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尼

评分:
6.0 还行

原名:Toni又名:

分类:剧情 /  法国  1935 

简介: 《托尼》的故事改编自四名意大利移民在法国南部小镇当矿工的故事,线索由当地的警察局

更新时间:2009-01-12

托尼影评:《托尼》:真的克服戏剧性了吗?

感想更多的对于MOC网站上所选登一篇关于此片的介绍文章的不同看法。

在谈及影片背景时,该文写到:大师雷诺阿在他的《我的生活与电影》中不仅否认《托尼》是后来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先驱,而且明确指出了两者间的不同。“那些意大利电影非常戏剧化,而这正是我的这部电影所要极力避免的。”

接着又写道:大师非常客气没有进一步指出意大利新浪潮主要电影(包括《偷自行车的人》)致命缺陷。即出于对于普通人的悲惨命运的深刻同情,而使自己陷入了多愁善感之中不能自拔。《托尼》则相反,它并不纠缠于悲剧之中,而仅仅是观察与呈现。

不知道文中所谓意大利人陷入多愁善感而不能自拔指的是什么?或许是指意大利导演在创作此类作品过程中通过镜头、音乐等手段表达了自己的左翼思想,而失去了真正意义的现实主义? 似乎有一定道理。但个人却认为,仅在故事情节层面上很多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还是在追求写实性和非戏剧化的。例如《偷自行车的人》。主人公典当被褥买来自行车幸运谋得一份工作。但随即自行车被盗。走投无路的他最终选择去偷别人的车并被抓……情节朴实无华,绝少波澜,代表了那个时代底层意大利底层城市平民的基本生活状态。

而本片所讲述的又是什么呢?托尼乘火车来到法国南部小镇做工。入住的第一天,女房东娘玛丽就对他颇有好感。镜头一转,两人已经同居多时,但感情却因托尼移情于本镇的农庄女子约瑟芬而出现危机。约瑟芬的叔父的对托尼有好感,但他工作矿场的头头花花公子艾尔伯特也在追求约瑟芬。后来约瑟芬嫁给了艾尔伯特,而托尼不情愿地与女房东结婚。三年后叔父死去,矛盾爆发。艾尔伯特到处沾花惹草,粗暴对待约瑟芬母女。而托尼却由于一直惦记约瑟芬而使妻子无比痛苦。玛丽最终选择跳河自杀……没完,后面还有高潮迭起。但即使简述至此,也不难发现,故事情节具有较为强烈的戏剧化特征。至少是比丢车、偷车要跌宕起伏了许多。

当然,文中所说的雷诺阿极力避免的戏剧化,或许指导演在叙事过程中的镜头运用是相对客观,而非故事情节本身。但问题却在于,如果所选择的故事具有比较强烈的戏剧化特征,那么即使你的表现手法比较低调,又能否最终实现所谓的非戏剧化的写实性效果呢?何况,雷诺阿也并未表现出始终如一的非戏剧化的低调。在艾尔伯特被杀时一场戏中,如果按照他的创作原则,就不该出现约瑟芬捡起枪瞄准艾尔伯特,以及后者惊恐的特写镜头。而只要一个中镜的男人中枪倒地即可。

类似的矛盾还出现在本片的演员表演层面上。布列松曾说自己因受不了过去电影(当然是法国电影)中的虚假做作的舞台腔,所以创造了无意识表演的理论并在导演实践中加以运用。他的“立”是否达到目的姑且不谈,至少“破”的还算到位。电影镜头中的演员的表演,的确是应该与舞台戏剧有所区隔。可《托尼》的演员表演却多多少少作为布式理论的反面案例。特别是玛丽自杀前后的一场戏。那位扮演玛丽的女演员,对于角色的情绪变化起伏的把握可以说有明显的舞台化痕迹。换句话说,就是看着比较做作,比较假。两位法国电影大师都在追求自然、真实。但他们在对待演员表演的认识上,却几乎持完全相反的观点。殊途真的可以同归吗?大家不妨展开讨论。

结尾,悲剧发生的同时,又一列满载移民劳工的列车进站。人们像三年前托尼一样提着行李唱着歌走出站台。貌似一种命运的轮回的感觉。但仔细想想却不然。电影至始至终都没有表现过外籍劳工在法国当地受到了歧视和不公。相反,托尼还与本地女房东和农场姑娘先后坠入爱河。因此,这场爱情悲剧并不具有明显的时代和社会特征。没有任何理由相信托尼的后继者们会有谁走上同他一样的命运轨迹。那么又何来轮回之说?对此,还是MOC上的这篇文章的解读更准确一些,“它意味着,我们刚刚所目睹的这场令人震撼的悲剧,在社会和时代的洪流中留不下许久的印记。”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乐比TV,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乐比TV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