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的抉择

评分:
6.0 还行

原名:Sophie's Choice又名:索菲的抉择 / 苏菲亚的选择 / 苏菲的选择

分类:剧情 / 爱情 /  英国   1982 

简介: 一位来自美国南部的年轻作家斯汀戈(彼特·麦尼科 Peter MacNicol 饰

更新时间:2020-01-24

苏菲的抉择影评:徐帆的抉择VS苏菲的抉择:论中国式亲情的zz正确


《苏菲的抉择》和《唐山大地震》两篇影评放在一起了,所以比较长,3037个字,阅读大概需要花费20分钟。


有人说看完《唐山大地震》很感动,那推荐你看看《苏菲的抉择》:同样是母亲,做出了同样艰难的抉择,但我总觉得,徐帆饰演的中国式母亲,太容易原谅自己了!

苏菲的抉择

唐山大地震中,徐帆的抉择

首先声明,我在这里不想讨论什么“重男轻女”的问题,更不会因为她们“做选择”这件事本身而谴责她们,因为在那种情境下,总要做出选择的。我在意的是:两位母亲做出抉择之后内心的情感——苏菲最终选择自杀,徐帆却很容易就原谅了自己——而我作为一个旁观者却迟迟无法释怀!

先说苏菲吧。苏菲的内心比较复杂:她面临了3次选择,在这3次选择中,她分别抛弃了正义、放弃了亲情、践踏了廉耻

这3次选择带来的不同程度的愧疚和创伤,跟随影片的推进及苏菲的自我曝光而由浅入深、一一揭露出来。

在二战期间,苏菲作为一个波兰人,内心是同情犹太人的,但是她的父亲确是个彻头彻尾的反犹主义者。苏菲从小就对父亲言听计从,从不敢反抗。因此,尽管她对父亲的种族灭绝计划深恶痛绝,但还是帮父亲打印了很多反犹的文件。——这是苏菲的第一次选择:身为一个善良的人,却违背良知,助纣为虐。

这次选择带来的创伤是:她对犹太人有着深深的内疚,她对自己的帮凶行为无法释怀。出于潜意识中的赎罪心理,她找了个犹太男朋友,尽管这个男朋友是个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她动辄打骂、羞辱,她还是全心全意的爱他、无怨无悔的包容他。

然而,毕竟,她没有直接参与迫害犹太人,只是打印了一些反犹文件而已。包括在她的反纳粹男朋友向她求助,她出于明哲保身的目的而拒绝了,选择袖手旁观。但这些都不算是对犹太人的直接迫害,归根结底,她只是懦弱而已。所以,这层的愧疚给她带来的创伤相对比较浅

虽然苏菲不是犹太人、他的父亲是反犹主义者、她曾帮她父亲打印过很多反犹文件、她也没有参与反纳粹的活动,但她还是被抓进了奥斯维辛集中营。

在集中营里,她为求自保,不惜频频向纳粹军官出卖色相,并且主动拿出她一直偷偷珍藏的帮父亲打印的那份反犹文件,向纳粹高官力证自己也是反犹主义者,希求换得儿子的自由。——这是苏菲的第二次选择:生而为,却出卖正义,寡廉鲜耻。

由于第一次选择并没有给苏菲带来好下场,也由于她的懦弱导致反纳粹男友一家的被杀,再加上她想通过反纳粹人士打听儿子的消息,苏菲终于答应帮助反纳粹人士完成一件任务。虽然最后任务没成功,但相信苏菲多少还是获得了一定的心理补偿的。

然而,第二次选择中让她无法原谅自己的是:她竟然主动向纳粹投诚,虽然她是为了儿子的自由,虽然她内心并不认同父亲的那篇反犹文章,但她还是以此作为自己的进身之阶。相较于第一次选择中她的旁观者姿态,这种直接背叛甚至出卖正义的行为带给她更深层的愧疚及创伤。

所以,她虽然也是集中营的受害者,但她却无法像其他受害者那样,心安理得的声讨罪恶。因为她不是——至少她自认为不是——完全的无辜者。对于其他受害者和正义而言,她有着洗刷不掉的、沉重的负罪感

若说以上两次都还在她生命的承受范围之内,第三次选择,则让她终生无法原谅自己,甚至失去了继续活下去的理由。那就是:身为一个母亲,却亲手选择将女儿推上死路。——这也是导致苏菲最终选择自杀的直接原因。

这是苏菲内心埋藏最深、最难以忍受的痛苦。所以,她迟迟不肯诉诸于人,包括她深爱的男友。只是在影片接近结尾处,苏菲被斯汀戈的求婚所感动,才终于缓缓吐露了出来。

苏菲的第三次艰难的自我曝光

这种愧疚和创伤,直接导致苏菲无法接受婚姻无法面对自己身为人母的角色、无法再养育孩子,甚至无法再活下去。因为这种愧疚,甚至在苏菲最快乐最幸福的时候,你都能感受到隐藏在其后的那种挥之不去、无法言喻绝望

拒绝婚姻和生育

苏菲的3次选择,从作为一个善良的人、生为而,到身为一个母亲身份的递进,所带来的愧疚感和创伤也是层层递进的,这种递进最终顺理成章的将苏菲推向死亡的高潮。

反观《唐山大地震》中徐帆饰演的母亲,在做出了和苏菲一样的选择之后,又经历了什么呢?痛苦?有,但绝对没有苏菲那样的绝望。愧疚?大概有那么一丁点,不然也不会在儿子说“还不如救我姐呢”的时候,打儿子那一巴掌。但这种愧疚有多深?我是没看出来。

我认为,人的赎罪之旅通常也是由浅入深,分层次递进的:第一步,其实也是最难的,是自己原谅自己;然后是祈求旁观者的原谅;最后一步,才是寻求受害人的原谅——这一步反而最容易,如果赢得了旁观者的原谅,这最后一步有时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了。

苏菲就是因为始终无法原谅自己、无法跨越这第一步,所以才最终选择自杀的。反观徐帆饰演的母亲,她确实也痛苦:

她不肯住新房子,她怕去世的丈夫和女儿找不到回家的路;

徐帆不肯住新房

她不肯再婚,怕对不住拿命来爱她的丈夫……

徐帆不肯再婚

但她不是因为“身为母亲,亲手选择将女儿推上死路”而痛苦,她纯粹是因为失去亲人而痛苦。这和苏菲的痛苦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所以她的心里也没有苏菲那么深的愧疚和绝望;所以她比苏菲更坦然;所以,她能轻易的提起女儿的死、心安理得的给女儿化纸钱、还能念念不忘要送儿子考大学、给儿子找媳妇、帮儿子看孩子、和儿子儿媳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吃年夜饭……

徐帆和儿子儿媳一起吃年夜饭

因为,她对自己的选择可能根本就不后悔!如果再做一次同样的选择,她可能还会选择让女儿去死!她认为,她的选择没错,只是委屈了女儿,没能让女儿“也”活下来——她对女儿的负疚,仅此而已。所以,她没有苏菲那么深的痛苦!所以,她轻而易举就完成了苏菲终其一生、耗尽全力都无法跨越的第一步、也是最难的一步:原谅自己

所以我猜,她可能真的像她自己所说的:这些年过得挺好的。

徐帆在影片中好几次表示:自己过得挺好的

当然,她对自己的选择也并非一丁点都不内疚,所以就有了“最为人称道”的那场戏:向女儿下跪道歉。

徐帆下跪,给女儿道歉

但这里的道歉,我们可以看到,是直接跳到了第三步:寻求受害人的原谅!因为她已经原谅了自己,也赢得了旁观者的(儿子儿媳)的原谅,只差这最后一步,就功德圆满了。而这最后一步,对她来说,其实也是可有可无的一步:之前以为女儿死了,所以能不能得到女儿的原谅也就无所谓了;现在刚好女儿还活着,那麻烦你,原谅我吧,反正你也没死。

赢得儿媳的宽恕

赢得儿子的宽恕

根据中国人的习惯,女儿当然是二话不说的原谅她。——我想,大概冯小刚在家里是被父母偏爱的那一个,所以才会做出如此的安排。

最终赢得女儿的宽恕,功德圆满

接下来的剧情发展就更吊诡了:居然轮到女儿开始反思开始自责开始寻求母亲的谅解……

女儿开始反思、自责、寻求谅解

Excuse me?WTF?导演和编剧是想表现女儿的宽容?还是母亲的伟大?亦或是中国式亲情的圆满?还是导演真的认为女儿也有不对的地方?照这个逻辑,苏菲那死了的女儿,是不是也应该给苏菲托个梦,说:妈,对不起,我原谅你了~你选的没错~不要再为了我折磨自己了~

——也不知道是中国导演、编剧的格调肤浅,还是我们中国式的母爱、亲情本就如此肤浅。

影片对张静初饰演的女儿刻画的同样肤浅——仅仅是死活不肯打胎。按理说,直面过被生母厚此薄彼和事关生死的抛弃,张静初的心理阴影面积应该是很大的:例如对西红柿有没有心理障碍对母亲这个词、这个角色有没有障碍?甚至这种心理障碍有可能会直接影响到张静初和养母之间的关系吧?——连亲生母亲都靠不住,又怎么会相信养母呢?(当然,影片中她和养母的关系确实一般,但不是因为心理障碍)

相比较之下,《苏菲的抉择》的导演和编剧,也不知道是因为聪明使然,还是因为就连他们也不知道答案,所以没有把握刻画好女儿这个角色,所以干脆让她死去儿子如果活下来,心理活动也很难把握,所以,也干脆死去。——只有在我们中国特色的大团圆式亲情里,他们才有可能活下来,而且活的还挺好。团圆,一向是中国式亲情的zz正确!

《唐山大地震》里,我认为唯一刻画的比较成功的角色,就是陈道明饰演的养父:虽然毫无血缘关系,但对养女却付出了无微不至、不求回报的父爱——足以让很多亲生父亲汗颜。

陈道明饰演的养父


苏菲的抉择的相关影评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乐比TV,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乐比TV icp123