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灵感

评分:
6.0 还行

原名:Yo-Yo Ma Inspired by Bach又名:来自巴赫的灵感

分类:音乐 /  加拿大   1997 

简介: 这一系列的影片,按照巴哈六部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的顺序编列,第一部是跟女性的园艺设计

更新时间:2007-05-08

巴赫灵感影评:新古典抑或新灵感

马友友创作《巴赫灵感》的源头来自史怀哲的一句话:“巴赫是一位在音乐中放入色彩和绘画的作曲家。”正是这句话启发了马友友探索巴赫音乐的视觉特质。史怀哲是二十世纪享誉盛名的哲人,他的研究涵盖了音乐、神学、医学、哲学四个不同的领域,在音乐方面,他对巴赫的音乐有深入的研究。在史怀哲的著作中曾写道:“巴赫音乐创作中最重要的观念,是图像的诗意,作曲家追寻图的意向……”图的意向被视为文字表述与音乐描绘的完美中介。约翰•阿道夫•沙依伯在1745年的《音乐评论》中也提到,在巴洛克时代的美学中,器乐音乐必须使自己同文字或图像相连,否则会被认为缺乏效力。器乐音乐为了表现情感,精心创造了精确的音乐修辞,组合了富于节奏性而和谐的形象、上升乐句或下降乐句的剖析图面以及休止符的停顿,而每一个单元都赋予一个象征的意义。巴赫十分熟稔巴洛克音乐的修辞法,并加以充分运用,他的许多作品都流露出这一特性。

当下,古典音乐似乎日渐衰落了,《谁杀了古典音乐》一书以耸人听闻的标题、犀利讽刺的笔锋毫不客气的宣告,古典音乐的演艺界已经病入膏肓,古典音乐文化濒临绝境。在崇尚文化快餐的时代,古典音乐这种历史相对古老、篇幅相对浩大、气质相对稳重、内涵相对深邃的艺术门类,似乎只有流为边缘的命运。这是一种悲哀,也是一种无奈。而《巴赫灵感》的出现,似乎给古典音乐的传播探索了一条新道路。


批评者认为音乐电影《巴赫灵感》削弱了古典作品的艺术格调,充斥了太多的商业气息。我们不妨来看看电影中是如何诠释巴赫这部经典之作的。《六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是20世纪才在一个被人们遗忘的角落里发现的,手稿上没有任何表情和速度记号,这不仅加大了演绎和理解的难度,也似乎在一个侧面印证西方古典音乐的美学传统¬——“不可言说”的自律性。马友友大胆的打破了这种观念的界限,他在电影的题记中讲到:“我很想定义出一篇乐曲的精髓,有时我会把这当作是一份文献:视觉性的、语文性的、物质性的、空间性的文献,同时存在于一个空间里。我也想知道,这些文献为什么被创造出来,为什么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会影响、感动人们。”

六首组曲以明朗的G大调开始,调性特征和旋律特点给艺术家的灵感便是和音乐一样灿烂明朗、曲折起伏的音乐花园。通感和联觉把音乐和花园两种不同的媒体完美的结合了起来。前奏曲让设计师想到海洋河流的波浪,有古老的德国三拍子舞曲的阿拉曼德舞曲能够联想到松树密布的森林,库朗特舞曲立刻给了设计师旋转画面的构思,而萨拉班德舞曲呈现的是只透过几丝光线的阴暗森林。在电影的情节中,观众与艺术家和工程师一起,用非音乐的方式层层剖析音乐作品的结构,随着花园布景设计的一步步完成,作曲家的音乐意境也逐渐深入人心。

贯穿第二组曲的是情绪低落的黯淡色彩,影片探索音乐与建筑之间的共通点同时,无时无刻不渲染强烈的悲伤和压抑的气氛。有意思的是,该段影片表现音乐的媒体是建筑物的模拟图像,模拟的空间和古老的音乐营造的是缥缈的虚无感,而真实的视觉和听觉感受令视听者主动思索音乐的本质:它是存在于空间和时间中的声音。音乐的材料、比例,演奏者的张力和表现的层次,一一在视觉上与建筑相对应,不论是音乐还是建筑的空间结构还是景观之美,都表达得淋漓尽致。

编舞家为第三组曲特意编排了一段舞蹈,新审美背景下的现代舞律动与古组曲的节奏相得益彰,而最为特别的是在第四组曲中,请来电影导演别出心裁的找出人类性格与音乐之间的关联。降E大调庄严而不透明的特性,恰好是内心世界的写照,缓缓旋律正如困惑与解惑的娓娓道来。

在第五组曲中,马友友为全球化中的东西文化交融做了努力。影片中用日本传统的歌舞伎表现音乐,各舞蹈结合了中日韩的古舞风格。巴洛克风格音乐与东方艺术形成了形式上的冲撞,但由于音乐家和舞蹈家在精神上确实进行了一番探索,哀婉、困顿和悲愁的表现上,成功的使东西方艺术协调起来。

《六种姿态》是第六段影片的名字,不仅是对第六组曲的解读,从标题上看似乎也是对整个《巴赫灵感》的总结。这段影片的灵感载体是花样滑冰表演,画面气氛带有宗教式的纯净与虔诚,导演用巧妙的戏剧手法,将巴赫的生平独白分成六段,与根据组曲编成的冰上芭蕾互相呼应。巴赫的组曲充满了宗教的情操,冰上芭蕾恰如其分的诠释着,它的无限延展性、空间的融入性正如同音乐穿越时空来到现在,进入未来。


六种不同艺术形式与巴赫音乐的结合,的确是令人激赏的灵感。再次回顾一下这些灵感的演绎,马友友绝非简单的组合两种艺术形式,而是对每种艺术与音乐的共通性做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行为艺术者曾用摇滚乐队伴奏太极拳,而《巴赫灵感》获得的人们由衷的击节赞叹,前者是娱乐大众的噱头,《灵感》则可以看作是“与时代合拍”的杰作。在“古典音乐已衰落”这个事实不争的今天,这部作品是如何在众多沉闷的古典音乐作品中脱颖而出,赢得众爱?除了大师巴赫本身的魅力,我们更该关注一下马友友探索的这种古典音乐的现代诠释方式。

古典音乐在数百年的社会变迁中传承下来,正是由于它深邃独特的审美内涵赋予了恒久的魅力。但另一方面,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这种源自西方哲学、美学基础的音乐受到了各种文化交融的新音乐的冲击,“新音乐”旗下的摇滚、爵士、流行是工业革命、信息技术的革新,文化全球化下的产物,它的成形与发展与现代人的生活节奏、习性相吻合,但是,古典音乐并没有在新事物的潮流中淹没,它在众多流派的艺术中屹立不倒,是因为它的形式美学是构建在社会实践上的,而这个实践的历程涵盖了几个世纪,西方音乐史是传统接续的长河。而任何一部留名乐史的杰作,并不仅仅是积淀传统、简单因袭,而是创造性的超越。再以巴赫的作品为例,我们重读大师,正是因为他见证了时代,也超越了时代。在对巴洛克时期的德国音乐美学有重要影响的“主情论”里认为,音乐能够用纯粹的音响极其组合,不借助文字,表达各种情态和激情。这正是巴赫音乐创作的哲学背景,而在宗教主导一切的社会背景下,巴赫使用了中世纪以来各种音乐形式,表面上是为宗教服务的,实际上赋予了这些音乐形式以新的感情及新的结构特征,是在宗教的外衣下对宗教的背离。恩格斯把巴赫的这种音乐品格称作“德国黑暗时代的闪光”。就是古典音乐这种继承和超越的性质,让人们推崇它。

具有这样优良品质的艺术,为什么日渐衰落呢?“在音乐世界如此火爆、闹腾、骚乱的今天,古典音乐犹如一潭死水。从CD销量来看,在西方和日本只有约8%的市场份额,其他地方更是少得可怜:音乐厅的听众们头发花白,数量不断减少。”这是《修补裂痕》的作者休伊特对世界范围内古典音乐的市场现状的描画,往日门庭若市的辉煌,今天成了曲高和寡的“小众”艺术,就是古典音乐的当下困境。


在古典音乐的传承中,许多艺术家刻意的关注过去,演奏风格追求“复古”,贴近作曲家的原意,更有大张旗鼓的“古乐器运动”,对古乐器的乐器形制、乐队编制、声响效果做了大量的探索,试图让巴洛克时代和古典时代的作曲家的作品回归他们的时代,还原旧有的美学风格。但这种费力的举动似乎没有讨来观众的青睐,反而换来了“听不懂”,“太高深”的评价。无论从社会学还是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人们更多关注的是眼前的事情,对艺术欣赏也一样,这种与现时代脱节的古典音乐,自然让越来越多的欣赏者望而却步。

那么,让古典音乐“与时代合拍”,赋予新鲜的生命力,正如马友友源于巴赫的灵感所探索的新形式一样,是不是重新让古典音乐获得拯救的良方?艺术作品的历史价值和审美价值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改变的,今天,我们确实难以对音乐中蕴涵的神圣宗教情感感同身受,那如何体会这种历史的情感呢?来看看《巴赫灵感》里是如何做的:在《六种姿态》里,冰上芭蕾的舞者不断的在一排镜子间进出,仿佛进行着一场形而上的哲学对话,通过自我的救赎来成就宗教信仰,而这正是巴赫作品中无时无刻不透露的主题,影片用另一种艺术载体成功的抓住了这份感觉。这样的诠释方法,打破了音乐的非视觉性传统,音乐与舞蹈互相释义也让音乐的哲学深度易于理解。

同样,在第二组曲《建筑的声音》中,影片记录了马友友录制音乐时音响效果处理的细节:为了更恰如其分的表现建筑大师皮郎内西的监狱作品,是把回声效果持续12秒还是8秒?12秒的回声使音符间太过粘腻,而8秒能更好的表现巴赫在这一组曲中要传达的悲伤而压抑的气氛。巴赫与皮郎内西都是过去的人,他们的作品却能在现在的艺术家手中活过来,产生交集,开创出更多的可能性,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功不可没。古典音乐与当代的形式和技术建立联系,也许确实是令它重展活力的一剂良方。

马友友坦言,他的“灵感”是一种探索,正是这种探索给了我们开创古典音乐新局面的希望。尝试把古典音乐的历史传承用时代超越的方式来诠释,也就是把“过去”置于“当下语境”之内加以现实化,那么,现代人重温古典音乐时,会体会到这种“二重性”:既是历史的——其成果来自过去,又是当代的——音乐中最主要的观念和概念在传承中依然存在,并且依然作为引导我们通向音乐价值所在的最佳向导。《巴赫灵感》并不是唯一一部探索这种二重性的作品,在纪念巴赫诞辰250周年的24小时音乐会上,古典音乐走进了现代城市的广场和大众。《摇摆巴赫》中,爵士音乐对巴赫作品的再创造让我们耳目一新;铜管乐、爵士钢琴,合唱,尤其是麦克菲林特殊的人声让观众激动不已。音乐会当晚下着大雨,然而露天广场中的观众却热情高涨,他们为这种轻松、诙谐的古典音乐而喝彩,巴赫的神圣回归了大众的民间性。还有在当今世界炙手可热的英国“国王歌手合唱团”,纯人声的合唱甚至模仿乐器配置和弦,宗教圣歌在他们那里也能妙趣横生。他们被定位成“古典跨界”艺术家,但这并不影响他们为古典音乐推广做出的贡献。

这种“当下性”的古典音乐形式是否能够唤回大家在新时代中逝去的青睐?影片《巴赫灵感》获得两项艾美奖、加拿大双子星奖16项提名及许多国际影展大奖。以大众艺术的形式获得肯定正好能证明让古典艺术具备时代特征的做法是完全可行,也是值得推广的。数百年前的作品,能够跨越时空,在当代的新的方式延续艺术生命,让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它的热度,这正是艺术之所以迷人的原因。

巴赫灵感的相关影评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乐比TV,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乐比TV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