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差总按两次铃

评分:
6.0 还行

原名:The Postman Always Rings Twice又名:欲火焚身

分类:剧情 / 爱情 / 惊悚 / 犯罪 /  美国   1981 

简介: 机械师弗兰克(杰克·尼克尔森 Jack Nicholson 饰)身无分文,被洛城

更新时间:2018-10-19

邮差总按两次铃影评:《邮差只敲两次门》——“中年男人油腻”非冯唐发明

《邮差只敲两次门》“中年男人油腻”非冯唐发明
标题只是一个小趣,是冯唐先我们大众之前发现的一个小灵感。他发现了《邮差只敲两次门》里“中年男人不堪到油腻”的说法,这是他玩弄文墨的小聪明、小发现,不是他的发明。
我们的时代发展极快,尤其近十年的中国,在都市面貌上急于领先。我们都争先做大都市的市民,又很怕被时代快车丢下。快速生活,让我们无暇顾及经典,见识不到经典的美妙。
仅从实用角度讲,很多经典没有过时,或者某方面没有过时,它反因为简单易懂,贴近根源本质,可以发现一个行业的门道和原理,每当我们迷茫困顿时,返璞归真,重新思考原点和原理,骤然明朗,获得能量。
比如经典电影。
从前我不是很理解,为什么一些大师总是看过时的电影?他们啧啧称赞的老片,有的苍老了半个世纪也不止,大师是在fans、媒体面前扮酷吗?电影出生至今,一直是每个时代的标志,它制造时尚。而艳丽的时尚是不容有苍老、褶皱和年轮的。幸好经典可以超凡脱俗,它不是“半老徐娘”不惧怕迂旧,它是丰碑稳稳地矗立,待你回首,以它校对方向,重新出发。
《邮差只敲两次门》小说,电影,也许还有话剧,它已经有多次多种方式与观众见了面。每次面貌不同,像一个极具个性的美女,人前展示多面。就我见过的两版电影和小说的比较,还是觉得小说最丰满,内心动力足。电影客观条件限制,它们都有了各自不同的侧重、取舍。
人物设定
电影1981年版,杰克尼克尔森扮演的男主阴险、自私,轻易不外露内心。相对女角,痴心、胆小,勤奋,单纯。
电影1946年版,在女角的柔弱之外又多了一面——自私,善于利诱男人
希腊人被谋杀,在相对制衡的三角关系被打破后,爱欲吸引的男女并没有从此幸福,而是在道德恐惧下相互猜忌,利诱,甚至威胁。这点上,46年版更贴近小说的设计,甚至更多出了令人信服,这要归功于人物设定的合理。而附带出的不协调则是,一个常常穿着白色套裙,艳妆的女人却是厨房的支柱。46年版又因为年代审美限制,画风过于干净、理想,见不到生活的油腻、烟熏,在现代影视审美中多少不符合真实。
因为46年版多女主科拉性格多了一个维度,丰满,更贴近现实人物。在害死丈夫后,与情人间的暗斗撕扯更加自然真实。81年版因为“扁平”了科拉的性格,在此就出现了问题,人物较单纯、胆小,对情人突然情绪的爆发和争斗没有支撑,观众看时多少有些莫名其妙的感觉。为什么说小说原著好,这恰是最重要的一点,它很好地平衡了这些复杂的问题。对人物的各种复杂欲望只是点到为止,去十分有效。
杰克尼克尔森是个好演员,不过那个年代他表演的所有角色都很接近,眼神、表情、说话的样子,性格都非常相像。在81年版的《邮差》中尤其的深沉阴险。这种冷漠的演技不知是否刻意遵照小说作者风格,他像一个有雄性魅力的野兽,捕获了科拉,对尼克算恩将仇报,但为故事结尾考虑不多,故事的主旨是相互猜忌的情人相爱相杀,最终才有了醒悟,分晓。但杰克尼克尔森诠释的角色,没有最后的彻悟和对爱人的温柔,让我们这些看客都觉得过于冷静,没有丝毫失去爱欲的哀伤。所以,车祸后,趴在科拉,面前哀嚎显得有些突兀。
情节简化
1946版和1981版,律师都是从科拉那来的,小说里律师卡茨则是弗兰克请的,这样突出了科拉自己被设计的感觉。
81年版中,科拉与弗兰克第一次苟且后,老公哼唱着《弄臣》的“女人善变”。哼唱归哼唱,81版的科拉是弱小的,她最多娇气物质,没有诡计多端,而46版的科拉稔熟利用男人套路,更符合女人善变。
小说中,尼克被谋害后,一对“狗男女”已检察官死死地堵在墙角,束手就擒,情节精彩在于,看似无望,律师又通过斡旋3家保险公司,影响赔付调查结果,进行全胜的翻案。这是主人公生死命运的反转,对于电影大概复杂,46和81版都当做阑尾,纷纷进行删改。这让逻辑有些含糊,不能禁得起细致推敲。
初看1946版的改编,被惊艳到。模糊的黑白画面,老套的置景,完全没有盖过它的闪亮之处。开场一个沉稳的司机把弗兰克送到地方,警察上去盘查,对方只一句话,骑警乖乖地敬礼放行了。他对警察说了什么:我是地方检察官,第一次被警察拦在了路上。人物性格,身份都很好得到展现。检察官本是故事中后面才出现的人物,在46年的改编中,第一个场景第二个镜头就出现,足以见这个配角的重要性。之后的故事中他时常作为恶魔或上帝的代言人出现,对男女角色形成极大的压力。相对81年版,这个角色弱化太多,以至于反派力量过于薄弱,冲突不那么突出。
46年版的人物出场,不只一个检察官,科拉也很精彩。弗兰克趁店主不在,四处观察这餐馆的环境。一串东西跌落声响,一支唇膏从楼梯滚到弗兰克眼前。科拉一身白裙、艳妆,娉婷慢步走下楼梯,弗兰克惊讶,他是来这小地方骗吃喝的,没想遇到美色。他仰望着她。弗兰克拾起唇膏,科拉嘴角微翘,伸出一只手,像女王等臣民亲手施礼。她很自信,所有男人都会借机向她殷勤,还她唇膏。可弗兰克仰着脸,举起唇膏等她走过来拿。科拉很扫兴,快步过来拿走,冷冷地说声谢谢。这种表演在当年是罕见的,那时电影在戏剧面前还是个稚嫩的孩子,电影台词腔调,一颦一笑都学自舞台。自从有了声音,电影台词大段大段背诵,促进叙事。就一句“谢谢”的台词,科拉的出场,两人相互勾引又充满敌意的关系,准确定调,简练至极。
说回《邮差》这小说,绝不是简单的大道理:恶有恶报。
小说是根据1928年一个伙同奸夫谋杀的真实事件改编,揭示两个凶手的心理是作者的着眼点,这是作者的伟大之处,时隔小一个世纪,如今的犯罪故事也未必获得很好的效果。曲折的两次杀人过程据说是参照事实,所以这故事做个“骨肉分离”得手术,是要切出两大块的,一个是案情发展,一个是凶手心理演变。
杀人,没有那么简单。因为心魔和欲望左右着人的行动,犯下的错误,警醒后又极度不安、恐慌,此小说是把杀人的缘由,心理,通过事件推进和对话来展现,而不是直接大量地心理描写。这也是作者独到之处。如若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希腊人虽然很油腻,但对弗兰克极好。弗兰克这是恩将仇报,应当罪该万死!作者的主张若是如此,结尾处一定要么弗兰克不得好死,要么他极度悔恨自己杀了好人。但是,M凯恩没有这样做,他让弗兰克只在乎科拉的死去。故事的走向和结局一定预示着作者的主张,因为这是他行使了“选择权”。
读《邮差》,有书评把它归类为犯罪文学,而不是侦探悬疑小说,因为小说大部分笔墨着迹在犯罪人的心理和经历,而不是案情。我一直在考虑的一个故事正适用这种情况,都是真实发生过的新闻事件,案情简单,经过不曲折,没有反转变化,倒是犯罪人犯案前后的逃亡及被抓捕的心理令人充满好奇。
“黑色文学的开山之作,黑色电影的基石”的确这样,这小说通篇读过,心中回想场景,总是带有一种阴郁、黑暗的气氛。因为是一个苟且的爱情,在黑暗下被欲望喂养肥壮,畸形生长,恶果是必然,尽管读者普遍支持主人公,即便是他杀人。所以,看过后我们都会心生沉闷,爱情没有完美结局,该死去的死去,该失去的失去。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乐比TV,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乐比TV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