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6.0 还行

原名:L'argent又名:金钱 / Money

分类:剧情 / 犯罪 /  法国   1983 

简介: 一个男孩因为向父母讨要零花钱失败,去当了自己的手表,却换回一张500元法郎的假钞

更新时间:2018-09-04

钱影评:布列松的清晰/清醒(lucidité)

*各种门(门把手,门底缝),各种手和脚的特写抢夺了脸的领地(终于让我们意识到,电影已经多么习惯于只和脸有关的符号世界)。冷峻的表演和视听手法(干净明确的取景构图,简洁迅速的剪辑点,与脸无关的各种人与物的局部特写)一开始还能当作一种欣赏玩味的对象,到出狱后杀死旅馆夫妇那一场,已经明显具有压迫到窒息的效果,从此云淡风轻,万劫不复,戛然而止。只是地里新挖的土豆依旧金黄,围裙也必须是颜料般浓郁迷人又克制的深蓝,清晨倒完一碗咖啡静物般的壶,腹部留下红褐色的痕迹。
----------------------------------
* 托尔斯泰的伪息券原著看了,结构上其实不能说是只改编了第一部分,当然主要是。另外,调子真是不一样,但靠的也是大的次序重置,尤其是最后杀寡妇全家的重头戏。原著人物繁多,改编里若干人的要素压缩在一个角色上(其实这个主要体现在电影中很快放弃多线而向单线推进的那个“主角”身上:影片中的伊文/伊万=书中的伊凡/伊万+裁缝+斯捷潘)。
* 不能仅仅把这种调性上的区别(托翁温厚的理想主义,布列松的智性冷峻)当作一种民族性情因而见仁见智各有千秋的东西。虽然托翁这个短篇在结构上有蛮有意思的尝试,整个故事框架相较于篇幅来说其实十分庞大,里面的很多时刻也十分感人,但布列松把已经“吉光片羽”藏在原著小说里的那种“简洁迅猛”有效提炼出来了。除了视听实现的具体考虑之外,我个人还会想到一些基本认识上的区别,我不确定但倾向于认为这种认识对于改编和形成自己的风格还是很根本的,至少在布列松的情况里。第一,布列松应该不会保留托翁对宗教传统的纠缠和与之相伴的理想主义情怀(虽然这一切都依然围绕在一个所谓“批判现实主义”的主题上),对于一种冷峻(布列松本人会称之为“清晰”)的社会观察的批判进路来说,这些情怀甚至有点盲目乐观和自欺欺人(除了横聚合上大的次序调整,比较突出的可以参考纵聚合上将丘耶夫这一独立虔诚宣讲福音书的“教派分子”置换为那个用彻底世俗和哲学的方式宣讲“钱”本位的囚友)。因而,第二,布列松不会出于哪怕隐性的自我满足也好社会引导也罢,去任性构想一个结构上更均衡完整的“人与人之间偶然遭遇”中的仿佛冥冥自有天(上帝)意的“闭环”,对于原著中人与人、事件与事件的网络来说,布列松只认同其中一半的原理,即“人与人是相互联系的”,但这种联系因为没有一个上帝或善良意志作担保,完全可以比原著小说更开放,更粗暴,当然也可以更微妙(尽管后者不是布列松的路径)。但布列松是不是就是冷酷或者悲观的,他自己绝不承认,他永远强调美和清晰,永远肯定古希腊艺术的典范性。对于我们的社会,他说清晰实在比悲观(乐观其实也一样)有用多了。最有趣的倒在于,以《钱》为例,布列松式的美或清晰,其真正的运作机制,似乎恰恰是在一般意义上的叙事(可述的故事)与视听(可见)之间的距离或差异性的对位关系上,就像侯孝贤在《童年往事》里将娓娓道来的追忆者的旁白与写实到极点的外婆死去腐烂的一侧留在榻榻米上的痕迹组合起来,布列松将金黄的土豆、深蓝色的围裙、清甜新绿的野果与万劫不复的凶杀组合起来,仿佛只有在那美的可见与清晰的可述总有点各行其是的时候,美和清晰的同一才刚好被以布列松的方式制作出来。

钱的相关影评

钱
樱桃子 •
钱
Morgen晴 •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乐比TV,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乐比TV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