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三角

评分:
6.0 还行

原名:Triangle of Sadness又名:无限悲情 / 疯狂富作用(台) / 上流落水狗(港) / 悲痛三角 / 悲伤三角 / 悲哀三角 / Sans filtre(法)

分类:剧情 / 喜剧 /  瑞典   2022 

简介: Carl和Yaya是一对很有影响力的模特情侣。时装周结束后,他们受邀来到一艘游艇

更新时间:2022-12-05

悲情三角影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我不太会写影评,表达的比较混乱,请见谅。

开头先说说为什么觉得片子无聊吧。有两个原因。第一是节奏有些冗长,尤其是后半段,没有处理好(当然如果你接受了欧洲文艺片的风格,这个慢条斯理的节奏也无伤大雅)。第二是野心太大,掺入了太多主题,但故事主线驾驭不住这些主题,所以很多主题更多给我感觉是东塞一个西塞一个这样借很多细节塞进来。

但故事明面上的主题,是非常明确的:互换

男主女主的性别互换,游客和船员的角色互换,从船上到岛上的地位互换。互换无处不在。如果你仔细琢磨,你会发现片中还有很多互换角色的行为。这给我的感觉是,导演更想要玩的是互换角色/身份这个topic本身,你可以理解为一种借助电影表达的行为艺术吧,而不是偏重于解构一个具体的东西,比如性别,阶级,世界秩序。(后者的典型例子是库布里克的《奇爱博士》,也是强烈的讽刺,但是有明确的解构对象,即战争的荒谬性。而这部片子我认为没有非常明确的解构对象,性别问题只是偏重但并不构成全部。)

这片子带有的轻佻的讽刺意味是大于严肃的解构意味的。这是一部外重内轻,而非外轻内重(例如奇爱博士那样)的片子。导演有意把很多可解读的空白留给观众自己去发挥。

对于互换,我重点说一下性别互换。我认为这是电影最有意思的地方,非常别出心裁,切入点巧妙,表达方式巧妙,冲突设立巧妙。至于其他诸如人类社会秩序这些更大的主题,我就不分析了,原因前面说了,此片外重内轻,还是留给其他更厉害的观众来分析吧。

从电影一开头,就可以发现很多性别互换的痕迹。

故事的主角Carl和Yaya,都是时尚模特,这个行业的现状是男模特收入普遍低于女模特。这个大背景就是第一个互换。因为在性别相关的stereotype中,会默认男性收入高于女性。而在这个女性收入大于男性,且显性价值也是女性大于男性(在现代社会背景下一个年轻漂亮收入高的女性和年轻帅气收入低的男性,怎么看也是前者能变现的价值要多很多)的行业,有这么一对情侣,我们就迎来了一个互换带来的戏剧冲突。

影片从很多细小的场景切入,来展示Carl和Yaya日常是如何相处的,而这些相处也充满带有讽刺性的互换。比如说我们会发现,Carl作为男性,行为表现非常龟毛,经常在小问题上纠缠不休,Yaya则简单直接很多(注意这里我们暂且不关心对错,只是观察行为方式)。比如在岛上,Carl啥都不会做只知道通过出卖男色来获取一些好处,而Yaya在各方力量之间平衡游刃有余最后还带领大家发现了通往真实世界的出口,这也是与stereotype中“男性干大事,女性当花瓶”互换的地方。比如在船上,Carl先是因为Yaya与船员打招呼而吃醋,又出于报复心理去向领班举报船员,然后又装做自己想买戒指去justify自己有身份这样做,这些行为在“成熟的男性”看来就很“娘炮”。再比如这趟旅程本身,就是Yaya收到邀请,顺带上Carl的。太多与现实生活中的stereotype互换的细节了,大家可以自己观察体会,我这儿就不再列举。

好现在我们来关心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你认为导演想表达什么呢?
A:表达对于性别偏见的讽刺,导演认为这些现象不应该存在,导演想倡导平权精神。
B:向观众解释性别偏见为什么会产生,并且暗示社会应该如何解决性别偏见。
C:表达当今社会的女性power,女性可以做到比男性一样优秀或者更优秀,宣扬女性主义思想。

我的第一感觉是,导演更想要解释性别偏见产生的原因,也就是B选项。

任何偏见都是有背景有原因的,但是我们身处其中,就很难有明确的感知,去理解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甚至,我们会倒错原因和结果。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而导演需要利用电影这个工具来解决这个问题。

导演想到一个天才的办法,我来寻找一个特例,这个特例是真实存在的(确保观众可以理解代入),但又不那么反应普遍的真实(创造一个与stereotype冲突的环境)。有了这个特例,我就可以展示给你看,性别偏见究竟是如何产生的。而这个特例,就是在时尚模特行业中的情侣Carl&Yaya。

这个特例的巧妙性在于,它是真实存在的,无可辩驳的。这样,导演就不需要去虚构一个故事。比如,导演不需要去虚构一个世界,这个世界中女性创造财富的能力要远强于男性,然后再去展示这个社会中的行为和观念是什么样的。这么做很蠢,因为说服力会弱很多。当然荒岛上的故事从某种意义上是虚构的(一个新的、不同于现代社会的群体秩序),但请注意它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是从一系列看起来很合理的剧情中推动到位的(上船->遇到海岛->流落荒岛)。

然后我们就会发现,在电影中,当女性拥有更多创造财富的能力,拥有更多不可替代性,拥有更多主导权的时候,女性就会表现得很powerful、权势大、有“主体性”,而男性则表现出女性特征,比如很敏感很龟毛(前半部分Carl的表现)、慌乱(岛上几位男士去杀驴)、顺从(岛上几位男士对菲佣的表现)、用身体换取资源/花瓶行为(岛上Carl啥都不会干只能陪睡)。由此,性别的行为模式就产生了,偏见自然而然也来了。

所以导演更多是想要解释,性别偏见是怎么产生的。而不是着重于,赞扬女性的power或者某些女性主义的意识和精神。相反,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导演隐含了一些讽刺、荒谬和悲观的意味。

第一,Yaya和Carl的互换,是来自于模特行业的固有特点,而女性模特收入更高的本质原因还是性别stereotype导致的。要注意到,Yaya和Carl这对模特情侣是导演找出来的特例,这个特例本身就是有讽刺性的,我们一定要跳出这个特例所构建的小圈(Yaya和Carl之间)去看为什么这个特例会存在(模特行业在现代社会这个大圈中)。

第二,背景互换+角色互换带来的结果是,观念和行为模式也互换了。这充分说明了内在传导和关联的机制。导演既指出这种机制的存在,也暗示了其不可避免性。在我虚构的社会(荒岛)中,女性可以利用特殊技能(抓章鱼)可以当老大,但是离开荒岛回到现实社会呢?我认为导演选在了这个荒岛的场景,就天然带有了一种悲观的态度。

第三,在荒岛上,剧情体现出,男人都没什么用,无法获取日常食物。富翁们还得拿自己动辄几万欧元一块的手表来换去在船舱里睡一晚的权利。这显然是一种带有讽刺性的夸张。一方面,即使女性通过某种特殊技能获取了暂时的权力,但导演展示了这种权力是如何驱使一个女性(菲佣)变成了一个与传统观念中的男性帝王形象没有太多区别的状态。另一方面,这种权力的获取其实本质上和女性身份并无直接关联,导演也跳过了性、生育、暴力这三个关键话题(故事线很短,导演只是展示了一种短期机制,但是这个短期机制不可能长久,所以导演干脆回避)。所以我认为荒岛上的故事,反而是一个淡化了性别标签的故事,也就是平权思维下的故事。导演可能想要展示,平权下的社会是什么样的。导演的态度仍然带有一些悲观。


悲情三角的相关影评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乐比TV,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乐比TV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