧等样式结合在一起,把传统文化、现代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及宗教文化各种成分融合在一起,构成了多层次性,多结构性,在实现作者的美学追求上,尽量满足广大观众的观赏需求。可以说,作者在一定程度上把对艺术的追求同商业目的结合在一起,拍了一部既富民族特色又迎合外国观众口味的影片。
首先,影片表现了俄罗斯的传统文化。
影片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一时期正是文化繁荣又衰落的时期。印象派的初次画展已经举办,电影刚刚发明,在这个新与旧的文化冲突中作者明显地偏重于古典文化。以士官生业余演出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作为影片的剧作建构方式就是明显证明。因为这部歌剧在古典文化中占有特殊地位。它既是高雅文化,供上层人观看,又具有相当的观赏性。还有,歌剧把叙事和音乐结合在一起,能对观众情绪产生强烈的感染。影片中,俄罗斯风情、莫扎特、歌剧、服饰、布景都是古典文化的象征。
影片在剧作建构上偏重于古典文化,但在情节建构上则依赖于大众文化,这也是现在电影流行的大众内容。剧中三角恋爱的情节就是大众文化的具体特征。美国来的经验老到的妓女爱上并最终葬送了俄罗斯士官生托尔斯泰的前程,自己也同样受到了煎熬和痛苦。但是她没有经受住考验,在主人公被流放之后,同自己的业主工程师发明家罗伯特结婚回了美国。不管她怎样留恋自己的这份感情,但她对托尔斯泰的伤害却是无法弥补也无法让人原谅的。只有托尔斯泰家的仆人杜尼亚对自己的主人一往情深。为了自己心爱的主人,她自愿来到西伯利亚,来到他的身边,关心照顾他。影片中杜尼亚体现了俄罗斯民族的传统美德。而托尔斯泰最后拒绝珍要他去美国的要求也体现了俄罗斯人的自尊。
作为托尔斯泰的情敌,在影片中出现的拉德洛夫将军在剧作的发展上具有明显的陪衬和促进剧情发展作用。他的出现是大众样式中不可或缺的发生暴力的根源。没有他,托尔斯泰也许就不会行为反常,珍也就完不成任务。影片在表现珍与男人的关系上比托尔斯泰与女人的关系上更显多彩,更具目的性。三个男人围着珍转,结果是,托尔斯泰被她葬送,拉德洛夫自动放弃,只有工程师拣了个大便宜。然而,在这三个男人中,珍最不喜欢的就是工程师罗伯特。
大众文化的特征还表现在男女主人公唯一的一次接触上。这里,作者没有脱出俗套。但在两个人歇斯底里的交合之前,作者采用了间接激发情感的手段,按拉兹洛戈夫的话说“是观众进行想象和情感迸发的烤箱”。女主人公走到屋子深处,在镜头外脱衣、穿衣的动作和声音,以及她留在帘子上的侧影不仅使男主人公的情感迸发,也使观众的情感炽热化。在男主人昏厥倒地之后,两人终于抱在了一起,情感爆发到了极致。
宗教文化在影片中占有相当地位。从复活节那天托尔斯泰第一次带珍到大教堂庆祝耶稣复活起,影片中多次出现教堂的形象。尤其是影片最后,在偏远的西伯利亚,在流放犯居住的地方,一座教堂高高地耸立在山上,那么宁静、威严。它是人们精神的寄托,也是人们心灵净化的地方。每逢礼拜天,流放人员、他们的家人都去教堂做礼拜,托尔斯泰也不例外。苏联解体后,人们重拾对宗教的信仰。米哈尔科夫也一样,认为宗教才是俄罗斯的真正信仰。影片中东正教的传统文化更能说明导演的信仰。托尔斯泰正是在这种宗教的熏陶下心灵得以净化,做出了不同于常人的决定,不去美国,也没有回到圣彼得堡,而是留在西伯利亚为穷人看病。
影片中不乏外来文化,其象征就是又笨又大、具有多个手臂的“伐木机器”。这个在太平洋彼岸设计,用俄罗斯资金试制完成的机器,似乎谁都不需要。它在伐木的同时也在大规模地破坏俄罗斯辽阔的资源和西伯利亚平静的生活。这个大机器使人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恐惧心理。影片中这个机器具有多重含义:既是许多铁制东西(如机械恐龙)的体现,又是工业文明的象征和入侵,同时还是对生态平衡的破坏。它在影片中作为一个符号,代表着外来文化的入侵,然而,它未必能战胜俄罗斯的本土文化。用一位评论家的话说,这台伐木机器“就应付不了西伯利亚坚硬的头发”。而它实际上也是对美国文化入侵俄罗斯的比喻。
《西伯利亚理发师》的目的之一就是向西方人展示俄罗斯的伟大和富饶。这也是影片的主题。然而在展示什么样的俄罗斯上却引起一些人的争论。有的评论写道:米哈尔科夫影片中的俄罗斯不是曾经有过的和现实存在的俄罗斯,而是作者想象中的俄罗斯,是由皇帝加白马、饮料加鱼子酱、糖果加面包圈、谢肉节加焰火构成的俄罗斯。米哈尔科夫丝毫不否认这一点。他公开坦言:他表现的是一个生机勃勃、美丽好看的俄罗斯。
正是出于这样的目的,米哈尔科夫调用了一切资源,采用了一切手段,建构了一个他心目中的俄罗斯。影片一开始,西伯利亚广阔的原野通过摄影师的眼睛突现出其独特的风貌。接着出现在影片中的有关俄罗斯的特征是:白雪皑皑的冬天、克里姆林宫、红场、军队检阅、盛大而欢乐的传统节日——谢肉节、士官生业余演出的歌剧、他们的舞会、战士们唱的歌、沙皇骑的白马、士兵们乘坐的雪橇,以及莫斯科河,河边披着霜的树枝,当然还有风情万种的豪华舞会……这些场面和场景作为俄罗斯国家的表征或者俄罗斯民族的特点,通过摄影师温柔而敏锐的眼睛,通过作曲家柔和而美妙的音乐,通过摄制组同仁团结一致的出色工作极富表现力地得以再现,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俄罗斯童话,即一个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美丽富饶的俄罗斯,它与现实相去甚远,但却不乏真实感。著名电影理论家鲍戈莫洛夫就说道:影片在描述西伯利亚的土地时充满了实实在在的民族特点和实实在在的国家特征。检阅和拳斗两场戏在体现俄罗斯的特征时对创作民族神话极为重要。
《西伯利亚理发师》在追求史诗规模、追求大风格的表现、追求作者一贯的美学思想上,调动一切表现手法,在保持严肃认真地叙事、巧妙地安排情节、突出人物行为的心理动机、追求画面构图和造型美等之外,运用讽刺幽默的手法,增加叙述色彩,添加笑料,以适应新的观众,即适应美国电影培养起来的俄罗斯观众以及许多外国观众(影片有外国投资,必然要向国外发行)的口味。
影片中有许多个人之间的玩笑,也有大家都明白的行话俚语。如“托尔斯泰在哪儿?”“在亚斯纳亚波良纳”(指托尔斯泰庄园)或者“在安娜·卡列尼娜那儿”。还有一些具有强烈效果的情节场面,如在刚刚打完蜡的地板上举行舞会。因为地板太滑,一伸脚就会滑倒,谁都不敢去跳,而校长夫人又拉不下面子,非要大家跳不可。最后还是托尔斯泰想了一个办法,在每个人的鞋底涂上松香才将舞会开了起来。
谢肉节、伐木、狂饮等一些表现民族文化特点的出色场面也都不同程度地引人发笑。尤其是男主人公演出幕间休息时无意间看到女主人公背叛他后不能自持地跑上大街,其他同台共演者也都身着戏装在大街上紧追其后边跑边喊“托尔斯泰”、“托尔斯泰”的场面不仅使观众忍俊不禁,也使银幕上这一场景的围观者莫明其妙,暗自发笑。米哈尔科夫在严谨的叙事中增加笑料,使影片具有较强的观赏性。而多层次、多结构及明显的混乱性使影片在符合艺术规律的同时,又能适应于实用的目的。
米哈尔科夫在拍摄《西伯利亚理发师》之前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向全世界的人讲述俄罗斯,给自己设定的目标是:影片要走向全世界。作者在完成这些任务时,运用了可以运用的所有物质资源和创作经验,拍了一部规模宏大又极具观赏性的影片。按一位评论家的话说:“影片的前半部使人笑出了眼泪,后半部则带着痛苦的微笑嚎啕大哭。”遗憾的是,围绕影片展开的沸沸扬扬的争论,也因为影片本身的原因,米哈尔科夫未敢将影片送往任何国际电影节评奖。



西伯利亚的理发师的相关影评

西伯利亚的理发师
例外 •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乐比TV,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乐比TV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