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

评分:
10.0 力荐

原名:Les choristes又名:歌声伴我心(港) / 唱诗班男孩 / The Chorus

分类:剧情 / 音乐 /  法国   2004 

简介: 1949年的法国乡村,音乐家克莱门特(热拉尔·朱尼奥 饰)到了一间外号叫“塘低”

更新时间:2024-01-01

放牛班的春天影评:教育社会学视角解读《放牛班的春天》


该影片讲述的是一位怀才不遇的音乐老师马修来到名为“池塘之底”的辅育院,面对的不是普通学生,而是一群被大人放弃的野男孩,马修通过音乐改变了孩子以及他自己的命运的故事。

本文将从教育社会学的视角解读《放牛班的春天》中描述的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与教育行为。

参考书目《教育社会学》,徐瑞,刘慧珍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第二版。


一、教育现象:
(一)班级的社会学分析:班集体建设
学习是一种人际互动的过程,班级是一种社会体系,在班级生活中的人际关系状况和学习过程有着直接的关系。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活动关系的性质,都会对学生的学习与个性发展产生影响。
将班级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初级群体,对于克服学校教育中的管理主义倾向,更好地进行班级建设,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班集体建设具体可行的方法主要是建立彼此支持而非互相防备的群体关系,给每个人表现和为集体做贡献的机会。片冈德雄认为,班级的支持性气氛具有以下特点:1.集体成员充分信赖他人。2.宽容与助人是群体的价值认同。3.学生能够形成比较独立、自信的态度,具有创新精神。4.较注重学生间的合作与互助。此外,在班集体中有目的地开展一些集体活动,适当选择班干部,提倡互相关心等方法也有利于班集体建设。
例如在电影中,马修老师通过整个班级组建音乐合唱团的方式,在班级中建立了彼此支持的群体关系,使班级氛围由原先的学生之间的对立倾向转为集体协作;同时,班级氛围的改变也让老师也改变了工作态度,教师能以更好的精神面貌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例如数学老师知道马修老师教授学生唱歌时,在上课前也哼起了愉悦的曲调,并且和马修有一段轻松愉悦的对话:“-祝你愉快!-你也一样,我亲爱的同事。”

(二)教育与社区:家校合作
美国教育社会学家乔伊斯·爱泼斯坦的重叠影响理论以及其他研究者的工作,对于深入开展学校—家庭—社区联结的理论研究与具体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重叠影响理论认为,家庭、学校、社区三种不同背景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了重叠影响。在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最成功的学校—家庭—社区联结拥有着共同的愿景和目标,承担着共同的任务和责任。这意味着家庭、学校和社区每一方都不必独自筹划和承担孩子的教育与成长问题,因为这是三者需要共同思考和承担的问题。而学生的未来学习与成长发展如何,这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电影中,马修老师就是一名家校合作的推动者。例如马修发现莫杭治的音乐天赋之后,多次与莫杭治的母亲沟通,说服她让儿子深造音乐,并且和莫杭治进行了多次单独谈话,帮助他打破与母亲的隔阂。后来,莫杭治被送往音乐学院,而莫杭治的母亲也不再让他寄宿学校。50年后,莫杭治(皮耶尔)成为了一名著名的音乐家,这与马修老师对他才华的发掘和推动家校沟通的努力密不可分。

二、教育问题
(一)问题少年和越轨行为
电影给“池塘之底”的定义是:政府专为“再教育”问题少年们设置的寄宿学校。问题少年是指因为社会转型、家庭教育失职或因为学校教育缺失导致在心理和学业等方面出现问题的青少年。在电影中,这些少年的问题非常复杂,有逃学、偷窃、校园欺凌、跳楼自杀、挑战教师权威等越轨行为和心理问题,也有家庭因素导致的问题少年,例如父母双亡的孤儿,父母对子女不管不问等等,家庭问题给这些儿童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的创伤,导致他们在学校群体中处于劣势地位。
对问题少年的教育目的是为了在保证他们正常学业的基础上对他们进行再社会化。再社会化是一种特殊的继续社会化,是指一些特殊人群原来的社会化失败或基本上已不适用,而重新学习社会的价值和行为规范的社会化过程。其基本特点是改变社会化对象原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例如电影中,佩皮诺是个孤儿,父母在战争期间死去,他只有给同伴巧克力豆才能吃到饭。佩皮诺面对的问题是校园欺凌。马修后来发现佩皮诺被其他学生孤立,及时警告孤立佩皮诺的学生,向学生传递了校园欺凌不可取的正面的价值观。
学生越轨行为是指青少年所实施的,违背一定社会的规范或期待,对本人或社会发展造成不良影响,从而被社会给予否定性评价的行为。影片中的问题少年们有着各种各样的越轨行为:逃学、打架、偷窃,甚至对他人进行暴力攻击和进行违法犯罪行为。
越轨行为产生的原因主要可以用社会控制理论和标签理论解释,而这两方面的理论也可以延伸到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首先从社会控制理论的角度分析,电影中莫杭治和蒙丹的父母选择把他们送往寄宿学校,他们被迫过早地离开了家庭和学校,导致他们缺少关键社会纽带的约束(例如“附属”“奋斗目标”“参与”和“信仰”),他们对个人、集体、社会的观念和态度相当淡薄,进而导致一系列越轨行为。其次是标签理论,在越轨者成为越轨者之后,如果被重要他人(significant others)发现并公布于众,即被贴上越轨者的标签,那么越轨者会开始形成一个新的自我概念,认定自己是越轨者并按照越轨者的方式去行动。这时的社会越轨就已从初级越轨转变为次级越轨,即习惯性的、持久性的、程度严重的越轨。电影中的蒙丹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程度严重的越轨者,因为他所处的环境不断地认定他是某些越轨行为的制造者(即使某些事情实际上不是他所为),蒙丹被一次次贴上消极的标签,这某种程度上强化了他的越轨行为,因此蒙丹在整部电影中是最难教育的青少年。
影片中,哈珊和马修面对学生的越轨行为采取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1.哈珊校长的行动-反应教学原则,对学生越轨行为的惩罚机制
“根据我们行动-反应的原则,肇事者将被严厉惩罚。”“行动-反应,这条是大伙都明白的准则。”
行动-反应在校长看来是运用心理学中的惩罚机制:学生表现越轨行为后(即使是最微小的),教师给予厌恶刺激,来降低学生行为频率,教师通过这个方式以期减少学生的越轨行为。校长把这条教学原则作为铁律,并且传递给教职工,让教职工以同样的方法对待学生。但他不断地滥用这条行为主义理论,对学生的身心和人格发展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2.马修老师的行动-反应教学原则,对学生越轨行为的转化机制
①“对佩皮诺来说,这里什么都要交钱……你(莫杭治)在做些我看来不该做的事,违反纪律,打架,和流氓们凑堆,这也许能让别人失望,可我不会。”
在这段对话中,马修明确地指出了莫杭治的越轨行为,但也明确地告诉莫杭治这些行为并不会让自己放弃对他的关注和引导,以一种协商、宽容、谅解的方式化解了师生矛盾,促使学生能够反思自身的问题与不足,从而唤起对教师的信任和对自我的约束。
②“池塘之底”的小男孩们十分顽劣,在马修来到学校的第一天就见证了学生对马桑大叔的恶作剧。校长哈珊对此的态度是找出肇事者(不论是否正确)并停止所有娱乐活动。后来,马修与哈珊协商时,同意取消娱乐活动,承诺他会找出肇事者。但只要一有机会,马修就坚持让学生进行娱乐活动。学生通过足球等团体活动能培养协商合作,团结一致的意识和品质;马修也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从而减少了他们的越轨行为。
因此,从社会控制理论看,减少学生越轨行为的产生就要注重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崇高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目标;注重学生的道德养成教育,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以便学生的关键社会纽带得以强化,防止其行为越轨。标签理论提醒我们在教育过程中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切忌乱贴越轨标签,当发现学生存在越轨行为时,教师应对其原因进行全面细致的了解,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细心做好越轨学生的转化工作,同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改过自新。

(二)教师的职业倦怠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由于工作压力过大导致的教师工作热情丧失。教师职业倦怠具体表现为:疲劳感、缺乏工作成就感、丧失工作热情、易于贬低学生以及逃避教学的倾向等。因职业倦怠想离开学校,但又不能在别的地方找到合适的工作,所以许多教师在他们大部分的职业生涯中,仍然留在不喜欢的工作岗位上。
在电影中,校长哈珊的职业倦怠表现为没有晋升机会,不得不留在“池塘之底”。面对难以管理的学生,哈珊或许尝试过用类似马修的民主式教育方法,但他缺乏对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的科学掌握,也缺乏耐心和责任感,于是他不断地对自己的职业感到失望,把个人失望的情绪转化为对学生使用暴力,例如不计后果地误解和惩罚学生。对哈珊来说,个人荣誉和职业晋升比用科学的态度教育学生更重要,因此马修对哈珊的评价极为尖刻:“你是个不称职的人,极度狠心。”
教师职业倦怠最终受损害者还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对象——学生。例如电影中校长哈珊的十万法郎失窃,所有人都误认为是蒙丹偷走哈珊的钱,蒙丹被哈珊殴打后被送进警察局,后来老师发现实际上是郭邦偷的。对此哈珊的态度是:“即使蒙丹没干这事,他迟早也是要犯事的,对于这种人,根本无药可救,根本没有……他正受到应得的制裁。”然而事实是,蒙丹由于受到极大的误解而仇恨学校,于是他出狱后焚毁了学校——以一种极端报复的手段向哈珊控诉。由于学校出现火灾事故,哈珊本可以得到的财富和个人荣誉同样付之一炬。后来,学监沙贝、朗古鲁瓦和马桑大叔联合起来,揭发了哈珊虐待学生的做法,哈珊最终被辞退。哈珊不仅葬送了蒙丹的前途,也葬送了自己的前途。
如果职业倦怠的教师不能及时调整心态,长此以往难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推进教学改革,甚至会成为教学改革的阻力。如果校长长期处于职业倦怠的状态,其下属也会更容易职业倦怠。例如马修来到校园之初,哈珊以冷漠否定的态度看待马修的合唱团,其他学监也都以同样的态度看待马修的教学改革;但后来马修的实验确实让学生有所变化后,哈珊逐渐接受了马修的改革,其他学监也同样接受。
从社会学视野看,教师压力的根源在于社会结构和学校的组织结构;教师倦怠成因的研究重点有教师的社会属性、学校环境的组成以及教师培训的特征,依据这个分类,可以将电影中教师职业倦怠的外部表现分为以下三点:
1.在“池塘之底”中,学校的组织结构遵循严格的科层制,教师的社会属性层层分明,校长拥有最大话语权,而其他教职工无权过问校长的事务,例如哈珊校长让教职工必须称其为“校长先生”。这种管理方式形成了过度的科层化,必然增加了对教学人员的困扰,降低学校组织的教育效果。在吴康宁看来,学校组织充其量只是一种半科层化组织。
2.教室环境的布置以灰色调为主,万分沉闷,讲台前甚至放置人体骨架。阴森恐怖的环境氛围势必会影响教师的教学心态,引发学生对学校的抵触心理,从而导致一系列教学问题。
3.专制和自由放任的管理风格容易导致教师职业倦怠。在电影中,校长专制型的管理方式导致教职工失去职业热情,从而引发职业倦怠。
因此,从社会学角度看,改变教师所处的组织环境,降低工作压力是防范教师职业倦怠最根本的措施。通过改变校长的管理风格来减轻和克服教师职业倦怠,要比给大量的教师提供心理治疗更有效率。

三、教育行为
(一)民主的教育方法
师生关系可以分为民主型、专制型、放任型三类。
民主教育是一种向公民传播民主理想、培养民主素质、养成民主习惯的社会活动。它通过培养民主意识和态度、增进民主知识、提高民主能力、树立民主信念等途径,促进公民民主素质的提高,最终使他们成为民主社会的合格公民。
只有民主的教育才能在对学生进行民主教育的过程中收到实效,才能真正地促进学生民主素质的全面提高。具体方法有:1.培育民主的校风。2.促进学生自治。3.营造教学民主的环境和氛围。4.营造学校民主管理的环境和氛围。
通过研究电影中马修老师对培养民主的校风的努力,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颇有裨益。马修主要的做法是倡导宽容的态度和精神,具体事例如下:
①马修第一天来到学校的时候,就目睹了学生对马桑先生的恶作剧:马桑先生拆穿学生的骗局,学生就在在医务室门口设陷阱,伤了马桑的眼睛;老师没收学生的香烟,学生就用剪刀捅老师的手臂。关于这种情况恶劣的学生报复行为的成因,主要是压抑的校园文化导致学生的叛逆亚文化尤其严重,并且学校缺失公平公正的民主氛围。对此马修的解决办法是:不把学生带去校长室接受惩罚,但让他到医务室工作,照看马桑大叔直到康复为止。通过这个方式,不用老师强调和责难,学生自己会意识到自己所作所为并非“简单的恶作剧”,而是会危及到老师性命的恶劣行为,从而减少自己的越轨行为;同时,这个学生也受到了马桑先生的信任,促进了师生关系的良性发展。
②马修第一天来到班里上课,班级秩序一片混乱。校长突然到访,所有人都立刻安静下来,这时马修身边站了一个小男孩,校长认为马修正在惩罚他,但马修解释道准备要写黑板问他问题,并没有准备惩罚他。马修运用宽容的态度(教育机智)化解了矛盾。
③学生偷了马修的公文包,发现了马修的乐谱,马修发现学生的偷窃行为后,选择再一次替学生说话(而其他老师反对他的做法),马修通过学生的偷窃行为敏锐地觉察到学生对唱歌的喜好,决定挖掘他们的潜能(教育行为的转折点),但后来也运用教师的权威告诉学生禁止翻看老师的东西,在宽容的同时也规范学生的行为。
④莫杭治对马修靠近自己母亲的行为感到不满,向马修扔墨水,马修于是不让莫杭治参与合唱,通过这一行为,马修让莫杭治对集体观念有所认识。后来公爵夫人到访学校,马修给莫杭治单独展现音乐才华的机会。“在莫杭治的眼神里,我突然读到了很多东西,自豪,被谅解的快乐,还有,对于他是第一次,懂得去感激。”
而马修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在马修被解雇的那天,他收到孩子们的祝福纸条。“在那一刻,我感觉自己的每寸肌肤都透出了愉悦和乐观。”
因此,在当代教育中,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只有民主的师生关系才有可能造就具备高度民主素质的学生,只有越来越多这样的学生不断走向社会,建设民主社会的目标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放牛班的春天的相关影评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乐比TV,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乐比TV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