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情战地有情天

评分:
6.0 还行

原名:A Time to Love and a Time to Die又名:战地情鸳(台) / 生与死 / 爱与死的年代 / Will o' the Wisp

分类:剧情 / 爱情 / 战争 /  美国   1958 

简介:

更新时间:2011-08-27

无情战地有情天影评:《无情战地有情天》:东线有战事



《无情战地有情天》虽然是一部美国片,但剧组中的许多骨干是德国人。其中编剧不是别人,正是《西线无战事》的作者雷马克,而导演则是德国名导道格拉斯·塞克。

看片名就知道这是一个讲述“战争与爱情”的故事。剧中以一条爱情线索串连起了整个故事,但又不像《珍珠港》那样让爱情喧宾夺主。爱情不是控诉战争的辅助,战争也不是爱情悲剧的布景,两条主线相辅相成,让战争的残酷性得到了升华。所以这部作品不但适合喜欢战争片的男性观众,也适合喜欢爱情片的女生。

当年看了描写一战的《西线无战事》,深深地被影片折射出来的反战思想所震撼,一直就想着雷马克会不会也写过关于二战的作品,后来得知他不但写过,而且还被拍成了电影,我就毫不犹豫地网购了这部作品

雷马克不愧是真正体验过战争的人,他看待战争的角度不像其他人那样浮于表面的谴责,也不故作深奥地装逼,而是切切实实地描绘出了战争的非理性,甚至是以理性的方式去解读非理性。

《西线无战事》给观众展现的是一个又一个的地狱。保罗一行人怀着报效祖国的热情踏上战场,不料那里带给他们的只有恐惧和死亡,战友们一个个相继死去,到了最后他们都不知为何而战。
保罗在一次战斗中负了伤,本以为脱离了战场到了医院,他就能获得安宁,可医院是一个更可怕地狱,到处是呻吟声,断手的、断腿的、失明的、终身残废的数之不尽,更要命的是因为伤员太多,床位经常不够用,而医生、护士、药品也严重缺乏,为了保持床位数量,一些伤势严重的人员被拉去特别室“处理掉”……
保罗本以为到了“和平地带”,就能获得安宁,可这里比战场和医院更恐怕、更叫他恶心。从来没上过战场的市民们,一个个拿着地图“运筹帷幄”,争论着战争应该怎样怎样打,才能顾全“大局”。大人们正在用军国口号鼓动孩子们到战场上去送死,当保罗对此提出抗议时,孩子们非但不理解他,反而骂他不爱国、胆小鬼……

在现实中,雷马克也曾被人说成是胆小鬼,只因不敢上战场才喊反战,这话完全是井底之蛙的看法,雷马克在一战中数次负伤、还曾拼死抢救过战友,他这一生,无论是从军人、还是从反战的角度,都是一个英勇之人,绝不是懦夫、或者只会天天躲在安全地带喊爱国口号的小丑。
《西线无战事》对战争的态度并非“害怕”,而是“厌恶”。剧中保罗在一个法国士兵面前的自白,正是一种超越民族的世界观。
历经了战争带来的各种折磨后,保罗恨透了冷血的医院、恨透了这个病态的社会,他选择了重新返回战场,宁愿到前线去自取灭亡,那个当初令他恐惧不已的鬼地方,才是他的心灵寄所,至少那里有与他同甘共苦的朋友们。

小说版及79彩色版《西线》,保罗死后,因为那天德法“停战”,两军没有发生激烈战斗,只有零星的枪声(可有一枪却打死了保罗),在这天德军前线司令部的战报上,清楚地写着:“西线无战事”。
这就是作品名称的来源,对整个故事炮火不断的最大讽刺。

《西线无战事》当年给我带来了强烈的心灵冲击,片尾的墓碑画面中间,死去的人们一个个一脸茫然地回头,当初的他们并不知战场的险恶。

这股震撼使得我对《无情战地有情天》有着特别的期待,整部片子看了下来后,它让我感到意外,但并没有失望。

《无情》的叙事风格完全不同于《西线》,它不再刻画血腥的枪林弹雨,格调更为平静。影片对德军的批评含蓄而尖锐。

《西线无战事》主要描写血淋淋的战场生活,而《无情战地有情天》则主要描写战场以外(实际不是“以外”)的生活。

说来也是,雷马克对战场的思考,在《西线》中已经得到了最大体现,并没有必要换个时代重说一遍,所以在《无情》中他换了个思考角度。

这两部影片都能唤起你对主人公的同情,但并不是那种拙劣的“德国人民也是战争受害者”的同情,则是对小人物被整个历史所绑架的同情,个体的愿望在集体的失控面前显得如此的苍白。

《无情》的剧情中频频出现空袭警报和城市被盟军炸毁的画面,但它并不同于《再见萤火虫》那样一味地强调平民受到的伤害,这部影片的视角非常特别,更偏重描述警报给人们的日常生活所带来的影响,工作、散步、吃饭、与女友约会,这种在和平时期让人习以为常、理所当然的事情,总是被警报声中断,日常生活根本不得安宁,让人倍感和平岁月的珍贵。

《异域孤军》中,战友们在玩吹牛游戏的时候,邓克保“吹”了一个让所有人都为之下泪的“牛皮”:在一个安稳平静的家里,每天都陪着家人一起吃三餐……
比《异域》早拍几十年的《无情》,不也是传达了这种价值观吗?

大概也只有雷马克这种真实体验过战争的人士,才能在当时用这么“特别”的视角看问题吧,而他这种对战争时期日常生活的另类思考,往往被其他战争片所忽略,日本虽然拍过不少关于东京轰炸和原子弹的影片,却也没怎么触及到了这一点,即便有触及也显得概念很模糊。

《无情战地有情天》还有一点是很难得的,就是同情了苏联人。对德国人来说,这是对战争的反思,而对美国人来说,当时处于冷战期间,能够在普遍敌视苏联的环境中怜悯一下俄国人民,已属不容易。

而雷马克对战争中的仇恨和疯狂也描写得非常到位,苏联人不因你的拼死相救而不记恨你,德军士兵们对同伴的自杀表现得无动于衷,某些军官炫耀着自己对弱者的蹂躏,饱受空袭的普通民众变得麻木不已,深爱孩子的母亲们把眼泪挥在送孩子上列车、而不是控诉不义上……战争的疯狂已经将众人的心扭曲得不成样。

总的来说,雷马克的《无情战地有情天》和《西线无战事》,两者的叙事方式虽然不同,但却异曲同工,同样达到了反战目的,直视了人性的脆弱面。

纳粹上台后,实行(和谐字眼),对文化人进行(和谐字眼),许多文化人因(和谐字眼)不得不离开心爱的祖国,辉煌灿烂的魏玛影坛遭到了极其严重的毁灭。

雷马克因为宣传反战思想,被迫逃往国外(他的妹妹后来在战时因反对战争而被判处死刑)。导演塞克因其天才受到了小黄(戈培尔)的赏识,但为了保护犹太妻子,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出国。

这两人只是德国本土受害人中的冰山一角,如果要列一个名单的话,它可以长到与我国的(和谐字眼)相比。从中你可以看到魏玛时代德国文化人的创造力、以及纳粹对德意志文明的破坏力。

可你要知道,用十几年的时间来破坏文化,不代表你只需十几年就能重新创造它,所以二战后德国电影的水平一落千丈,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能恢复元气,极(和谐字眼)毒害之深一目了然。

有些人换了国籍,可他们依然深深地爱着自己的祖国,雷马克和塞克就是这样。有些人留在国内,却干着卑鄙无耻的事,他们摧残着本国的文明,束缚着本国的思想,是文化上的卖国贼,戈培尔就是这样。

最后,就以《西线无战事》的一段名言来作结尾吧:

“这不是一次谴责,也不是表达内心的忏悔,更不是在描述一场冒险,对于那些经历过生死的人来说,战争绝不仅仅是冒险。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虽然侥幸从战争中生还,但还是被战争毁掉了,战争给他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痛苦记忆……”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乐比TV,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乐比TV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