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记录
在《巅锋》一袒心迹之前,铁岭姑娘李雪琴在她26岁之前已经火过两次。 一次是2019年初,因一则喊话吴亦凡的短视频无心插柳地被吴亦凡回cue,李雪琴作为网红而意外爆红,收获无数的转发与冷妒;一次是今年夏天,因在录制新一季《脱口秀大会》的过程中表现惊艳,李雪琴作为脱口秀演员而广受瞩目,收获无数的流量与热捧。
脱口秀是很高级的幽默,通常情况下,它都能通过表演者的精心设计,在揭示真相的同时消解严肃,除了整场最值得玩味的一个“闷梗”——“对北京来说,我连个备胎都不是。我为它奋斗,为它攒钱,为它付出青春。我走的时候,我还跟它说,再见了!它也说,你谁呀?” 丝毫不令人意外的是,由于背后指涉的过于真实,这个段子只引起了现场少数人发笑,如果某些无奈连脱口秀都盖不住了,足见到了多数人理应直面的程度。 冥冥之中,李雪琴信手拈来的慵懒幽默,戳中了这个时代无法回避的深层困境。
撰文 | 先斑
出品| 腾讯新闻好雨知时工作室
用李雪琴自己的话说,“看热闹和喜欢是两码事”,我和很多人一样,看热闹之际最喜欢这位天赋型选手“遗憾专场”的段子:
“还有一群人,我在北京的时候,他说北京不好,压力大,我离开北京了,又说北京多好,机会多。我就感觉就这些人,他们活着唯一的目的,就是告诉我:生而为人,你很遗憾。很多人都觉得,只有在北京才能实现他们的梦想,今天我就冒昧地问一下,你们的梦想是举办奥运会吗?”
先于李雪琴,脱口秀艺人池子也有一段“北漂故事”。
“大家经常说,逃离北上广,为什么我从北京又跑到上海来,因为我确实当时年轻,我以为这个逃离北上广是个顺序。”
北上广不是围城,不是里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进来,而是外面的人不懂里面的人为什么不想出去,里面的人不懂外面的人为什么不想进来。
在社会资源不重新调配之前,“逃离北上广”只是一个可以写进段子的伪命题。李雪琴的同龄人之所以要在没有尽头的地铁线路中疲劳往返,不在于北上广太多,恰在于北上广太少,如果我们有二十个一线城市,也许每个李雪琴都能从一开始就轻松许多。
梁文道曾经谈到过一件事,很多他近几年接触的年轻人,后面都陆续离开,没能在北京待下去。离开的原因,无非是买房无望、房租上涨、工作不稳定、生活成本加大,或是一些众所周知的麻烦。当然,几乎没有空窗,就会有毕业生填充进来,把坑补全,直到他们也进入下一轮的循环。
值得注意的是,和大多数同龄人不同,当初的离开是李雪琴自己的选择,她不仅能够安然接受这条新路,而且能把经历编成段子。为李雪琴提供心灵驿站的,正是赵本山小品宇宙的尽头——“大城市”铁岭。
在新一期《巅锋》中,主持人何润锋问李雪琴什么是东北最大的魅力,李雪琴的回答令人想起多年前《新周刊》台湾特刊的总结“台湾,最美的风景是人”,在这个95后东北姑娘的眼中,东北最美的风景也是人。
如果说台湾人的魅力是传统乡俗的温润如玉,那么在李雪琴的观察里,东北人的魅力则是红尘看破的莫名乐观,这种乐观构成了一种独特的生态,以至于令大都会的马太模式无从安放。
在李雪琴的故乡铁岭市开原县,由低开低消、同质的餐饮娱乐、常年不变的房价构建的生活稳定可靠,没有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没有吃着碗里瞧着锅里;没有这山望着那山高。
毕竟这里经历过一个特殊的时段,反映在文艺作品,黑色幽默有《钢的琴》,横眉冷对有《铁西区》,批判现实有《下海》,横跳有《新宿事件》,侧记还有《白日焰火》与《无证之罪》。哀伤与迷惘过后,振兴变成了一个望洋兴叹的叙事,历史的风尘由荒诞不经与玩世不恭接盘,它奠定了主流发展方向之侧那份“因寡而均”的底色。
物质生活极易满足会造成精神生活怎样的转向,这是另一个话题,比它更紧要的则是,李雪琴口中那句“大家普遍活得敞亮”,隐含的或许是当代社会最稀缺的退出机制。
人类学家项飙讲,我们通常所说的内卷,指的是高度一体化的市场竞争成为社会导向,成为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和资源的分配方式。内卷型社会是一条单行道,是一个陀螺式的循环,是一个高度动态的陷阱,非常耗能,而且最重要的是,它没有退出机制。
由于奋斗目标、价值体系、竞争方式和奖惩方式的高度单一,退出的人不止要在物质上受压迫,精神也会遭受责难。成功者一定要把失败者摁在地上摩擦,让他承认他是没用的废物,至于成功者是否因此快乐,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果成功者不这么做,先前搭进去的就全白费了。
这样看来,还是李雪琴的选择更好,毕竟在一个人与人之间不以攀比为唯一目的的环境下,所有人都不用上紧发条、机械地活着,没有脱口秀也能很快乐。
何润锋采访李雪琴的时候,从排满的行程表上见证了她圈粉无数的代价。对此,李雪琴仍不忘习惯性地自嘲,“那人家看得起你,看不起你凭啥让你这么忙”,她把自己比成娱乐圈的基层,可至少和真正的基层比起来,李雪琴现在能和一众明星同台献艺,早已超越了最初“多接点广告”的念想。
被“996”嵌套以及连“996”都不敢奢望的真·打工人,才是真正忙碌的基层,网络时代以降,很多工作时长不再像以前那么固定,上下班之间也不再存在明显的界限,手机必须24小时开着,以应对随时会来的工作需要。
在节目中,李雪琴正面回应了何润锋提出的“丧文化”,她认为年轻人普遍很丧,但并不代表他们没有目标,或是干脆放弃了奋斗,北京、上海那么多凌晨下班的,不都是年轻人吗?说他们懒癌晚期、废柴成群,恐怕连出租车司机都不答应。
李雪琴不明白的是,年轻人都被逼得这么累了,为啥还不让人唠叨了?同样的工作强度放在上一代人那里,都是不可想象的。丧的好处在于,它在社畜文化与混吃等死之间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缓冲区,用以释放上班族无从排挤的精神压力。一个人口头上丧,态度上掉链子,不代表他行动上一定拉稀摆带。
出于对同龄人的细微观察与贴心体悟,李雪琴才能设计出鞭辟入里的段子,赢得听众的认同与拥戴,《中国青年报》对此评价道——“她的脱口秀都不只是廉价笑料的堆叠,而是以一种黑色幽默的方式植入思考、传达观点,进而推动了脱口秀乃至整个喜剧行业的自我迭代。”
遗憾的是,李雪琴能改变脱口秀设计笑点的方式,有些人却不愿改变他们对待年轻人的方式,只要后者表露出一丁点真实想法,而不是按照教条成为流水线上的螺丝钉,就会被扣上一顶“不成器”的帽子。其实持偏见者只消问一句,年轻人为什么选择丧?答案就有可能迎刃而解。
在泡沫经济崩溃或阶层流通不畅的社会,年轻人之所以怀揣佛系、一心养生、陷入低欲望,是因为机会少到令人没法竞争,普通人再多快几步,也买不起房子,改变不了命运,那干嘛还积极,一切随缘吧!
有部日本喜剧片叫《我只是还没有全力以赴》,充满了昭和男儿对平成废宅的深情控诉,男主角是个中年人,失业之后丧得扶不上墙,整天在家里啃老啃幼,说是要当漫画家,却也不辛勤作画,稍微遭遇退稿,就堂而皇之地一蹶不振。
但在片尾,父亲捧起他那章《人生三百年》的漫画,却也流下热泪:如果人能活三百岁,总有时间慢慢重来,也许可以不那么急、不那么累、不那么在意成功,也不那么悔恨失败。原来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不是一场苦行,而是一件你稍不留意就会浪费的馈赠。
罗丹有句话:“只要你从中收获了经验,做什么都不算是浪费时间。”由此观之,世间很多被人诟病的生活方式,都极富人生价值,而最浪费时间的,就是按照世俗规训成为那种不动声色的大人。
李雪琴自己说,她的成就感更多来自让观众笑,而在我看来,她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让观众笑。对于职业的喜剧演员来说,让人发笑是容易的,难的是通过巧妙的隐喻,在笑声之中传递一些经过提炼的亦大之理。
《巅锋》给我们留了一个思考题:什么造就了这样一个三观正的活宝?是她的北大学历或留学生涯吗?又或者说,为什么在李雪琴第一次出名之后,网上会针对她的求学背景涌现出“非典型精英”的异议?
首先,名校毕业是否等同于精英,答案都是不一定的,尤其是在“名校究竟教什么”都亟待检验的当下。其次,在我的观察中,李雪琴就是好的大学教育培养出来的模范。好的大学教育,学风宽松而严谨,注重人文与科学的因果关系,尊奉“在这里吟诗,或者无所事事”的箴言,差大学的典型特征,是学生从大一开始就一门心思准备考研。
李雪琴在不同阶段选择的牌匾与学科,对于塑造今天的她并不重要,真正养人的,还是学术氛围与思想环境。在《巅锋》中,李雪琴告诉何润锋,北大四年给予她最大的财富就是平和,在一个兼容并包、多元开放的环境中,她不再像以前那样跟人进行价值观上的辩论,她愈发觉得每一种存在,都有它值得倾听和尊重的地方。
可如果你看过国际关系学院储殷与网红教师张雪峰关于教育的辩论,就会发现并非所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都能站到李雪琴的视界。比如储教授的观点在于:家境不好的孩子,大学应当选择好“变现”的专业,选文史哲就等于不理性,一个人好不容易考进北大,结果去学考古或历史,就是对自己和家庭都不负责任。
犹记得在《奇葩说》的第一季,高晓松还在呵斥炫耀“清华人生”的梁植——名校毕业不是给你找工作用的,而是为了让国家相信真理。这样的道理,李雪琴们早就明白了,而价值观单一的人可能永远不接受,他们饱含说教意味的话术再怎么绕来绕去,归根结底都是要迎合现行的社会结构,为既定的安排做一个理论润滑与舆情调试。
令我惊奇的是,如此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观点,竟然被一众网友称为“良药苦口”,在我看来,这种发言不叫“立足现实”,而是张雪峰所言的“劝人认命”。就好像艺术家、哲学家、诗人、导演只配诞生在贵族家庭,因为只有如此血统才可以无视成本,尽力把孩子往风险极大的特殊道路输送。
这个逻辑就等于是在说,以上职业所需的才能,皆是可以用钱砸出来的。可从古往今来的事实来看,一个思想家也许降生在无忧无虑的小康之家,也许成长于三迁求邻的嘈杂之地,从概率的角度倒推,绝无可能得出真知灼见。远的不说,李雪琴现在就在万中挑一的娱乐行业从业,但她并不来自于一个典型的富贵之家。储教授的思维模式之所以会如此,或许正在于依照他的观念,并没必要从“毫不重要”的历史中寻找经验教训。
历史学家卡尔·肖斯科说过:“现代人对于历史已经变得漠不关心,因为历史对他们来说没有实用价值。换句话说,导致历史消失的是人们事不关己的态度,而不是他们的固执和无知。”
可只要稍微了解一点“无用”的社会科学,就会明白“人多导致竞争激烈”的“资源说”的荒谬——竞争从不是双边关系,而是三角关系,永远需要第三方来裁决。所谓的短缺,皆是人为;所谓的体面优劣,皆是人定;所谓的供需关系失衡,皆是人设。
今天,仍有人催你快马加鞭、疲于奔命,只有李雪琴透过她的段子告诉你,“认输”也好,“投降”也罢,你可以停下来、退出去。
下载电影就来乐比TV,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乐比TV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